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和穆老师在微信上聊了几句,穆老师一直在跟随李克富老师学习心理学,我真的都记不得她跟老师有几年了,想当年我们一起入门的。反观我,就变成了李老师口中的那样的学生——只是拿了一张二级证书的无用的纸而已。
如果让我用啥词安慰自己,我就是属于有“自知”的孩子吧。
人们总是说任何事情最怕坚持,人们总是说的对极了。
我和穆老师说,你剩下的真的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要知道目前,穆老师的心理咨询师兼职工作做的是相当的好。让我好生佩服!
由于早上时间紧,匆匆几句之后,我顺手关闭了我的朋友圈。
为啥要随手关微信,我想我是到了不管不行的时候了。
目前,我进入了经常走神和完不成任务的恶性循环中,我得说,这是我自己造成的。
不得已我才采取了这样的方式:一天只在固定两个时间点打开朋友圈,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快速浏览,看完就关。
事实上,我那些忙碌的医生同行、同事们都不发朋友圈的,他们连去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发啥圈?有空进“睡眠圈”还差不多。
记得有一次听罗胖子的60秒,他说起彼得·德鲁克,这个人是一位管理学大师。他活了90多岁,在出第一本作品以后,他持续写了40多本作品,一直到去世前的两个月,他把最后写完的一本书稿交到了出版社。
天呢,你说他怎么做到的?彼得·德鲁克说这就是所谓的职业性。
他认为“判断一个成熟的企业家”很简单,就看一件事儿,就是你有没有拒绝戏剧性。
我们可以反思一下自己:你有没有拒绝戏剧性?你有没有稳定的成长?
我们肯定都想要一个稳定的成长,那么一个好的企业或者一个好的职业者的标准就出来了,关键就在于看你能不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可持续的成长。
一个人的成功真的不是来自于心血来潮,不是来自于某一时刻的灵感迸发的,而是,你必须要维持对一份工作的热情,以及对它的好奇心,对自我的身体、知识体系的更新和管理。
这是我从书本,从周围的穆老师们身上看到的;这是我从李克富老师据说是每天早上坐在马桶上,微文集结成《行走的思想》的书的过程中学习到的,这不是坚持几年的时间的概念问题了,而是作为一个心理师者的践行,老师时时刻刻的在告诉我们:要稳定的成长,你真的不能停下。
容易吗?
成功就是一场长期战争。
我深深同意!
图片发自医生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