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集思录》之生与死

《集思录》之生与死

作者: 银博缘艺术家服务站小郑 | 来源:发表于2022-05-31 16:07 被阅读0次

    不同年龄的人,对待生死的看法是不同的。 年轻人谈到生与死,往往会因为自己年富力强而对生死缺少敬畏,觉得死亡并不可怕;而成熟的人谈到生死,就往往稳重得多,也许是因为身体不再是最巅峰的时期,也许是因为见证了亲人的离世,所以他们对死亡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会因此对生与死的话题有很多避讳。 究竟什么是生与死,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生死,死亡一定是恐怖的吗?南怀瑾大师对这些问题,借用大禹的一句话来做出回答——“生者寄也,死者归也。” 01 生者寄也,活着是短暂的旅途 “生者寄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活着就是暂时寄宿在这个世界上,就像一场短暂的旅途。 南怀瑾认为:“生是来观光旅游的,死就是回去,回去休息休息再来,《易经》也是这样说法:‘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人从哪里来,还回到哪里去。生死本来是两头的现象,像早上太阳上来了,晚上太阳下去了。” 我们活着的时间不算很长,目前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长寿命是122岁164天,而世界人口平均寿命只有72岁,中国的人均寿命是77岁(根据2019年数据统计)。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如白驹过隙,很快就过去了,所以说活着就像寄宿,最后还是要离开这个世界。 人们总说“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但正是因为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才需要抓紧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实现自我的价值。 如果只追求及时行乐,也许短时间内是很快乐的,但这种乐事是不长久的,人很快就会因为失去这种快乐而陷入更大的痛苦。 乔布斯曾经有一段演讲,大概意思是说:“如果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过。每天早上在镜子前面问问自己,你今天要做的事情,是你愿意在人生最后一天去做的事情吗?如果这个答案常常是否定的,那就应该去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这场短暂的旅途上,不要因为纷扰的物质世界迷失自己的方向,应该努力追求自己的本心,让生命的花朵自在开放和凋谢,热爱自己当下的生活,珍惜每一秒的呼吸,这样即使生活艰难,也有底气,对得起这百年的蹉跎。


    生与死

    作者:牛汉

    年轻时信奉莎士比亚的一句箴言:

    懦弱的人一生死一千次,

    勇敢的人一生只死一回。

    可有人一生岂止死过一千次,

    一次次地死去,又一次次复活,

    生命像一首诗越写越清纯。

    勇敢的人死一千次仍勇敢地活着,

    而懦弱的人仅仅死一回就懦弱地死去了。

    哦,莎翁的这句箴言是不是应当修改?

    死过一千次仍庄严神奇地活着的人,我见过,

    懦弱的人经不住一次死亡的威胁,我见得更多。

    写于80年代

    2000年秋改定

    生与死(英国瓦特·兰德诗歌作品) 

    生与死是英国诗人兰德的作品,表达对生活的热爱。《生与死》:“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灭了,我也准备走了。”


    生死看淡,诗词歌赋参生死,五绝七律悟死生 

    一字诗.

    生死 生, 死; 看, 淡。 喜, 忧; 参, 半。

     二字词.死生 死生 无常; 荣华, 云烟。 生死, 有命; 富贵, 在天。 

     三字歌.生死劫 生死劫, 死生篇; 人之初, 性本颠。 劫无解, 法外天; 渡无他, 在心间。 

     四字赋.生死轮回 生又何喜, 死何胆战; 有生有死, 生命圆满。 有生无死, 此生遗憾; 虽死犹生, 处之淡然。 

    五绝.生死终有论 生死终有论, 富贵不在天。 有诀有劫故, 因果寰宇间。 

     七律.生死本是寻常事 生死本是寻常事, 何苦红白一场虚。 生之自然无需喜, 死之泰然何所惧。 偶然人间一出戏, 天地朝阳至迟暮。 生生死死循环转 缘起性空因果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集思录》之生与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lz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