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教是以智慧为导向、而非以伦理道德为导向的道。
2.什么是智慧?处于正常状态的心,就是智慧。
3.何为正常?在大部分佛教哲学中,有三个因素可以来界定正常:见地、禅修与行为。
3.1当我们看待这个世界和一切现象时,总会犯三种错误。先别谈现象,就谈谈我们的手吧!
3.1.1当我们看着自己的手时,犯下的第一个严重错误,就是认为手是恒常不变的,
3.1.2当我们看着自己的手时,犯下的第二个严重错误,就是把手视为一个整体,这又大错特错。假如你受过医学训练,你看到的将不是一只手,而是皮、骨、血、神经,以及其他不同的组成物质。
3.1.3当我们看着自己的手时,犯下的第三个错误,就是常常忘记这只手依赖于很多因和缘。譬如说,这篇天花板没有落在我的手上,所以我的手仍然可以活动。
3.1.4我们为什么要避免这三种错误?我们并不是要开展某种禅定、以便以一只神圣的手来取代这只手,我们并未创造一只新的手,一只恒常不变的的、独立的、整体的手。我们只是试着构建或者设立见地,以便真正了解这只手是无常的、是因缘所生的,而且没有一只手是整体。
3.2禅修是一项帮助你习惯见地的技巧,但它不是目标。
3.2.1什么是禅修?——坐直,观呼吸等。基本上,禅修即是一个人什么都不做。完全什么都不做,这可不容易。
3.2.2我们为什么要禅修?如果你要追随佛陀的道,那么你的目标就不是获得快乐。这也是何以佛法永远不应当被看作是一种治疗法,因为佛法正好相反,它是要拆解你。
4.行为必须奠基于见地,见地是最重要的。禅修是为了习惯于我们已经建立的见地,行为是为了提升这个见地。我们很许多的佛教行为,譬如禅修、观想等等。但是根据见地,所有这些佛教行为可以概括为两点:反叛与优雅。
4.1何为反叛?假设你不反叛,你会成为邪见的奴婢。你会想要按照社交礼仪打上领带,然后花一下午的时间,不知道选择哪一条领带好。这时候你失去了正见。但如果你反叛,那么即便你政要和总统共进晚餐,你也可能戴上一条活鱼。因为根据见地,一条活鱼比这块没有用的布有价值。
4.2然而,行为还必须伴以优雅。因为身为一个佛教徒、一个懂得见地的人,你负有责任。你应该带上非常高雅的领带来搭配你的鞋子和皮带,但自始至终你都应该记着:“我正做着最蠢、最没用的事情。”
5.现在做个总结。佛教对于我们的手和一切现象的见地是:一切皆是无常的、相互依存的,而且没有东西是个整体。这是佛教见地。禅修是为了习惯此见地,你当试着切断所有顾忌。如何切断?就是什么事都不做。行为是为了提升此见地,你应该试着同时修持反叛与优雅。
——《人间是剧场》,8 见地、禅修、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