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品都需要打磨

作者: 天然农场 | 来源:发表于2020-08-04 07:20 被阅读0次

            来简书将近半年了,认识了不少简友,也看过不少文章。总体来说,大家都写的不错,值得借鉴与学习。但也有一些文章比较马虎,估计是为了应付日更,所以草草了事,质量自然是差强人意。

            大家都知道,写出一篇让自己满意让读者叫好的文章实属不易,那需要多角度各方面都达到完美的均衡,是一项综合表现的能力。“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如果缺少读书破万卷的功底,怎可拥有下笔如有神的豪气?

            好的作品都是打磨出来的,就像一件精美无比的玉器,需要反复雕琢不断抛光,才能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写作也是这样,作者要做的,就是熟练运用各种素材,合理增删,酌情取舍,再通过修辞手法加以润色,从而形成一篇美文佳作。

            记得小时候写作文,老师都会要求我们列题纲、打草稿。那时并不理解,觉得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心想若是考试哪有时间去打草稿,因此写文章从来都是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现在看来,如果想写出好文章,真得按老师教的方法办,就算没时间打草稿,也要列一下题纲,好比建房子一样,题纲是整体的框架,代表了成型之后的走向,整体设计好了,最终效果自然不差。

            好作品都需要打磨,打磨说白了就是处理细节。一座房子,整体框架已经建筑好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去装修。好文章也需要装修,房子有建筑风格,文章有主题思想,建房子需要添砖加瓦,写文章需要堆砌词藻。不同的是一个为建筑风格服务,一个是为主题思想服务,各取所需,殊途同归。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汉字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没有之一。同样一个意思,可以找出不同的词汇来表达,或者同一个词汇,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样的操作,纵观世界语言,只有汉语可以做到。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要找到符合当时意境的语言加以运用,反复推敲,力求营造出最佳效果。这种方法古来有之,所以古人为了语出惊人,才会“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写文章貌似不打草稿的名士,一位是才高八斗的曹植,另一位是天纵英才的王勃。相传曹植被其兄曹丕逼近写《七步诗》之时就没有打草稿,王勃在阎都督面前书写《滕王阁序》之时也没有打草稿。但是诸位可别忘了,他们都有打腹稿。先说曹植,五言诗在当时的语言环境下相当于今天的成语一样普通,现在随便找个人也能在七步之内说上一堆成语,何况他是“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的曹植。再说王勃,他途经南昌参加阎都督的诗词大会虽属偶然,但也知道游戏规则,早有心理准备。并且在挥毫写作之前,专门要了一壶酒喝。古人吟诗作对之前一般都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动作,一是饮酒,二是磨墨,饮酒同磨墨其实就是文人雅士打腹稿的过程。

            有诗魔之称的白居易打磨作品更是与众不同,他每次写出新诗之后,首先读给邻居一位老太太听,如果她听不懂,白居易就会立刻修改,直到老太太能够听懂。打磨作品的方式如此接地气,所以白居易的作品才能够流传广泛、妇孺皆知。

            艺术都是相通的,文学作品需要打磨,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同样需要打磨,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是打造优秀作品的前提。

            门采尔是德国绘画大师,尤擅人物。有一次,一个青年去拜访门采尔,向他请教:“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功夫,可卖掉它却花了整整一年时间?”门采尔答道:“请你倒过来试试,如果你花一年功夫画一幅画,兴许一天就能卖掉。”后来青年按照门采尔的建议,静下心来打磨作品,果然很快就卖掉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作品都需要打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qe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