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依旧十八岁了,90后大多也要成家了,80后遇上了学校改革的浪潮,在不断努力中成为了社会中坚力量,70后在包分配里早已完成了定位。不论时间的年轮如何扩张,似乎学校的教育,世界对人才的标准都没有改变。
出生的时候知道要成为一个好的幼儿园;
幼儿园上后追着上一个好的小学;
小学后,努力要上一个好的初中;
初中之后,更努力上一个好的高中;
高中之后,千军万马去上一个好的大学;
上完好的大学之后,有些迷茫,但知道要找一份所谓的好的工作;
工作之后开始结婚结婚避免不了,到有了一个小孩,等小孩出生的时候开始思考他的一生我可以带给他什么呢?还是同样的这条路吗?
回首这一生的教育之路,都离不开学校的教育体系,这个体系培养了标准化的自己——充分武装大脑,成功的标准很单一,听话的,优秀的,成绩好的很容易出彩。除此之外的标准不是那么被重视,乃至鄙视,包括艺术、体育等等的才干在文化课内容里被不断压抑乃至扼杀。
有幸看到教育家Ken·Robinson在TED的一篇演讲《学校真的扼杀了创造力吗?》,再次陷入思考。
在AI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恐慌之中,当学历不再那么有用,是学术学历的“通货膨胀”,也是未来教育的崩塌前兆之中,现在必须重新定义学校教育重视的新标准。
Ken Robinson认为标准有三:
001. 多样性 认知世界的多样性
多个角度看世界002.充满活力的
充满活力的我们的大脑具有关联性 不应该被划分为几部分,它应该被视为生产有价值的原创想法的工序,而不是教育的全部。
003.个性化 怎样发现人的才能
个性化GIllian Lynne,是 《猫》《歌剧魅影》的舞蹈编剧。而她在学校里早年却是一个上课不专注,很喜欢动的低分孩子。她的妈妈被老师劝带孩子看医生。医生在了解情况后,对Lynne说“我有些话要和你妈妈单独交流,一会儿就回来”,却悄悄放上了音乐。医生带她妈妈在窗外观察,发现Lynne在翩翩起舞!医生对她妈妈说,“你的女儿是一个舞蹈天才,她只有在移动里才能找到灵感,你应该把她送去舞蹈学校。”才有了后面歌剧巨作的舞蹈编剧。
关于未来,我们不一定可以去那里,但是我们的孩子会去!思想一下现在的教育,我们一起为它做些什么,从保护“创造力”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