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子沿着那条去河边的路,一路向北。路两旁种着枣树,这些枣树都是那种老枣树,好像从他记事这些枣树就存在了。枣树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小枣,有的枣子已经显红色了,正是半红半绿的季节,向阳的那边的枝头已经有很多枣红了。鹏子到树底下,一只手扯着枝条,一只手摘枣子。他一米八多的个头,摘颗枣子吃轻而易举。他用手擦了擦摘下的枣子,一咬“嘎嘣脆”,又透着一股甜丝丝的味道,真是青翠可口啊!
他们这个城市出产的小枣以“金丝”闻名,素有“金丝小枣”的美誉。这里的金丝小枣品质优良,皮薄肉厚,核小色美,肉细汁多。晒干的金丝小枣掰开后,常能看见果肉间有缕缕金丝,有时能拉长一、二寸。在阳光照耀下闪出灿烂光泽,金丝小枣的美名由此由来。
鹏子村子里这些老枣树都是当年合作社的时候种植的,等到分田到户的时候,这些枣树也都按户按人口进行了分配。现在看到的这些枣树都分属不同的家庭。这些年乡里一直提倡枣粮间作,可是他们这里的农户很少有在大地里种枣树的,都说不好耕种。
树西边的地里种植的是辣椒。辣椒属于比较娇嫩的农作物,它不耐旱,也不耐湿。辣椒适宜在干爽的环境中生长,忌旱也忌水涝,浇水时遵循“干浇湿浇”的原则,当观察到土壤完全干透之后,再对其浇水,如果种植辣椒遇上了阴雨天气,还需要及时排水,以防其渍水烂根。根据辣椒的特点,人们一般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种植辣椒。
种植辣椒的农户并不多。人们大多种的就是玉米和小麦,这两样种的普遍,也好伺候,都是大片大片的耕种,而且一次性收割就完成了。不像辣椒、棉花这些,总是有早熟的,有晚熟的。早熟的得早采摘,不然就在棵上晒皮了。
像这样的作物,虽然收入比玉米小麦的要多,但只有一些勤快的人家才会种,毕竟对它们付出的劳力要比玉米小麦的多很多。而鹏子家是每年都要种辣椒、棉花的。照鹏子娘的说法“人勤地不懒”,想多收获就得多付出。
鹏子一路走一路看,路东边是他们整个大队的场院。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不但对大片的土地进行了重新的划分,而且对所有原来属于集体的东西都按人口进行了均分。而均分最好的办法就是“抓阄”,这全凭自己运气的方法是农村最公平的方法。这场院也是都均分好的,现在的季节,这里冷冷清清的,场院边上都长满了杂草,但每年的麦秋时节,这里就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地方。家家户户压场晒粮,动不动就因为边边岩岩被挤了、占了引来吵架的声音。
鹏子边走边看,到了河堤上,地里稀稀疏疏的有劳作的人了。他看了看远处的河水,远远望去,河水像一条亮亮的宽带子,静静地流淌着,初升的太阳斜照着,放眼望去反射着光亮。
玉米已经吐穗了,它们只要有充足的养分就会噌噌地窜高,夏玉米一般三个月左右就收获。
鹏子思绪很乱,他想沿着沟渠到河边去看看,刚下河坡,他看到长庆叔扛着个铁锨从河边走过来。他叫了声叔打了招呼。长庆叔站住问他去干啥。
鹏子说,心里烦闷到河边走走。长庆叔问他“鹏子,你不是收破烂去了吗?今天咋没去呢?”
“叔,我干够了,再说这活也不大适合我这个年龄的人,大多是老人家干的多,我整发愁接下来要干点啥呢?”鹏子和长庆叔一向很熟,所以也就有啥说啥了。
“鹏子,过几天想不想和我一块儿做点小买卖?前两天你娘还和我说呢,要是你不收破烂了,让我带你干点别的。”长庆叔看着鹏子说。
鹏子一听两眼放光,说“叔,行啊!我就是不知道做啥了,你有啥好想法?”
长庆叔放下铁锨,说“眼看着快要打枣了,咱们收些鲜枣去济南卖,去年我去卖过,还不错,买的人还不少呢。”
“咱这里也没多少枣树啊?”鹏子想到家里分的那二十多棵枣树,提出他的疑问。
“城北种枣树的可多了,那边的地里大片大片的种植枣树。咱可以去那边收去,然后再去南方去卖。”长庆叔看来以前就这样干过。
于是鹏子高兴的说“行啊,叔,你说啥时去叫着我,我随时等着。”
他也不去河边溜达了,跟着长庆叔边说边走回家去了。他们商定再过几天就去城北枣树多的地方转转,看看行情。
和长庆叔分开以后,鹏子高兴的吹起了口哨,这新生意马上就要开始了,他再不去和那些破烂打交道了。
(小主群打卡第十八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