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9588/6001221922125a45.jpeg)
我的小村之小,常常让我觉得不值一提。不能像"上有天堂,下有西王"那般,自带荣耀。
每每被人问及:你是哪达地?
答之:杜家村的。
却回应:呃,知道,杜家坡。
才赶紧纠正:不是。是城边边,圣惠公园对面的,杜家一一村。
的确,曾一度被颇有"名气"的杜家坡,盖住了屈屈几百人口的我的小村之名。
却现在,只想对我的家乡,我的杜家村说一句:你呀,也曾经小村不小。就同古玩行当里的一语:小器不小。因为我的小村曾有"三宝″。
哪三宝?堡墙,娘娘庙,和关王庙。
若干年前,如果运城人谁没有见过老运城的四方城墙,可以去看看我们杜家村的堡墙,或可补偿一下遗憾。可惜,现今杜家村的堡墙也没得看了。非要看,便只好千里迢迢地去到宁夏贺兰山脚下,去张贤亮的那个"镇北堡西部影城"寻觅。那里还现存着一座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边防要塞土城堡。
如果你已经去过了,那么我告诉你,当年杜家村的那个堡墙,差不多就是小版的镇北城堡。
可惜,当年我村没能适时地站出来一位"张贤亮",哪怕是小版的。如此因由,可怜的,我那个小村的第一宝一一堡墙,就被弄没了,成了真正"明朝那些事儿"的虚无。
其实,那堡墙我是见过的,而且还狠狠地体味了一些岁月。那时,我还小,一得空就和差不多年龄的玩伴们往″堡活"(堡里)跑,把高大的堡墙当山爬、当沙堆炼、当世外隐、当雄伟形象来敬重。
那份贪玩的少小时光啊,听不到"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句式,是不会下山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9588/e00e55f3a468c76a.jpeg)
也才才几十年的功夫,八十年代的事吧,当我一番学业归来成为"城里人",并努力地融入城市生活,某一天终于闲下心来,再想起去看一看存根于童年记忆里的那个"她"时,却发现那人已是形销骨立,所剩无几了。偌大的一尊,变成小小一段窄窄一绺,被夹裹于拥挤的七杂八乱的民宅之间,仿佛专给我留下的一张便条,上面戚戚地写着三个字:永别了。
那时刻,我好伤心。才留下一段关于她的文字记录一一
"怎能忘记啊, 那耸立于儿时的"陡峭″记忆。那每个边长足足有一百多米, 两三层楼高的土夯墙围成的城堡,方方正正, 北面开着一个砖箍的大门洞。院里还有几眼居住的窑洞。据老人们说是明清时期的……"
"到我开始有记忆的时候, 它已显出些颓废迹象了。荒草,免窝,羊肠小道,有些地方开始出现坍塌。半腰里那些个小窑洞做何用处?掩体么。而墙根刨砖取土的痕迹随处可见,进出城堡的砖石门楼也已部分残毁。却在我少时的眼里他仍旧是高大无比的。还不能忘记的是,在朝南的外墙体上刻着“愚公移山, 改造中国”八个正楷大字, 每个字足足有两米见方, 远远望去气势磅礴。当是农业学大寨时代留下的痕迹,也是那一代人的精神见证。"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9588/1d14337d13c4696f.jpg)
至今不能释怀的一个悬疑:可是某个前朝大户比如"杜"姓人家所建?
可是,如今村里只只两三户的这"杜"家,显得平淡无奇,一点也看不出那时那样的痕迹。
如果是公家所为,应是乱世防御之用的么?
不知道。
问了不少村里的老人,大都含糊其辞,只说应该是明清时期的。可见,确是有些年份了。
也一直耿耿于怀于堡墙的消失原因,只觉得,一是村民自建房的取土,唐僧肉随便割;二来一些居于墙根的住户,为扩展自个的院基,不停地挖墙角,甚至一些新来户,直接就根植于它脚下了;三是当年家家户户都在养猪,垫圈积粪用土,有理气长的。
当然,最根本的问题是当年没有文物保护意识,没有长远眼光,没有看到他潜在的价值。
于是乎,风风雨雨下的一代"江山",没能扛得住蚂蚁搬家似的流水式作业,终于在那个年代"愚公移山"的精神作用下倒下了。
有时候会心疼地想,如果只是一场"孟姜女哭长城"式的坍塌,会好些吧,至少废之墟还能在,还有可修复。可现在是彻彻底底的被抹平了,销声匿迹,连现场都没了。
再说第二宝。
那天,大哥在家群里发了个图片,说是当年村里的"马号"。却吓我一惊,分明是一座难得的古建筑啊!就急着去看,被大哥引导着终于从拥挤民宅的犄角旮旯里找见。一番细察中竟发现了屋顶处的梁记:
旹:大清道光叁年囗囗癸未年丙辰月甲子日壬申重建。
居然是一座清朝时期的建筑,距今已有两百年了。村里流传下来的说法是:娘娘庙。老人们说:早先很多村都有娘娘庙的。望着颓废得有点可怜兮兮的这娘娘庙,心有波澜,遂写下《委屈你了,娘娘庙》。就不再复述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9588/8974e99338a94c20.jpg)
心里想,既然那时娘娘庙现象普遍存在,除过迷信的成分是否可以认为,这种形式或是最初的朴素的"心理学"治疗么?或者,中国式的弗洛伊德。毕竟,那时没有如今发达的现代医学。
再说第三宝。
按理说"关王庙"应是为大在先的,可我们小村的那个关二爷之庙,早已成了一份无迹可寻的传言。大哥说他那天专程去拜访经早年搬进城里的姓张的耄耋老人,本是问"娘娘庙"的,老人却说:在村西头还有个关王庙呢。
却大哥已没有印象了,我自是更不用说了。只好想象中海市蜃楼地说:碧瓦朱甍、雕梁画栋的,那个气派!和关老爷,忠义神武,威风凛凛,那个神气!
文字至此,也便罢了。并不想"复辟"什么。每每想着都是劳动人民劳动所创造,又漫长岁月的酝酿,升化成一种朴素之文化。凝固的历史,却被无意识地毁去,只觉得痛心,可惜。
党史当学,村史也不能丢。乡土文化,独特遗存,如是源流被截断了,抽了筋骨,小村便没了灵气,才真成了一小村了。
据说,很快就要与邻村蔡家合并,名字都有了:杜蔡村。唉,早知今日……也只好"呵呵"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9588/610221913d654e1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