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类书籍《爱和自由》推荐

教育类书籍《爱和自由》推荐

作者: 子胥呀 | 来源:发表于2023-05-19 12:28 被阅读0次

近一个月的时间读了《爱和自由》这本书,起先对于这本书的书名感觉不屑。爱与自由谈何容易,哪能靠薄薄的一本书就解决问题的?

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两者都不可得;有些人腰缠万贯学富五车却为爱乞讨;有些人得到了爱而不自知,把爱变为牢房。

这一切其实从童年就能够追寻到根源。

通过这本书去了解这一句话:

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以这句话的出发点去看这本书,想想该如何爱该如何给予他充分的自由?

1.儿童是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如果换个问题来问:儿童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成人都能够明白,但是儿童他带着什么来的?

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个幼儿都是有精神胚胎,他们带着精神胚胎或者称为一个精神能量体,新鲜好奇的,包容的,完全开放的心态来探索这个世界。

而这个环境需要我们给予自由探索并且给他们充分的安全感,让他们去认识触达并且产生认知形成经验,

大人不需要关心孩子会不会长个子,我们清楚孩子吃喝睡好自然就会长大;孩子的精神成长也是如此,给予科学安全的环境下让孩子自由探索就是精神成长

应该坚信孩子,他的内在精神是丰富的,虽然他们看起来小小的,但是他们绝对不像大人所认为傻傻的什么都不懂。成人总是想着大人知道的多懂得的多,我们就是要教会他们,让他们尽快的学习多种知识并且掌握这个社会上的运行规则还有生存法则,但是0~6岁的儿童,处于敏感阶段他们自己就会有要去了解和学习的意愿

生命的本能就是要需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思考,来行动,来成长的。

大人传授的经验,儿童并一定能够完全接受也不一定做的到,更别说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做到大人要求的那样规范。比如:吃饭,穿鞋,扫地

小孩头重脚轻走路都费劲让他们控制自己的身体都很难,大多数时候大人嫌慢或麻烦就帮忙包办了,这时大人满口说的是:爱ta所以才帮孩子。这是爱吗?

只有经过他们自己去探索得到的成长经验,会让他们有成就感,以此愉悦的心态还有成功的经验肯定了他们未来愿意学习和创造的行为。

孩子是由一个又一个敏感期组成的。

现在的社会人绝大时候在判断一个小孩子聪明与否时,总是以他学习作参考,能不能背出古诗,能不能写汉字,能不能算数,能不能唱歌跳舞等等,还有社交能力,是否会察言观色,机灵讨喜?

以这些形式来判断孩子其实不是全面的,甚至会负面影响孩子。


因为每个孩子的敏感期都是不相同的。最好的教育应该是适应孩子的内在精神发展。

在敏感期给予相应的教育

如何判断孩子的内在敏感期,可以从观察他的行为,发现儿童对某些事物感兴趣并且专注投入在一件事情上,长达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表面上他们很安静平和,其实他们内在的在学习和链接,通过听觉触觉视觉以及味觉等方式连接大脑神经

在感官体验中连接认识并习得,这时候把词汇给孩子,

让他们抓住感觉,稳固感觉,清晰感觉,加深感觉,

使得模糊的稍纵即逝的感觉变成属于ta的对象,这就是智力。

从感觉发展到概念

很多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通常在大人眼里是会犯错的,比如把小汽车放到水里去或者把玩具拆开并且拿到地上踩,这些不可思议行为就是孩子在探索观察这个世界,只是他们还不能分辨,仔细的去判断。突然有一天他们明白了这样做是不对的。

比如画画:大人很多时候就会直接的告诉孩子,天空就应该是蓝色的,白云就是白色的,太阳是画圆的,月亮是弯弯的,在画画的时候要有地平线……

这些框架扼杀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奇思妙想

支持允许就是爱和自由。当很多成人都不知道爱是什么的时候,那么他对于孩子的爱,更多的是倾向于爱自己,比如说孩子挑的衣服不好看。那么他就会对孩子说:这件衣服太难看了,穿起来简直太丢脸了!

