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两例望子(女)成龙(凤)的家长的焦虑故事(真事)。虽说俩人不在一个城市,但教育理念和方法却非常相似,因为她们都居于大城市,不同的是一南一北,相似的是孩子在上小学或幼儿园大班,她们共同的危机感是“孩子没有特长以后出路会减少”,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她们不约而同地替孩子选择了多个特长班,而且支出费用不菲,我作为旁听者首先知道她们的独生子女能被家长拎着学这学那,是经济上现时段还支撑得起,其次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作祟。
为什么我能对他俩这么了解,关系肯定亲近,一位是拐弯亲戚,远方侄女,生活在西子湖畔,一位是曾一块共事的朋友,跳槽到了一线。
听了她们的育儿理论和付诸于行动的细节,我才真正了解了她们嘴里的“神兽”到底是怎么变成碎钞机的。
南方这家是女孩,上小学三年级,他们家给孩子报的特长班是花样滑冰,已经学了有两三年了,听侄女说光这一项投资已经有十几万了,最近听说又要争取报升一个级别,需要交费5W,侄女说自己每天起早贪黑在民营卫生机构上班,也顾不上管孩子,只能大多时候托付给奶奶爷爷,奶奶是某大学的退休教授,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绝不亚于儿媳妇,她主张只要家里条件允许,就要支持孩子继续往高层次奔。侄女的初衷是孩子小时候学习一门特长是好事,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活跃孩子的业余生活,没有想更远更多,仅在这点上就已经和婆婆产生了分歧,她的理由是滑冰不仅要花费很多费用,家庭支撑起来有些紧张,而且随着教练给安排的训练时间不断增多,把孩子的文化课时间挤占了不少,还有孩子的休息和娱乐时间相应减少,几乎就变成了一架小机器,除了睡觉时间,几乎都被大人安排的各种学习训练排的满满当当,别说太辛苦,连童年时期和同学们在一起的快乐交流都没有了,可谓是弊多利少。
我朋友孩子的事情是从打流感疫苗说起的,她电话里告诉我说:给孩子打流感疫苗在同班小朋友中已经占到大多数,原因是冬季感冒的孩子特别多,幼儿园又经常会交叉感染,本来也是应该打的,但没想到打上后就发烧了,本来有一阵当地下大雪时孩子就支原体感染,发烧了几天,才刚好不久,却因为打疫苗又发烧了,说到这个过程她多少有点埋冤老公,说给孩子报的兴趣班太多了,如街舞、橄榄球、画画等,特别是橄榄球一直是在室外训练,零下十多度,孩子的免疫力本来就比大人差,这么折腾能不感冒吗?我听了觉得家长也有点过分了,即使能支付起那些高额费用,也不怕累着孩子,这到底是孩子有兴趣,还是家长心气高,但我也不便多说,毕竟是人家自己的孩子,说多了不合适。
单看着两出事例好像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家长,但也不可否认有相当多的家长也已经出现了类似的教育误区,他们都想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加上方法手段武断,用过分关注或者高压手段甚至物质诱惑把心智未发育成熟的孩子导入偏道,这结果无疑是家长的无奈和孩子的悲哀,总归是教育的失败。
自媒消息不断爆出有孩子不堪重负和因内向沉默性格导致的极端事故发生,造成整个家庭的悲剧后果,以至于令家长后悔不迭。
我们普通人谁都不是圣人,连所谓教育专家都说不清楚的理论,谁敢保证都能不偏不倚适合自己的孩子,这庞大的系统工程也只能是摸石头过河,一千个家长大概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的孩子也断不了说我教育失败,我接受,因为我作为普通家长,也不能脱俗希望子(女)成龙(凤),到底能成什么,影响决定的因素太多,就只能顺其自然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