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写短文比长文好一点。嗯,我思考过这个问题。
脑子里的想法、创意满天飞,但具体表达和执行的时候,困难重重。所以笔下所写,往往都达不到我最想要和最满意的效果。
为什么?因为抓不住重点。
想想我们自己的工作生活:早上六七点起床,一直到凌晨睡觉,每个人看起来都很忙。可是很多人越忙心越慌,我也是。
为什么?因为觉得忙得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大家一年忙到头,不见得自身的能力和生活质量就会提高,反而年复一年,越来越得过且过,越来越倦怠。
一天24个小时,我们做了七七八八很多事情,到睡前发现最重要的事情又没做,只好告诉自己,明天,明天一定要去做。但你也知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知道要做,又总被很多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牵绊,心里就更加纠结、懊悔。
为什么?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抓不住重点。是抓不住,不是抓不到。
重点在哪里,大家心里可能都清楚,问题在于抓不住,就是执行不了,没有行动力。
这个怎么说呢?一般大家认为重要的事需要整块、大片的时间去完成。比如读一本书、写报告。但进入社会工作后,我们很快就会发现,时间和精力都在被撕扯,一天当中能有三个小时的连贯时间,那就是奢侈。
这个时候,我就特别羡慕当初上学的时光,尤其是大学,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多。自由时间多的时候,我们去干嘛啦?还是吃饭、睡觉、打豆豆。所以现在的苦逼就不应该怨天尤人。
说回正题。既然我们的时间已经被碎片化,那怎么办?就让工作生活继续支离破碎吗?当然不可能。人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我们希望自己的付出有价值,收获成就感。
假如时间已经不能连续、完整用于重要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尝试把重要的事情分割,分步骤、分阶段来完成。
这时候,需要一个计划表,起码要做到心中有数。当然你可能会觉得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只是一个借口。
想干嘛就干嘛的人生,是建立在充分、有效支配时间的基础上,不是随意、过度挥霍。自由永远是相对的。
本来文章写到这,再写几句总结性的话,确定好标题(我一般都是先拟标题再写内容),就可以收尾了。我预先想好的标题叫:你忙,是因为get不到重点。
但是写着写着,我似乎发现了另外一层问题。很多人是蛮勤奋,也承担了更多的工作。我们暂且先排除上司更喜欢把工作分给勤快又熟练的人这个因素。也排除与那些根本就不做事,或不会做事的人去比较这个因素。
勤奋也分很多种,其中有一种就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最常见的表现是加班。加班能感动别人,能安慰自己努力过。用工作时间外的时间做工作内的事,除非工作量确实大,不然就要想想是不是在工作时间做了无用功,没有实质性的进展,需要花额外的时间去完成。
与付出时间相比,思考、总结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似乎让人更头疼,所以我们可能在潜意识里就去回避这些问题。宁愿花更多的时间(加班)来做重复性、无形中在消耗精力的事情。
但是开心吗?反正我会不开心。
如果我们可以偷懒,少做或快做重复、又耗时间的事,会不会多出一点时间做你更想做的事情?
我指的偷懒并不是单纯地什么事情都不做,推卸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原则问题,不能动摇。
我指的偷懒是从大量的基础工作中进行总结、分类、归纳出更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日常每天(每月)要做的事情格式化;经常用的表格带公式,准确、省事;固定的邮件用模板;报告不需要创新的情况下,按需要修改重复使用。
寻求一些方法能适当解放部分时间和精力,让你能做一些更重要、需要花更多时间、让你感到更有意义的事。也许这样,我们就不会在手忙脚乱、老是被一些琐事打断中充满无力感。越是感觉无能为力,就越没法过你想要的生活。
但是有些事情不适合这样的偷懒,比如学一样乐器、学绘画等技术活,就是要扎扎实实勤学苦练。可有一点是相通的,也要思考、总结、提高。
当然,我说的这些,碰到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只要能引起大家一些思考,我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工作中有很多计划是被上司、会议、应酬打乱的,那怎么办呢?这个以后再议。
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