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提及到关于“美”的表述,当我们看到一朵花、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我们会由衷地赞叹,“可真美啊!”这是被普遍认可的、大众化的“美”的定义,但在艺术作品的鉴赏中我们要接受一种更深刻的、更庄严的“美”的定义,本文将利用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理论来阐释何为更深刻的“美”。
通过上段的论述我们知道,“美”有深层含义和浅层含义。浅层次上的“美”是指单纯形式上的美,它是视觉化的或听觉性的,即包含了对大自然的欣赏,也包含着我们对人为事物的赞叹,如我们看到的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直冲云霄的埃菲尔铁塔,在我们的视野里它们都是美的。但这种美也仅限于视觉上的效果,比如我们就不会觉得一双破旧的靴子或者在工地干活满身污垢的老汉有多美。可深层的“美”就能拥有这种独特的鉴赏能力,它是指艺术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和谐统一引发的审美者特有的心理感受,如果单纯只看这件艺术作品的形式,也许它并不美甚至可能会有点丑,但因为有了内容上的特殊含义与外在形式的和谐统一,它变得很“美”。如著名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如果身临其境,我们站在画中的场所看那些卖力干活的纤夫,一个个穿着打满了补丁沾满了泥泞的粗麻布衣服,身上漏出一道道因为卖力干活而留下的惊心动魄的疤痕,谁也不会觉得他们是美的。可当他们出现在画作中,经过了作者的加工再创造,他们竟然让我们感动得涕泗横流,那种坚韧、像野草一般的生命力,以及压抑的、被奴隶着的渴望自由的天性,通过作者的妙手被表现出来了,它触及到了我们的灵魂深处,引起了我们的深刻的思考,所以我们也由衷地赞叹,它是“美”的。这种内容和形式上的统一就是贝尔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
通过上段的阐释我们大体知道了“有意味的形式”可以分形式和内容两个部分来理解,但需注意的是,这里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并非是杯子与水的关系。杯子与水具有相互独立性,这个杯子中的水可以倒入其他容器中而并不发生质的变化,杯子除了盛水也可以盛其他的液体,功用也不会改变。可“有意味的形式”中的内容与形式之间却是相生共存的关系,没有了意味的形式或者没有了形式的意味都不会带给我们关于“美”的感受。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提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发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视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所以,“意味”大概就是指那种不同于对自然事物的视觉性欣赏的特殊审美感情,它包含了人类的某些思想或特殊的情感体验等。曾有人说,“一切审美方式的起点必须是某种特殊情感的亲身感受,而把能唤起这种特殊情感的物品称之为艺术品。”一件艺术品要想唤起欣赏者内心的特殊情感体验必然是因为它本身也包含了这种情感体验,它通过创作者的再加工变成被重新编排的线条或色彩被表现出来,成为了一件艺术品内含的“意味”。这种“意味”来源于人的主观性,它能被发现的前提条件是创作者和欣赏者都具有这种主观性,创作者的主观性使他赋予了作品强烈的生命力而非单薄的形式,而欣赏者的主观性使他们具有了发现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意味”的能力,欣赏者能够透过那些奇形怪状的线条和变幻多端的色彩看到蕴含其中的某种特殊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激荡人的内心,引发人类的共鸣,所以才会产生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人的审美体验不同于动物的感官体验,人眼中的事物不同于动物眼中的事物,人的美的感受多含有想象、观念的成分,这种成分的存在构成了人类主观性实现的空间。同时,也是因为人类主观性的存在,人们在欣赏同一件作品时,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因为人们的生活经历、审美体验存在差异,所以在欣赏同一部作品时会联想到不同的感情体验,这正是对“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最好解释。虽然每个人对于艺术作品中“意味”的理解有所差异,但毋庸置疑的是它都带给了人们深刻的情感体验。在明白了“意味”的含义后,“形式”便很好理解了,它是人类情感体验的承载者与表现者。我们在理解这个“形式”时最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它并非对现实世界的再现而是被加工再创造后的表现。再现与表现之间加入的是体验的因素,再现是对现实的描摹与写实,而表现则是被重新编排后的现实世界,这种编排的方式由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意味”来决定。正如西方油画与中国山水画之间的差别,油画捕捉到的是现实世界在一瞬间的样子,起到的只有信息表达和传输的功能,而山水画则是要把握住景象的整体的神韵才能画的有灵气和美感,因为创作者对景象的描绘是经过了再加工的,每一条线怎样流动,每一个点该如何放置,留白的空间该有多大,全是为了那神韵的表现。所以中国山水画画的好的,全在于神似。同时,印象派与后意象派的对照也能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后印象派是对印象派的反叛和皈依,意象派强调绘画要再现个人的瞬间印象,而后意象派则反对这一点,要求通过对线条和色彩的重新规划来抒发艺术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情感。所以,这里的“形式”也并非就只是一个空水瓶而已,它也参与了“意味”的表现,没有了创作者独具匠心的巧妙规划,我们也不会由表面的形式就看到了深层的内含。
生活在嘈杂纷乱的现世,我们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来获得感官的愉悦,更需要发现灵魂深处的美的心灵。通过对“有意味的形式”的探究,我们重新认识了“美”这个概念,对艺术作品内涵的表现有了更多的理解,对这个世界将有更加包容、赞叹的眼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