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信仰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悲之心今安在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悲之心今安在

作者: f31233e063da | 来源:发表于2018-08-08 09:16 被阅读122次

    佛教的缘起论认为世界是一个由互生关联、相互依赖的各种条件组合而成的整体,所谓“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依据佛教的缘起法则,推出了“无我论”、“同体论”和“平等论”等重要思想,这是佛教慈悲理念的哲学基础,成为佛教弘法利生的出发点。《长阿含经·大本经》云:“以慈悲心帮,为说四真谛。”佛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慈悲的最高境界,就是无限的慈悲。

    佛教的慈悲理念一方面引导僧人、信徒树立慈悲济世的理念,同时在弘法中,将慈善制度积极落实到具体实践中。一是对信众的心灵关爱制度。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区别与其他慈善来说,最突出的亮点在于,对人们精神压力的舒解和心灵的慰藉具有独特的作用。这种心灵关爱在众多宗教中,基督教作用的发挥特别值得关注,已逐步形成制度性的规定。当一个基督教信徒生病时,往往有几个信徒到他家中无偿地为他祷告,这种心灵帮扶的力量是相对巨大的。当一个信徒死亡时,扛旗的、吹号的、甚至扛棺木的,不拿一分钱,完全尽义务来帮忙,这种心灵关爱的制度性实施,也是吸引很多基层百姓加入基督教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寺院个体的救济关爱制度。随着佛教的发展,佛教寺院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通过佛教寺院个体的平台,吸纳了信众的善款用于慈善中,这是当前佛教最普遍的制度。寺院一方面积极筹资,支持社会组织、公益社团开展公益事业;另一方面,寺院也通过自我平台帮助困难老百姓,救济关爱他们的生活。但由于不同的寺院在资金上、人员管理水平上、制度建设上的不确定性,往往在救济关爱中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性救济制度,这一点是值得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三是组织化的援助帮扶制度。佛教协会或场所通过整合信徒资金,建立基金会等形式开展援助帮扶,并且在帮扶中逐步淡化佛教宗教色彩,更好地超越宗教本身,更多地面向所有的大众,这是一个趋势。如台湾慈济基金会等作了很好实践,2011年4月21日,美国《时代》杂志公布2011全球年度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TIME 100”,证严是台湾唯一上榜人物,《时代》形容她是“华人世界的特雷莎修女”。“9.11”事件中,只有三个团体被批准进入现场救灾;国际红十字会、基督教救世军(基督教最大的慈善组织)和慈济。

    佛教的教义本身就是倡导慈悲,并且必须真正心怀慈悲心,才有可能真正觉悟。因此,信仰与制度的更好融合,将更有利于推动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真正利益众生、共享阳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悲之心今安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ht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