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初次听说简书的名号是在某平台上,好奇之心驱使下来此逛了逛,看了一些文章,多半是家长里短的吐嘈,有些没写几个字,下面一大片大拇哥竖着,暗忖:这也值得赞?真是匪夷所思,对这类“风景”不是很会欣赏。而转向后台对于收益,转化率,贝贝,钻钻这些规则说明又看的一头雾水,以我的回路很难理解,不懂也罢。临走写了两篇文章恰似“某某到此一游”,便打道回府了。
在外面有一搭没一搭的写着文章混了两个月,期间也看了一些其它平台的情况,几乎毫无进展。
有天,偶尔看到一个视频,是关于金庸先生关于写作的建议。记得大概的意思是你不能等灵感来了再写,而是先写起来。这个教诲令我为之一动。想起更早些看文学泰斗王鼎钧先生倾囊相授的写作方法时说过: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作亦如是。
两位举足轻重的文学大成就者不约而同都传授了这一诀窍,那就是披沙成金之法了,是捷径无疑!说它是捷径,却也必须得一点一滴,坚持不懈地下以苦功方可。
荀子的《劝学篇》更是将此理剖析的淋漓尽致,篇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看来成功之法非“积”,“锲”不可得耶。
而简书上挑战日更的活动,正合此法!
参加日更后,颇有压力,每天都留心找素材,构思怎么写,不写完不得已释怀。有时拖到晚上睡觉前,打着哈欠也坚持完成。
今日事今日毕。
起初还好,日更20天拿到徽章后略感成就,迈出了一个小小的洼步。
而接下来却碰到瓶颈,好几日都脑袋一片空白,枯坐半天写不出一个字。
现在说起来很是惭愧,六月份才开始写文时,修修改改后对自己的文章颇为得意,应了那句话:“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吾乡。吾乡文章数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
犹如半桶水,越浅薄越晃荡的厉害。
当初很是看不上那些水文,心说:要写就写好的,写这些有什么意思呢!
岂不知哪能篇篇都是佳作呢?就像上学,哪能要求刚上小学就要达到博士水平呢。也许以后回过头来觉得幼稚可笑,但是离开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连回头看的机会也没有。
这几天面临才思枯竭的窘境,此时方知,往昔瞧不上的家长里短有时竟也是求之不得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