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期中考试陆续完毕,孩子们也陆续拿回来考试卷,鲜红的对勾和叉子,让很多孩子面临着“甘蔗”问题,是内服还是外服?
对于这个问题,我也问过我儿子:“如果成绩特别低,你会怎么做?”儿子给我讲了一个笑话:“小明把考卷给妈妈,妈妈看到考了96分,妈妈有点不相信,就打了他,问他是不是撒谎了,是不是把0改成了6,小明哭着说,我是撒谎了,但不是把0改成了6,是在前面加了个9”哈哈
我问他那你每次都是97-99,是不是也在前面加了9啊,儿子很严肃的说:“我可没那么做。就算我真得考了6分,我也不会改,因为我知道你不会打我,如果撒谎了,你反而会狠狠地打我,而且我也不可能考那么低啊。”
是啊,儿子说的没错,他的成绩不会那么低,我也不会因为成绩低而打他,但是如果撒谎,我会惩罚他,这是我的底线:成绩不代表什么,但是品质不能有瑕疵。
但是成绩有什么用呢?
期中成绩是对半个学期以来,孩子学习成果的检验,通过期中成绩,我们可以看到孩子是不是不够努力,还有哪些知识点是没有弄明白的,哪些知识是需要调整一下方式方法的。考场是不是能适应等等,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对她教学成果的检验,根据孩子的考试成绩,老师们会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措施,以便于后期教学。
那作为父母,我们该做什么呢?
第一类:看到成绩,欣喜若狂,开始不停的夸赞,孩子开始飘飘欲仙,享受着各种奖励,甚至已经开始许诺他出国游玩。接下来的日子,孩子每天都是亢奋的,想着快乐的暑假生活,想着周末的开心玩耍。开始游离于课堂。那期末的成绩可想而知。
第二类:看到成绩,崩溃,连打再骂。“废物”“笨蛋”,“看人家孩子考得怎样怎样……”孩子觉得自己真得是无药可救,索性破罐破摔,逆反,逃学,上课不听讲等等,都有可能出现。
第三类:不看成绩,只是问问,孩子说了就随后回复一句。就这么过去了。孩子会想,“这考试有什么用呢?我爸妈连看都没看,成绩有什么用呢?无奖无惩。”自此,考试对他来说无所谓。
第四类:和孩子一起看试卷的得与失,坐下来谈谈,看看孩子有了那些进步,还有哪些不足,看到不足找到原因,指导改进的方法。让孩子平静的看待这次分数,能够心平气和的找到学习的漏洞,适时的改进学习的方法。对于问题比较大的,可以私下找老师沟通,了解在校情况,适时的改进方法,帮助孩子调整。“润物细无声”在孩子的不知不觉中促进他的成长。
综上,第一、二类家长走了两个极端,势必造成孩子“不学”的结果。第三类家长,不闻不问,会让孩子觉得缺少关爱,学习无所谓等。第四类家长比较理智,“教子有方”。
不管成绩如何,都要平静面对,不去横向对比,只和自己比,因为考得再好的孩子毕竟不是你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接受孩子的不一样,不管他拿回来的是5分还是95分,那都是他努力地结果,只要有少许进步,那也说明孩子在努力。
我记得之前有个朋友的孩子,初中入学考试语文只考了2分,他爸爸和我说起时,我当时非常惊讶,通过和孩子接触,我发现孩子的智力有问题,他很难记住东西,所以在假期我就和他爸爸交流,我想帮一下孩子。取得他爸爸的同意后,我和孩子说:“我给他一个任务,就是一学期就背那四首古诗,然后教他写作文,先写够字数”在别人家的孩子努力学很多知识的时候,朋友担心的问我,这样行吗?我微笑不答。
期末考试后,他爸爸给我打了电话,说感谢我对孩子的指导,孩子语文成绩考了34分,这是他很多年学习生涯中的最高成绩。孩子开始慢慢喜欢语文,开始读书,写字。我告诉朋友,这才是我想看到的,孩子能有所得,就是最好的,不在分数的高低。
但是不代表我们可以对成绩不闻不问,我们必须过问,因为我们有责任,帮帮孩子,找到学习的漏洞,看到不足,指出来,引导他,他才能不断进步,这也是关爱的一种。是孩子感受父母亲情的一种方式。
每个孩子都拿到一个满意的答卷固然重要,但是我觉得多年以后,每个孩子都健康地成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更重要。劳动不分贵贱,开心就好,生活不分穷富,知足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