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4-02-04茅台的工艺创新第一步

2024-02-04茅台的工艺创新第一步

作者: 黑雨赋能 | 来源:发表于2024-02-06 09:43 被阅读0次

    很多人觉得茅台酒厂历史悠久,是一家百年企业。

    其实,到2024年,它只有71年的历史。

    1953年,茅台镇的三个烧厂房正式被合并为茅台酒厂。

    原本,茅台是几个酿酒的作坊,靠着老祖宗留下的秘方和工艺,就能维持生存。

    但现在,它要往标准化、规模化的企业转型,传统工艺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

    首先,产能提高不上去。

    靠传统的技法,可以酿10吨酒,但要高效地酿1000吨酒,就不行了。

    而且,成本控制不下来。

    茅台酒虽然价格一直很高,但利润并不高。

    作为一家企业,它的盈利能力亟待提升。

    当时的白酒业,正在进行一场新式酿酒法的集体探索。

    有的酒厂找到更加廉价的酿酒原料——薯干;

    有的酒厂探索出了液态法白酒,也就是采用酒精、香精、糖精加水稀释配成白酒。

    看着同行产能蹭蹭上涨,成本节节下降,茅台坐不住了。

    如果还固守传统,结局就是逐渐落后于主流。

    茅台必须要变。

    但变革这条路,不平坦。

    茅台进行过几个错误的尝试。

    一开始,是简单粗暴地把原料加工方式变了。

    在茅台酒的传统工艺里,酿酒要用整粒高粱当原料。

    但是这样出酒率低,五六斤粮食才出一斤酒。

    于是,茅台尝试把高粱打碎酿酒,这样出酒周期短,出酒率高。

    结果,市场不干了,各地的专卖局、外贸局打来电话,说是茅台酒质量直线下滑,要求停止供货。

    你看,客户对茅台酒有很高的要求,这就像个紧箍咒,提醒着茅台,做任何尝试,都不能折损一点质量。

    这个调整不起效,茅台又进行了一种尝试,易地生产。

    也就是把厂子按原生产方式,复制到贵州以外的地方。

    为了实现一比一的还原,高粱是从茅台酒厂转运的,连铲高粱的木锨都是从茅台酒厂转运过去的,还派去了二十多个技术骨干。

    结果,酿出的酒就是“只得其形,不得其神”。

    想想也知道,原料能复制,工具能复制,可是茅台镇一方水土和气候,复制不了。

    也正因为这样,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茅台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亏损。

    固守传统工艺,成本下不来、产量上不去;

    摒弃传统,产量是有了,但是质量又不过关。

    这倒逼茅台必须在兼顾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守正创新。

    一场现代化工业和传统工艺之间的碰撞,开始了。

    这场变革,持续了60多年,从1960年代开始创新,到1978年茅台从亏损里爬出来,再到2001年,茅台酒厂完成第一版技术标准体系,一直革新到现在。

    回望这场工艺变革,它回应的真问题是:

    中国传统的工艺产业如何走向现代化生产?

    茅台的经验是什么呢?

    主要分三步。

    第一步,“知其然”,知道酿造工艺流程是什么。

    也就是把那些散落在匠人口中、手上的知识,变成规范化的表述,落到纸面上。

    在白酒行业,酿造工艺向来由酿酒师独家掌握,就算带徒弟,也是口传心授,不留文字。

    结果,自然是难以扩充产量,而且每个人的悟性决定了酒的质量,残次率很高。

    1957年,茅台时任厂长打破陈规,发动全厂将酿酒技艺形成文字,对酿酒的每一个步骤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整理成了四个册子。

    茅台的工艺操作规程,第一次落到了纸面上。

    当然,这些文字还算不上规范标准,因为它们大部分都还停留在模糊的经验阶段。

    比如,关于酿酒中“堆积”这个步骤,手册的记载是:

    “堆积时间、温度等,由车间负责人根据气候季节灵活掌握,如以鼻闻有糊香、微酒气时开始发酵,可以下窖。”

    你看,并没有明确指出堆积的具体时长和温度。

    不过,把原本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就让进一步改变,有了依据。

    有的时候我们想梳理一个问题,一般也是脑子想,一团毛线球,理不出个一二三。

    没关系,我们先做第一步,先写下来。

    有一个可视化的文档,事情才能转起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4-02-04茅台的工艺创新第一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fx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