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要不是有10场分享,要不是有10天打卡,要不是有群存在,说实话,还真觉察不出,原来有计划的安排10天,可以这么有意义。
1、内心由拒绝到接受
当终极主题营的报名消息发出来时,我第一感觉是不想报名的。理由是打卡是一件很麻烦得事,害怕自己完不成,因为之前有过一次失败的经历。记得那是21天养成一个习惯,任务是早起打卡,每天6:30-7:10,我坚持了13天,在第14天时打卡失败了。那场活动正赶上申报项目,连续一段日子写任务书,人很疲乏,加上头天晚上熬夜到3点多,第二天早上闹钟都没有叫醒我,自然,卡是没打成,任务失败。
但是,当我看仔细看终极主题营的打卡时间时,又觉得安排非常合理而且人性化,这次打卡兼顾到好多潜在阻止完成任务的危险因素,一一将其排除。
首先,打卡时间灵活。针对能早点打卡的人设置行动力爆棚,不能早点打卡,但在规定时间打卡的人,也可以完成打卡任务。我想了想,觉得至少是可以完成打卡任务的。于是跟三多提交了自我介绍,转账报名。其次,打卡只是手段,涨知识才是目的。完成打卡这个动作是为了输出10场分享的收获和践行清单,督促听课,组织者怕你不学,想出来的强制听课办法。第三,打卡后分享到班级群,相互观摩促进。这种方法也使激励的办法。第四,安排数据专员下放到每个班级,实现真正的“小班教学”。我就是广大数据专员的一份子,可惜由于第一次做这种工作,督促不到位,一开始私信提醒,后来没在挨个提醒。虽然班级都打卡成功,但是行动力爆棚结果不理想,这也告诉自己,做事情之前要给自己定一个高远的目标,下次再遇到这件事,我定的目标就是争取全员行动力爆棚,这样肯定完成的人数会多一些,毕竟时间就像海绵,挤一挤总会有的。
2、主动去链接
这10天是我主动加好友做多的一次,达到了5位。其实我知道这个数字真的很小,但是对我来说是一大进步。毕竟之前加入的各个群我基本没有主动添加好友,包括读书营,想想真的是落后了一年,错失了交友的好机会。不过庆幸这次,参加了终极主体营,抓住了链接的小尾巴,去真正实践了一次。
3、主动去赞赏
这个习惯是在终极主题营里培养的。
之前猫叔的分享里也听过无数一遍要赞赏,我非常认同,但没有在行动上表现出来。这一次,我做到了。当形成了这个动作,再听一篇分享或者是看一篇原创文章,如果某一点打动了我,我会主动赞赏。虽然量不大,但是我知道这份鼓励对于真正想要文字变现的人来说,看到打赏的时候,内心是很欣慰的。
4、找准定位原来不是一句大话和空话
一个人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这句话被说烂了,也听烂了,效果不大,因为没有人说出关键的下半句话。但猫叔说,“找准一个足够细分的领域,足够专注,去实践,做出成绩,输出价值,打造自己的专家身份”。并指出这是一条非常牛逼的捷径。没错,因为这样,猫叔成功了。这句话是我2019年的践行目标。找准——实践——出成绩——输出价值——成为专家。不参加终极主题营,就没有这样的收获。
5、重塑自己的认知观
记得前不久我还问过别人一个问题,“看得见的东西是存在,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当时针对这个问题,我查找了一些资料,其中找到一个介绍“柯良”相机(音译)的视频,当一片离断的树叶在柯良相机的拍摄下,它的断端扔然可以散发出蓝色的光晕,和其他的树叶组成一片完整的叶子。这个例子结合第8场分享中介绍的邓宁克鲁格心理效,让我明白认知存在局限。现有的认知充实着我们,同时也会蒙蔽我们。拥有一颗敞亮而开放的心,帮助我们从愚昧的山峰上走上开悟之路,这个过程也将是成长的必备技能。
下一个,不得不说战略。行动上要积极,但是战略上不能偷懒,否则辛苦了自己,原地打转,白忙活。关于战略的制定,有人生三问,回答好这三个问题,我在哪?我要去哪?我该怎么去?将会帮助我们一步一步的清晰起来。
6、做事定周期
比如3天或者7天为一个期限,事情繁琐,长一点也行,20天或者1个月。这是从本次主题营的形式上学来的,非常高效。就我个人打卡这件事来说,一般听分享第一遍正常速度,记下要点和灵光乍现的点,第二遍1.5倍速,边听便补充,第三遍2倍速,整体回顾。听完可以再放几遍,写完即时体会。文字版发手机微信,第二天上午抽空打卡。这样一个过程基本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也不太影响别的工作。一天一天积累下来,不知不觉到了10天,积累了10篇收获。这样一种形式可以运用到工作中来。一项任务分时间周期,每天推进一部分,坚持带来大改变。
还有好多话想说,但是止笔到这里吧。
最后,感谢这场主题营,一切都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