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峰的《欧美流行音乐指南》昨天到货。我在知乎知道了这个对于多数乐迷来说如雷贯耳的名字,也顺便了解了一下他的地位,还把他放到了我的书单里面,但是其实我对他也所知甚少,一般来说他在我这里起作用的方式是给我增添逼格,让别人知道我是一个有关注国内流行音乐研究的人。
其实,对于音乐也是一样。这学期几次和外国人(留学生和外教)交流,都被问到了关于「你喜欢谁的音乐」的问题。这问题看似简单,但其实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尤其难以回答。
佐藤先生在知乎提到「唐人无兴趣」,原因虽然千奇百怪,但是结果大抵没错。和日本人比起来,你真没有什么自己好意思称之为「爱好」的东西,因为你在这一领域别说有何建树,简直就是路过。如同中国的京戏,戏窝子里面敢自称票友的,基本上出去拉个草台班子赚个盆满钵满是问题不大的。而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内容,有太多太多的理由让我们将自己的个人感受让位于种种紧急却不重要的东西。
故而,时常自称「没有音乐会死」的我,其实也没什么接触音乐的系统渠道和体系化的音乐知识,懂的全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东西,在知乎邓柯老师、丁勾、为梦老师等人的回答里学到点只言片语,街头听到好听的歌立马Track ID一下搜出来,时不时的找人推荐一些歌,去听听关于音乐的课程。
其实仔细追寻,自己对于音乐的本能感受还是没有丧失的,就是我仍然会因为听到好歌而激动乃至失态。泽野弘之重低音轰鸣之下的头皮发麻感是不会骗人的。当然也可能是被重低音震麻的...
然而这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我很清楚自己种种情感的来源,有时便会有意识地利用这样的机制去实现一些情感的制造,而在平时压力都比较大的情况之下,感觉就越来越不敏锐,久而久之,口味就自然而然地单一和重起来。因为无论是对于一个麻木的躯体还是灵魂,都只有重度刺激才能形成感觉。这自然不是什么好事,可是也的确没什么办法,只能慢慢来。
我一直试图了解摇滚,但是在搜索引擎如此发达的今天我却仍然一首死亡金属都没听过,大概是心底里实在抗拒这个,当然更可能是我只在意「谈论摇滚」这件事本身所给我带来的附加值:逼格的提升。所以有时也干脆利落地承认,我的口味就是比较俗,喜欢抓耳的旋律和成人抒情,当然要不那么俗的成人抒情,空白格还好,妹妹我今天就要嫁人啦什么的就算了。当然,对于听众而言,蔡健雅和老猫之间做选择,傻逼才选后者吧。
但不可否认的是,音乐本身是神奇的,在我这样的条件之下,我还在一点一点被音乐本身影响和改变着。出于猎奇心理听了梁翘柏在我是歌手第二季现场被张宇逼迫演唱的Greatest love of all,却被歌词深深吸引和打动了。
I believe the children are our future
Teach them well and let them lead the way
Show them all the beauty they possess inside
Give them a sense of pride to make it easier
Let the children's laughter remind us how we used to be
Everybody's searching for a hero
People need someone to look up to
I never found anyone who fulfilled my needs
A lonely place to be and so I learned to depend on me
I decided long ago
Never to walk in anyone's shadows
If I fail, If I succeed
At least I lived as I believed
No matter what they take from me
They can't take away my dignity
Because the greatest love of all is happening to me
I've found the greatest love of all inside of me
王小峰说他曾经听滚石的前辈对他说,「一个人9到13岁时听到的音乐会影响他的一生」。一个聆听这样的音乐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与一个生于贫困山村与欺凌为伴的少年对比,谁更可能为人类做出正方向的推动呢?答案自然是显而易见的。那是我头一次有被长者的教育照亮的感觉,内心充满了少有的「虔诚」。
成熟的乐坛应当多样化,什么样的受众都能够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不仅仅听I stay in love with you,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Hero和When you believe。
有坚持,有底线,有向往的民族,有希望。
音乐,无疑是承载这样精神的最好载体。
所以,
我要买新耳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