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看《中国合伙人》,电影描述年轻人对于美国的痴迷,真是我们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专业课可以不学好,但英语一定要好好学。一心想飞往自由而强大的美国,但囿于各种原因,未能在求学阶段实现出国梦,工作之后,兴趣却渐渐消散了。
在上个东家去过一趟澳门,可以算作首次踏出国门。进入H公司,最初几年只负责国内客户培训。到了2001年,不料成了出国开启年,接连出差去了泰国、美国,还有香港。之后全球出差变成再寻常不过的事,整天在时差中颠来倒去,清晨醒来得想想是在哪个国家哪个城市,对出国早已失却当年的兴趣,但对初出国门的印象却相当深刻,今天就聊聊首次出差泰国的经历。
这次出差泰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果没记错的,好似是我司首期海外当地培训。
两期培训,每期五天,安排四名师资前往交付,看起来确实有些浪费。但当时派出如此豪华阵容,现在想来,应有如下几个原因:
其一,当时我司在泰国喜获订单,培训是服务项目之一。据悉项目组安排现场研发同事交付培训,被客户投诉了,要求公司安排专业讲师重新交付。那岂能再被投诉第二次?所以培训中心高度重视。
后来多年国外的工作经验,发现欧美非常重视岗位专业性,强调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而我司当初的理念还停留在小作坊,恨不得你啥都能做,确实不够专业。
其次,虽才五天的培训,但涉及六七个产品,每个产品讲授半天到一天不等。按当时的能力状态,还没有人能懂这么多产品,所以只能打组合拳。
当然,英语是最大的瓶颈。
我们四名老师直接入住青青世界的酒店,连续几周都没有回家,天天加班编写授课胶片,练习宣讲,苦学技术,辛苦程度甭提了。能力差,只能艰苦奋斗,勤能补拙嘛!
最后圆满完成交付,客户满意,代表处满意,不虚此行。
工作的事暂且不表,聊聊这次泰国之行的花絮吧。

一、出国准备
部门主管安排我们学习公司一位高管的出国纪要。那时出国还是很稀罕的。这位高管出过国,写过一篇纪要,相当细致。
我们几位老师一起认真学习了,到现在都还记得几点:
(1)要带拖鞋及洗漱用品,国外酒店是不配的。
(2)要小声说话,不要大声喧哗。
(3)费用要日清日结,公私分开,做好纪录,因为海外很多费用都是无票据。
后来我们都完全参照执行,记得每晚,我们几个人都要凑一起将因公发生的票据核实记录清楚。
当时持因公护照出国,也是平生唯一的一次,按要求需前往市政府学习。
记得那个官员讲了很多反间谍案例。还反复提醒我们不要大意,避免被人利用窃取机密信息。
以致我刚到泰国时,看到每一个人都警觉地观察,疑心他们是否为间谍。却发现人家都是泰然自若的平常生活,这才放松下来,不再纠结间谍之事。想想我也没什么机密信息可被利用的,除了年少时有点爱情故事算私密外,估摸人家也没啥兴趣。
二、曼谷琐忆
泰国曼谷的街道,喧闹拥挤, 在街道上空修有天车(sky train)。从上往下看,塞满车的街道竟直像极了沙丁鱼罐头。
虽然街市吵闹,但泰国人说话极温柔。犹记得有位客户柔柔地问我:“How about the capacity?”音调上扬,象唱歌似的。不象我们国人,爱扯着嗓门吼叫。
在国内习惯午睡,而国外却不成。中午本有一个小时休息,午餐半小时,原想还有半小时可以迷糊一下,但总有热情的学员会过来交流问询。人家老外是不午休的,又不忍拒绝,但讲授到下午三点多,习惯午睡的人,站在台上似乎就能睡着,那个困啊!毒品上瘾大抵如此不?
有个客户指着曼谷的高楼问我:"你们中国有这么发达吗?"我说深圳比曼谷发达。客户很惊讶。就想,老外的眼里的中国,或许都是张艺谋镜头里的高粱地、大红灯笼高高挂?
在泰国仅有一个周末,我们几人相约乘游船逛了湄公河,参观了金碧辉煌的大皇宫。记得所到之处,都能听到来自中国的各种方言,才知原来已有这多国人出来游玩。自己人!自己人!然后互相帮忙照张合影。
这次出差共有两期交付。第一期交付顺利结束。第二期交付时,就没那么大压力。我就在当地书店买了一本英文小说看,以期提高英语。记得是写日本人在中国惨绝人寰的侵略。看完此书后,对日本人就有了根植内心的深深抵触。对日本这个民族,我表示尊重,但内心却无法认同。后来长驻德国,每年都有日本节,同事约我去,我硬是了无兴趣。
工作顺利完成,客户很满意。当地主管专门开车带我们去一个很远的东北饺子馆聚餐以示庆贺,那是在泰国后吃到的最正宗的一顿中餐,那热乎劲到现在都记忆犹新。记得那个开车的主管说,他因违章被当地警察抓过几次,每次他都佯装什么都听不懂,确实也听不懂,人家就放他走人。
聚餐时还来了好多同事,差不多有三桌呢。有一个小伙得知我们周末就要回国,他说很羡慕,好想回国,真想变成行李让我们带回去。这话让我平添了很多伤感。就想,长期旅居国外生活应是挺艰难痛苦的,毕竟我们只是出来两周,一切都正新鲜呢。
及至后来自己也外派常驻好些年,觉得完全取决于个人心态。心态开放些,慢慢熟悉异国文化,结交新朋友,有着全然不一样的体验与快乐。
而且在海外,没有国内那么多应酬,也没有家事拖累,可以静下来,从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真挺惬意的!
此刻,我写完这篇小文,看窗外天蓝风清,听教堂的钟声仿佛从远古传来。这种源自内心的安宁,是在国内喧嚣忙乱中很难体验到的!
附记:
前年,有个在泰国工作过的同事发来一张照片,说是在泰国同事群里看到的。她认出我来,就发给我。想必定是某位同仁在怀旧,所以才找出这张多年前的老照片。我却只记得其中几位,而且这些人都已散落天涯,联系甚少。
人生就是这样吧,象不断流逝的长河,总会遇见一些人,同行一段,终是要分离,仍旧各自人生路。
感恩生活,也珍惜遇见。执着努力,亦随遇而安。
在此,祝愿老友们别来无恙、一切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