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读书:《皮囊》

作者: 东翟光小子 | 来源:发表于2015-04-01 21:25 被阅读100次

    原文链接

    《皮囊》

    【小文摘】

      人各有异,这是一种幸运:一个个风格迥异的人,构成了我们所能体会到的丰富的世界。但人本质上又那么一致,这也是一种幸运:如果有心,便能通过这共通的部分,最终看见彼此,映照出彼此,温暖彼此。

      这是我认为的“写作的终极意义”,这是我认为的“阅读的终极意义”。我因此多么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或提醒读者,“看见”自己,“看见”更多人。

    ---摘自《皮囊》,作者蔡崇达

      本周读书:《皮囊》,作者蔡崇达。本以为这本书会如开头写父亲母亲一样,平稳中带着淡淡哀伤,后来却又写到了儿时玩伴、大学朋友、故乡琐碎种种,其实最终是还是围绕着“故乡”这一条根。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讲,像是在砧板上切一块肉,剖开来看其实每一段层理都是丝状一般的连接,所以作者这副皮囊里其实装的还是一名在闽南乡村成长的少年,只是现今换作他乡来“看见”这个世界。

      文摘的这段是他在后记里的叙述。或许在上天造人之初,在胚胎形成于母体的时候,已经于人心内预置了对真的渴望,对善的颂扬,对美的追求,而“看见”彼此的过程便是通过无形的链接将彼此映射与温暖。而那本柴静的畅销书《看见》,可能取的就是此意。“看见”不仅意味着目击,还意味着用心灵去体会。甚至更为巧合的是,《阿凡达》中潘多拉星球上的男女主人公也经常用“I see you”来表达情真意切,不必言说的思绪。从“看见”这个词便能“看见”,即便中西语境不同,价值观亦有交错,但对于相似内心活动的表达方式是雷同的,这也间接证明了人心内核的同一性。

      作者说“看见”便是写作与阅读的终极意义,我想的确是这样。推己及人,去发现那些世间真正的风景——是活出各自模样和体系的人。如此羡慕那些走在路上,播撒自己故事的同时也在收集着故事,让个体能与周遭的一切有更深的连接。

      不知为何忽倏间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个秋日傍晚,在校园里的一片灌木丛中捕萤火虫的瞬间。呼吸节奏一样的明暗变化,如同上一个时代里手机屏幕上的绿色荧光,捂在手心里不敢用力,生怕捏坏了它的翅翼。而从远处观,便是一片注满绿色星光的池水,随着沁人的晚风浮在几乎不辨轮廓的阴影中。也许平凡的飞虫们都在寻找彼此,看见自己。

      原来坐在电脑前敲字也是一份愉悦,不经意竟翻出了这份带着晚风的美好回忆。看来今晚能做个有荧光的好梦了。

      下周读书可能是蒋方舟的《我承认我不曾经历沧桑》,年少成名的她,现在常为《新周刊》执笔,不知她笔下的生活是否也是看见了万千世界。当然如果你有好书荐我,可共享之。

    祝晚安!

    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加菲猫和它的朋友们

    欢迎你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3.30读书:《皮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po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