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自2016年正式落地以来,第一批二孩宝宝已经接近两岁。二孩家庭时代到来,老二“争宠”,老大安全感缺失是很多家庭面临的问题。
1、为何两个孩子出现争宠情况?孩子之间发生冲突该怎么办?
2、二孩家庭,家长如何平衡对两个孩子的关爱?
要理解两个娃为什么会出现争宠的情况?首先我们可以从大宝他的成长体验来开始。回顾一下,还没有小宝的时候,大宝待遇是什么样子的呢?会吃饭了,会画一个圆了马上有人欢呼;有困难了,得不到满足了马上能得到爸爸妈妈以及爷爷奶奶的反应。有时候,可能只是正常的一些情绪发泄,大家都会围过来帮助,生怕她受到什么委屈。这个时候的他有没有像一位被家长们围绕在中心的国王呢?他稳稳地坐在国王的宝座上理所当然地接受着万千宠爱在一身待遇。这种及时的回应和专注的爱,让他的归属感得到充分的满足的。
二宝的到来到来会怎样改变他的生活和感受呢?虽然爸爸妈妈会在怀着小宝时就提前跟大宝做很多的铺垫,说“宝宝生了之后,我们还是会一样爱你的”,“多了一个人陪你玩,多好啊”。但是有没有想过,当小宝刚接回来的时候,大宝他看到的情景是什么?他可能看到妈妈抱着小宝在温柔地喂奶,以前爱他们的爷爷奶奶推他出去说不要吵弟弟妹妹,以前都说她好可爱懂事的阿姨们似乎都看不到他了,一窝蜂地抢着抱小宝;好不容易做了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想让爸爸夸一下,结果爸爸说“是的,但是你以后是哥哥了,你要照顾好妹妹,不能跟妈妈睡一个房了“这个时候大宝还能很好的相信这个小家伙不会抢走本来属于我的爱吗?他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感受和想法呢?担心,害怕,焦虑,不安,生气?爸爸妈妈是不是没有以前那么爱我了?是我做错了什么吗?所有孩子的首要心理需求都是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一个不良行为的孩子是因为缺乏这种归属感和价值感或者以错误的行为来追求这两种感觉。于是为了求证自己是不是没那么重要了,他可能会做出更多的不良行为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比如尖叫,比如装肚子痛。做这些一方面是希望得到再次全然的关注,另外一方面是在验证自己的担心是错的。然而这个阶段如果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想法和需求,可能会觉得这个孩子到底怎么了,我们这么忙,你还故意找茬,往往对孩子更不耐烦,不再那么有耐心了,这时大宝就真的验证了我的宝座被小宝抢走了这个结论了,所以对小宝产生嫉妒怨恨,也就很能理解了。
另一方面我们来看一看小宝这方面的原因。小宝在2岁前对于玩伴是没有什么概念的,他主要的互动中心是爸爸妈妈或者主要养育者。到了1.5岁左右,他的自我意识突然强烈起来,开始觉得自己是世界中心(自我中心主义),而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通过哭闹等形式表达出来(语言发育还没完善),同时这个阶段的孩子肢体运动到了学会走路,对新鲜事物高自主探索的重要阶段,他喜欢去碰哥哥姐姐的玩具是很正常的。4-5岁物权主义强的哥哥姐姐对于弟弟妹妹的这种无意侵犯又是敏感的,而现代父母又清楚知道1.5--3岁这个阶段对于的孩子无论身体心理构建都是很重要的,所以会给小宝更多的自由和包容的,也许会跟大宝说“你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原谅他“。在大宝看来,又是格外的偏心和不公平;再着以前可能可以抱着小宝陪大宝做大宝喜欢的事情,现在要求到处乱跑探索的小宝安静下来可能就不太现实了,在大宝看来,时间上的剥夺又成了归属感的另一个打击。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孩子到了2.5-3岁开始模仿的和讨好成人的发展阶段,如果家长们经常当着小宝的面批评说教大宝,那么在小宝心目中就会形成大宝就是不乖的,就是可以批评的,不需要尊重的这个印象,一旦小宝有了这样的印象,他对大宝就更容易肆无忌惮,恃宠生娇了。
孩子接打闹争斗是常有发生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家长可以用些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更合适些呢?正面管教对于孩子间的争斗提倡不干涉原则。原因有二,第一,当我们选择责备其中一个孩子,或者要某一个孩子承担责任的时候,实际上是激化孩子之间的争斗,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手足之情。第二,孩子间的冲突既是挑战,同时也是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和人沟通的好机会,兄弟姐妹间学会如何相处,如何解决问题,对于培养他们以后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而言,你可以试试“3B原则”。第一个B一走开,在确定孩子看到我们之后,走开。第二个B是带着微笑的默默的观察。前面两个B都是让孩子知道妈妈知道你们在争吵,但是表明妈妈不愿意做判官。第三个B是来引导孩子走出那个当下的争斗,但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说,“你们现在都很不冷静,请你们回到各自的房间,想好了如何处理再出来。”
