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小晶
公元1054年的某一天,大文豪王安石游览了褒禅山,后以游记形式记录其所思所想。其中里边充满思辨的部分,读来甚觉有理,也成为他主张变革前,一篇彰显其心志的佳作。四年后,王安石上书宋仁宗变法图强,由此拉开改革的序幕。
王安石才华横溢,思想丰富,他的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明了其高瞻远瞩的谋略,果然位置不同高度不同。

『01』陷入泥浆
大文豪去世(1086年)900年以后的某一天早晨,我匆匆忙忙往高铁站方向赶,途中桥底一段路泥浆四溢,看起来非正常路。急忙中,我看到稀少的人路过,便一路摸石头尝试过你浆,后不幸深陷泥浆,强行走出去以后狼狈至极,两双鞋子塞满泥浆,无法前行,遂取消行程,光脚在原地瞻仰阳光。
阳光顺着弧线缓缓升起,一切欣欣向荣。知道无法前行后,反倒平静下来,索性蹲下来思索人生,也不枉钟爱了一场王维先生的“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诗。在路面上,光脚晒太阳算是18岁成年以后第一次正大光明的显露“囧”,而浑然不在意的样子,心里就想:众人非知我,大大方方向好奇的路人微笑致意。
光脚悠哉差不多的时候,往返回去。此时不再赶时间,重新选取了一条干净的长道步行而归,一边语音和一朋友谈论心得。长道比最初走的路多了不止三倍,如果放平时多走好锻炼身体,赶时间依旧让人为难。

『02』以身探路
考虑到,和姐姐约定的时间改期,还需早晨赶路,便决定趁热打铁继续探第三条路,在不远的地方可以望到高铁站的背面,目测此路是最近的一条,心里比较欣喜,便决定看个究竟。
一路往前,起初平坦,再走一段便是农田,继续向前便能看到两三个小山丘。此路在晴天走,赶时间只需方向感明确,保证自己不迷路尚可;雨天会相对比较费力,农田和小山丘在露天下,泥浆不可同日而语。

『03』人生三路
这三条路,像极了每个人所钟爱的不同人生路,于是王安石先生的《游褒禅山记》在脑海里反复闪现。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褒禅山游记》
如果把人生比作三条路,第一条路平坦通畅,到目的地所需时日长;第二条路,中间有一段充满泥浆,跨过去到达目的地不足第一条路的三分之一;第三条路,前面平畅,在即将到达目的地之前有山丘和农田,距离目的地最短。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呢?
第一条路,说起来就像大部分人愿意走的路,它平坦确定,只需加以时日众人便都能达到。
第二条路,管控这段路设立不合理,偏留桥底处没铺路的现实。抛却不合理的铺路方式,当它是人生的一个中途坎坷,是你,会愿意继续前行跨过泥浆,还是退回去从此避开呢?它像对人性的一个检验,只要跨过去这个坎坷,你可以省时省力不少。
第三条路,是最近的一条路。有阳光暴晒的时候极其顺利,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过去。然而,下雨天走不了,它有个小缺点是需要翻越小山丘和农耕地,下雨显然比第二条路中途的泥浆更多。

『04』延伸三路
这三条人生路,聪明的看客都明白各有利弊,然而,在实际生活里,三路又走得千差万别。
比如,第二条有桥底泥浆的路,我是那天着急赶路的人A,A和着急赚钱的人生路一样,都有跨过去的侥幸心理,此时,容易慌不择路。
第二条路, 也会形成另外一种情景:某天路途被蛇咬了一口,从此害怕井绳,不研究为什么被咬,退回去了继续前行第一条路,这是一部分人的选择。另外的人会想着解决问题,下次带个防泥浆的鞋套或者干脆向跨过去而没踩泥浆的人寻找方法。
其实,每个人往前走奔波于现实的途中,三条路真的和赚钱一个道理。选择第二、三条路并做好防范的人赚的是方法、规律,是灵巧的思维;选择第一条路的人,思维略有惰性或者受某种限制依靠一条最保险的路(大众走烂的路)走,忙忙碌碌、平平凡凡就此结束一生了。
王安石大文豪同样发出了异曲同工的感慨,他认为:近处的风景游人多,而“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就必须拥有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同时具备足够的实力和可凭借的外界条件。他的这种不畏艰险与日后艰难变法而心志不变相契合,带给人振奋。

『05』结语
智慧随着人的经历和阅历与日俱增, 而勇气成为一个变量因素,它可能会随时间被磨灭。
人生的这三条,正常情况下,愿都能有机会体验。做好预防踩泥坑可以走走第二条,省时省力;行走第三条路可能会迷路,有闲情的时候走走,体验一下一览众山小;行走第一条纯锻炼或者时间充足,可以走第一条,稳妥而悠闲。
那么,你是否会这样走三条路呢?
如果你喜欢文史,请留言和小晶交流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