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公众号【李为要财富自由】的第124篇短文,本文写于2021年3月17日,原文链接
欢迎关注,共同进步,创造价值,慢慢变富!
昨天看到越女事务所的一篇文章,里面有个统计挺有意思:
2015年6月12号是上一轮大牛市的最高点。
之后就一路下跌,一个月内暴跌一千多点,大半年后跌到了2600点。
作者统计了一下股灾前三个月发行的276支主动偏股型新基金。
之所以选股灾前三个月发行的,是因为新基金一般都有三个月左右的建仓期,相当于这276支基金,基本就买在牛市最高点。
最近的下跌和当年的股灾比起来,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当时可是整个大盘都腰斩了。
那么,这276支买在最高点的基金,持有至今(包括了最近的下跌),收益如何呢?
这276支基金中:
有3支收益超过200%,年化收益差不多25%。
有41支收益超过100%,年化收益在13%-20%。
有125支基金涨幅在40%-99%之间,年化收益是6%-12%。
有27支,因为规模太小,被清盘了,这个也是说过的,选基金,规模尽量不要小于两三个亿,避免被清盘。
另外,只有19支,到现在是负收益。
而如果采用的是傻瓜式的定投法,它们至今全都是正收益,收益大概有30%-60%。
用图片来直观展示就是:
这个图计算的是只在2015年最高点买的基金,如果后面坚持定投,除了规模太小被清盘的,其他全是正收益。
这个统计其实很有意义,2015年的股灾已经是A股史上最大的两次崩盘之一了。
然而,即使是买在这样崩盘的最高点,后面再经历了2018年的全年下跌,再包括了最近的急跌,
绝大部分主动偏股型基金的年化收益都在8%以上,好一些的甚至能达到25%以上。
并且,如果坚持定投,收益一定比这些值更高。
之前我说过我考虑卖出的一些条件,如果有时候感觉不安了,就可以拿出来挨个看看:
1、买的公司或行业或基金经理不行了
2、有金融危机等系统性风险或国家走下坡路了
3、要用一部分钱了
4、后来发现买入时的逻辑就不成立
一条条来说。
第一条,如果是买的个股,就看这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如果明显开始走下坡路了,就卖掉。
行业基金,就看行业的发展,比如我持有的消费和医药,我觉得这些行业后面是持续向好发展的,只是可能需要时间来消化高估值。
新能源、新基建、军工行业,放到三五年的时间跨度来看,都有着确定性很高的快速增长,高估值通过下跌、时间震荡、业绩增长,总会被消化,也总会有创新高的一天。
不过这些行业基金,波动还是很大,我一直觉得相对更好更稳的是一些综合型的基金,这些其实都主要是看基金经理的能力。
这些顶尖基金经理的能力其实并没有变化,春节前才一口一个的“坤总”,现在就成“菜虚坤”了吗?
短期有回撤太正常了,几次月考失利在所难免,但拉长到3年这种时间来看,这些尖子生极大概率是能取得很好的成绩的。
第二条,不存在金融危机的风险,中国也在蒸蒸日上的发展。
第三条,一直说用闲钱投资,所以这些钱短期都不需要用,也就不需要因此减仓。
第四条,没有发现买入时有什么逻辑错误。
所以,如果根据自己的卖出条件一条条思考之后发现,没有卖出的理由,那就坚定持有就好了。
而且,股市里有一句话:
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
如果是一个优秀品种,跌了之后肯定未来上涨空间越大。
也就是说,相当于是同一件商品,本质没有发生变化时,之前卖100元,现在卖80元。
如果之前就确定逻辑正确并敢于买进,现在跌了就更要敢于买进。
而且,定投的人,都不用考虑这么多,坚持定投,持仓的成本价也会越来越低。
如果最近因为下跌而感到心慌,就可以梳理一下自己的买入和卖出逻辑。
只要逻辑没问题,下跌的时候,就该开心能够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同样的东西。
这样,上涨和下跌的时候,都有好心情。
股市不可能永远涨,同样,也不可能永远跌。
并且,往长了看,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A股肯定也会越来越好。
冬天来了,春天也就不会远了。
保持耐心,待到春花烂漫时,你会在丛中笑。
完。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