那是不是什么时候都不介入呢?不是的。当孩子双方势力很悬殊,有可能出现欺凌等严重后果的时候需要及时干预,但是一般家庭里兄弟姐妹间出现这些情况是很少的。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是,兄弟姐妹间一方过来向你投诉或者求助,这时我们可以去聆听这个孩子的想法,跟他共情“刚刚被姐姐推了一下,你感到很委屈,很伤心是吗?你希望妈妈抱着你安慰你一下是吗?如果换了是我,被人这样推了一下,我也会很伤心生气的。”我们第一步要做的仅仅是接纳孩子们的感受,并不是评价哪个对错,更不是帮这个孩子去解决问题。等他们情绪安静了,就可以用启发式提问鼓励他们自己解决。比如说“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哥哥也让你玩一下呢?”“每个人都抢着玩,结果大家都玩不到,怎么样才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玩呢?“ 有时候可能两个孩子都不愿意说出办法来,那我们就可以再继续鼓励 ”我相信你们一定有办法的来,谁先说一个?“ 当然,有时候孩子们想的方法是不现实的,但家长不急着评判,让他们去尝试,这个过程中让他们找到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法。如果暂时找不到也没关系,这是一个慢慢学习思考和妥协的过程,此时他们的情绪都安稳下来了,对下次也会有启发的。如果他们想到了解决方法,我很喜欢马上肯定他们“你们自己想到办法解决了!”然后让他们角色扮演,把刚刚想到的方法按照之前的情节重新演绎一遍,通常孩子们会非常喜欢,并且下次更愿意用他们想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会了体谅对方,学习到同理心,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自己能力解决问题,价值感增强了的同时家长也没有做判官,更不存在偏心哪一个。
孩子的行为如一座冰山上面我们看得到的部分,孩子的感受和信念就如冰山下巨大的我们看不到的部分。这部分我们看不到,但是却能量巨大!只有下面的信念和感受是正面的,上面的行为才有可能是正面的,只有当孩子明确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时,他的心才是安稳的,表现才是包容的。那么二胎家庭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无可撼动的呢?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爱,专属的爱!而不是平等的爱。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不需要跟兄弟姐妹一样优秀,不需要跟他们比较,我就爱你原来的样子。
具体而已,怎样才能让孩子有这份归属感呢?首先,每天给每个孩子固定的特殊时光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你跟他两个人的专属时光,并且做得要有仪式感。你可以大声跟家庭其他人宣布“每天8:00-8:30是我和大宝的特殊时光,你们谁都不要打扰我们!“ 对于大一点甚至住宿的孩子,每周一次单独的散步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个时间就是你跟他的二人世界,陪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让他全身心的享受妈妈与他的专属时光,并且告诉他这对于你来说有多重要,这对增强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停止比较。心理学里有一句话“你想毁掉一个孩子最容易的方法就是拿他跟别人比较。“ 而在家庭里,兄弟姐妹间被拿来比较似乎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但是这样的比较往往很容易增加孩子间的恶意竞争和诋毁。“把兄弟姐妹比下去,就更能突出我的好”这似乎不是我们家长期待的,却是归属感不足的孩子孩子最真诚的坦白。那不比较可以怎么做呢?具体的描述就可以了。比如孩子问:“妈妈我画得漂亮还是弟弟画得漂亮?” “我欣赏你的结构,你看三层楼,每一层的房间的床都是画得不一样的呢。” “弟弟,我欣赏你的色彩丰富,你看这多花你用了5种不同的颜色。”当 孩子体会到自己不需要比兄弟姐妹强才能得到父母的重视,他自然更容易喜欢对方,帮助对方。
第三,学会欣赏每个孩子的优点。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性格特点,当家长的焦点能放在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而不是缺点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能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接纳,自然会发展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笃定和自信。有了这份笃定和自信,也就更愿意跟其他人合作,更愿意为家庭付出自己的力量,家庭氛围也自然会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