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读《学习力:我的理财知识变现之路》,里面讲到理财规划师如何利用问答付费平台打造自己的课程,这也是把知识变现的必经过程。
首先,做减法,专攻一个细分领域,比如基金、保险、P2P、信用卡,要做到对一个领域非常熟悉。
其次,做加法,制定问题清单。比如去医院看病,没有说清楚,看几次都看不好,有可能是你没说清楚,也有可能是医生没问清楚。
理财规划师就像家庭的“财务医生”,不能只凭客户说想买什么就给什么,到时候病没治好,会说药不好或者说你不行。你必须先要搞清楚客户的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相关投资经验等信息。这样才能给出更科学的建议。
第三,打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专栏。当已经有了15个问题组成的清单后,也给每个问题配上了300字左右的回答,接着,要至少整理出10篇专栏文章出来。可以在这些300字回答的基础上,添加案例、数据、打比方、自己的观点等内容,把每个回答拓展成900字以上的文章。
在把简单的300字回答整理成文章的时候,尽量把相关的知识点用各种打比方、举例子的方式去阐述,既可以丰富内容,又可以进一步地巩固自己的知识体系。
打造一个专栏,有什么好处?
一方面,打造一个专栏,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我们要学习如何花最少的精力做最多的事情,赚最多的钱。
如果你有认真研究过一个行家的知识变现方法,你会发现,不管在哪个付费平台都会有这个行家的影子。
刚开始你会觉得这个行家精力很充沛,一个人竟然可以同时做这么多事情;认真研究之后,你会发现,原来这个行家讲的内容或观点好像都差不多,只是为了适应不同的平台,换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已。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生活中有很多人不喜欢做总结,他们在工作中看上去很努力,其实做了很多重复机械的工作,比如,一个不善于归纳总结的团队长每天都要反复回答不同新人提出的相同疑问,这种低效率的工作方式看着就觉得浪费时间。
另一方面,打造一个专栏,相当于给自己打造一个行动指南。
我们的专栏是在大量学习、观察、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而得出的。这能让我们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演讲、约谈、发声等通通变得有章可循。
当然,这个专栏既能指导实践,又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
把内容整理好还不够,还要把自己的专栏分享到各个平台,比如,文字版的微信公众号、知乎等;又比如,语音版的喜马拉雅FM等;再比如,组织一些线下分享等。
通过各种渠道的分享,可以收集各式各样的反馈信息,这些反馈将帮助我们进一步打磨自己的专栏,让课程变得更加完善。在做这些分享的同时还能积累一批跟随自己的粉丝,提高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为知识变现做好铺垫。
不管我们卖的是什么,都需要有可持续的客户来源。那些优秀的行家大都是在互联网深根起码有3-5年时间的知识网红,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去有意识地打造自己的品牌。
第四,挑选最适合自己的知识变现平台
作者比较推荐“在行”和“分答”,“在行”的门槛更高一些,“在行”的行家可以同时是“分答”的答主;“分答”的答主却未必能胜任“在行”行家的工作。
给答主有3点建议:
第一,在一个领域深扎根
第二,向“在行”行家学习
第三,做减法
如何才能做到一个理财规划行家?
1.要有充分的准备
2.制定服务标准和流程
3.要为自己引流
给新人的三点建议:
第一,千万不要浪费朋友圈的资源,要懂得打造自己在朋友圈的影响力。
打造朋友圈影响力的目的是为了传递这几个信息:(1)我们一直从事这方面的工作;(2)我们一直在进步;(3)我们从工作中收获了很多;(4)我们是一个有趣的人。
大家都喜欢成功的人,酒香也怕巷子深,要学会为自己呐喊助威,偶尔在朋友圈晒晒自己的成绩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这样做的效果,会给人传递这样的信息,“你一直在进步,你越来越成功,你很受欢迎”。
做服务行业要具备与客户的沟通技巧,要吸引潜在的客户主动找到我们,而不是我们去“求”他们。这么多年来,我几乎没有主动找过客户,都是他们主动找我。我只是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很有趣的人而已。
第二,要有在一个行业深耕的决心。
有人看到知识界大咖可以月入十万,几十万,自己还没有实现0到1就开始感到绝望。
提醒大家,我们要做的是从0到1,不是从0到100。当我们还没有实现0到1的突破,就去思考0到100,这种不现实的举动会让我们变得挫败。我们要做的是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接着一步一个脚印就好了。
第三,要用心经营好已入驻的平台。
(1)态度一定要端正,每一个客户都要服务好。
一定要对自己的服务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和转介绍。
如果我们提供的服务质量太差,也会起到另一个作用,那就是知名度越高,美誉度就越差,反而不利于打造个人品牌。
(2)不要三心二意。
跟平台打交道就和人打交道一样,你对它好,它就一定会回报你。
用心经营一个平台,要经常关注它的动态,它研发的新功能,这样才能抓住最有利于曝光自己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