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教育看起来是无效的,有些事看起来是徒劳的,但是你做着做着,影响不知不觉就发生了,改变就在不知不觉中,也就是你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对什么人就产生了影响,这就是隐性的影响。
隐性的影响
在上周,确立以“静”为主题打造班级文化,以“静以修身,学以养德”为班训,以“静听则明,静心则专,静思则通,静坐则宁”为班级格言,继续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班级愿景,并让宣传委员设计了黑板报,把这些班级文化上墙——一个大大的静字,四周写上班训、格言、愿景等,还把班级格言改成我们班的班级小口令。而这些,只是一个“静”文化的表象,要把“静”文化深入每个孩子的心中,在教室布置上还得再花点功夫。在得到家长们的充分支持下,我购买了两个书架,刚好在星期天到货了,到了周一的中午,我带上陈腾、黄文斌、黄伟奇、黄科源四位小伙伴,带上工具,就在教室里忙开了,四位小伙伴都非常给力,不到一个中午的时间,就安装好了。
第二天早上,叫上几个比较喜欢看书的孩子——朱彦思、吴桐、叶晓、黄舒满,在征得学校领导的同意下,在学校的图书室找书搬回教室,摆在书架上。书是摆上了,可是总感觉缺少了什么?对,缺了绿植,立马在美团下单,再在我种的一些绿植里挑一些重新种,把这些都摆上了,就有了一种非常舒适的感觉。
孩子们也喜欢,课间,更多的孩子会蹲在书架旁挑选自己的读物,然后静静地回到座位,静静地看起来。特别令我惊奇的是曹听同学,时常拿上一本书,看得那么认真,那么入神,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学习成绩非常糟糕的孩子,虽然我不知道她是否能看懂,但是我相信,此刻的她是愉悦的、放松的。
专题黑板报、随手可以拿到书、更多的绿色,这样的教室,这样的环境,无形之中对孩子是会有影响的,这就是——隐性的影响吧!
关于规则那点事
星期二晚上,值日老师找到我,给了我两大袋零食,说是301宿舍的,而且她们躲在后阳台里吃。当时我是非常生气的,生气的不是吃零食问题,我非常理解孩子们,民以食为天嘛,而且下午五点下班吃的晚饭,上了两节晚修,肚子饿了吃点东西解解馋,这很正常,我也是允许的。我气的是为什么要在打了睡觉铃后偷偷躲在后阳台里吃?后来我也没有找她们,心里还是希望她们能来我这说明一下的,但是非常令人失望,一直到星期五,每天去查寝,就是没人跟我说这件事。
还有一件类似的事情,就是两个孩子找外宿生买零食问题,甚至还因此而被学校扣了分。在广播之后,有孩子问我,老师,我们班被扣了15分,你不生气吗?生气?我为什么要生气,就因为扣分?再说,我生气,骂骂你们,能改变结果吗?
我更愿意他们能从这两件事情中吸取教训——如何规避风险,就是守规则。你守规则,就不会损坏别人的利益,也就不会与别人起冲突,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简单说来,守规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如果规则本身有问题,大可通过其他途径的努力,去优化、改进、甚至修改规则,但以违反规则的方式是最糟糕的办法。当然,守规则是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遵守的,如果规则本身就侵犯了自己的权益,甚至对自己的身体、生命造成了伤害,那么,这样的规则大可不必遵守。
我更希望孩子们都能形成风险管理的意识,规避不必要的麻烦,让自己活得更自在,更有尊严。这样我们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超越自己,离我们的梦想更近一步。
谨防滥用“对不起”
星期三下午,男生ZZH哭了,了解了一下,是被女生HHJ用拳头在他后背捶了一拳,向女生HHJ询问情况,她没有说明,而且大声地说:“我已经向他道歉了,已经说了‘对不起’了!”我非常生气,大声训斥道:“不是任何事情用一句‘对不起’就可以撇开责任的,不是道歉就可以弥补你对他人造成的伤害的!”
星期四晚上去查房,LHX、ZSS、ZRH三个女生又在晚上下了晚修才洗澡,我非常生气骂了她们一顿——别不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骂归骂,为了她们不会因湿着头睡觉而生病,还是带她们去曾老师那里把头发吹干了,一边吹着头发,一边跟她们聊湿着头睡觉对身体有多大的危害,她们又反复地说“对不起”。
星期五的中午,跟内宿生聊关于规避风险的话题,说到301躲在后阳台吃零食的事,我说,最让我难过的不是吃零食被投诉这件事情本身,而是我一直在等你们跟我说说这件事,但是没有,我想我们之间是不是缺少了信任。聊完之后,另外一个宿舍的三个女生留下,跟我说,她们在睡觉的时候也吃东西了,并不断地跟我说“对不起”。
做错了事,说“对不起”没有问题,给人添麻烦,说“对不起”也是应该的,但是跟重要的是今后如何调整;那么,让他人不适了,或者给他人造成了伤害,一句“对不起”就可以把责任撇开了吗,思考如何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才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平时要懂得尊重他人,避免对他人造成了伤害,因为,有些伤害,无论你如何弥补,都弥补不了的。
做更好的父亲,继续与爸爸们聊一聊“父亲”这个话题
上周是妈妈专题——如何做不焦虑的母亲,这周该轮到爸爸专题了——做在场的父亲。
我们这里的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父亲的缺失,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夫妻没有分工,教育孩子通常都是妈妈的责任,没有合作,没有共识,更没有相互的理解、相互的鼓励。
很多的爸爸没有意识到,父亲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的重要性,不知道陪伴孩子如果是爸爸更多的话,孩子的性格就会更阳光,更外向,更能有担当,更有责任心,更有勇气去面对生活的挫折。或许是知道的,但是往往抵不住各种应酬的诱惑。所以很多的孩子缺乏自信、成长的力量、沟通交流能力……这些,与父亲的缺失不无关系。
我们上陵近20年的发展正陷入一个死循环——搞叉车吊车成了祖业,爸爸接着爷爷的叉车吊车做,儿子接着爸爸的叉车吊车做,两代,三代……做着做着就把未来给做死了。那么,怎么改变这种现状呢?从孩子的教育做起,从改变教育理念做起,从实实在在为孩子付出做起,从父亲回归家庭开始,从父亲实实在在参与孩子的教育做起。从长远来看,父亲要为改变整个家族而努力,只有父母改变了,孩子才有可能改变,乃至带来整个家族的改变,而要改变整个家族,需要我辈的努力,下一辈的努力,下下一辈的努力,也就是说可能需要好几辈人的改变,才能带来整个家族的改变。难吗?难,如同愚公移山,几代人前赴后继;也不难,从读一本书起,从每个月回家陪孩子做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