请问这样是爱孩子还是爱他自己

再举例:孩子考试得了60分,父母问为什么考这么少?交了那么多的学费有什么用,你看看XX家的孩子……

父母是真的爱他吗?还是怕自己没面子抬不起头?或许传统的观念上父母确实是爱他的,但是这种爱基于孩子却是混乱的,父母在爱的教育里没有尊重孩子的角度,更多的是父母爱是自己的自尊心,虚荣心。以孩子作为牺牲品去满足自己未能完成的目标

让一个生命蓬勃发展的孩子,用心计获取爱是多么可悲的,对人的惩罚莫过于两种,一种是心力,一种是尊严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赋予这个世界上更多的美好。

当一个坏人看到婴儿的时候,他也会不禁的感叹并且升起怜悯的心,哪怕是一瞬间,也足以证明孩子是与这个世界浑然一体的。他们从一个伟大的生命能量场来到这个世界不久,精神胚胎指引着方向去发现探索这个世界

当夫妻之间在吵架的时候,婴儿能够明确的感受到周围的能量变化并且感到害怕恐慌,哭的也越大声,他们完全像一面镜子照出人性,能够直观的看到成人背后的意图,这就是因为成人虽然表面上能够努力的装作平静如水,很平和的样子,但是背后被他埋藏起来,甚至他们自己也不能发现的潜意识是怎样的波涛汹涌,焦虑不安

而孩子却能够直观的看到第2层的本质现象,尽管大人很努力的去掩饰但是这样却只能给孩子一个混乱的感觉,你越掩饰越容易露出马脚,孩子越容易造成混乱。

孩子这面镜子折射出了许多成人对生命越来越麻木无助的状态。

最后引用北京芭学园大李老师的教育理念做结尾: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相关文章

  • 【理论体系】爱和自由

    【理论体系】爱和自由 爱和自由 爱和自由 2018-07-16 (孙瑞雪教育机构版权所有,欢迎转载) 爱——生命的...

  • 教育类书籍推荐

    卢梭《爱弥儿》 阅读系数:五星 柏拉图《理想国》 阅读系数:五星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阅读系数:五星 怀特海《...

  • 有感于“宁可不给好心,也要给个好脸”

    孙瑞雪是我国的育儿教育专家,她崇尚蒙特梭利教育,自己建有“爱和自由”的教育理论体系。著有“爱和自由”三部曲...

  • 新东方百日行动第三十四天

    时间:2019.4.20 天气:阴 今天阅读《爱和自由》第十七章“爱和自由”的教育实践(第107—113页) “爱...

  • 新东方百日行动第三十五天

    时间:2019.4.21 天气:阴有雨 今天阅读《爱和自由》第十七章“爱和自由”的教育实践(第113—122页) ...

  • 读书育儿心得:爱和自由

    近年来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积极倡导“爱和自由”的育儿理念 为什么倡导“爱和自由”? 何为“爱和自由”? 如何践...

  • 教师阅读之专业知识图书

    专业知识类书籍的选择标准: 1、基于新教育的价值观,强调教育生活的幸福完整,不推荐割裂的机械的教育...

  • 2022-07-29《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和自由》这本书是孙瑞雪撰写的孙瑞雪幼儿教育演讲录,整体上讲述的爱和自由的发生经过。爱和自由的概念是从蒙特梭利儿...

  • 我理想中教育的样子

    近几年来,在“爱和自由”的引领下也接触了不同的教育理念,最大的感受是“好的教育都是相通的!”很庆幸遇到“爱和自由”...

  • 《爱弥儿》:幼儿教育的不朽经典

    《爱弥儿》是我所读的教育类书籍的第六本,之前看过蒙台梭利的教育系列丛书及日本作者的教育类书籍都给了我不同程度的启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类书籍《爱和自由》推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og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