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一篇关于安乐死的报道文章,从读的过程,到读过以后,心里一直很是沉重,揪得慌,不知道该怎样去看待这个问题,也不知道想说点什么。
报道文章说的是一个日本病人的事,身患某种不治之症,经过几年艰难的治疗,身体状况慢慢进入非常悲怆而难以挽回的境地。从病人到家人都做了积极努力,最后是病人自己做出决定,到瑞士的医院选择安乐死。
一个曾经活泼上进的生命,无奈就这样结束了。病人走得很安详,跟陪伴的两个姐姐最后道别,按下了结束生命的药液开关……
我在想,上天在赐予人生命的同时,为什么又暗暗地设置病痛和苦难呢。而且这种设置,又是随机的,突发的,无法抗拒的,放到谁的身上,谁就成了命运的弃儿。
或许,生命就是这样两面性的存在,既充满了令人炫目的光鲜,又充满了无奈和悲情。
这种两面性的设置和安排,是不是更加需要我们用两分法来看待生命,这就是:在有限的生命活动中,时时珍惜,不可枉费;而在面对不幸和厄运时,又看轻一点,坦然面对。
说是这样说,但真要做到后一种状态,恐怕是一件太难上加难的事,除了高级的佛家人士,又有几人能做得到呢。为此,对前一种状态的投入,就应该做得更加精致一些,用最大程度的爱和善良,尽可能去拉长有限生命的长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