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简书电影院
这个感动全美的奇迹女孩故事里,我们究竟被什么感动了?

这个感动全美的奇迹女孩故事里,我们究竟被什么感动了?

作者: 影子团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4-01 20:57 被阅读4次

    大家好,我是团子君,今天给大家分享一部鼎鼎大名的电影《风雨哈佛路》。

    提起这部电影,大家一定不陌生,这部长期霸占“励志”电影清单前三甲的片子,曾被无数人安利。

    讲述的是一个生在在纽约的女孩莉丝经历了人生的艰辛和辛酸,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走进最高学府的经历。

    乍一看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毕竟艰辛和辛酸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风雨过后迎来彩虹的既定套路,也并不见得新颖。

    如果一定要说出它特别的一点,第印象只能是:非同寻常的“悲惨”。

    出生在贫民窟,生长环境充斥着毒品、暴力、酒精和淫乱。

    母亲酗酒吸毒、从小被父亲强奸而患有精神分裂症,最后死于艾滋;

    父亲同样是个瘾君子,对家庭毫无责任心,靠政府收容度日,同样死于艾滋。

    曾因为母亲在卫生间里卖淫,不能洗澡而长满虱子被同学嘲笑;

    曾因为成绩糟糕被纽约市内绝大部分高中拒绝;

    曾靠吃牙膏和垃圾桶里捡食来缓解饥饿;

    曾被政府强制性送到收容所;

    曾在公园长椅上露宿;

    曾靠地铁的公共空调取暖;

    曾无家可归而在街头流浪;

    没有金钱、没有学历、没有亲人、没有家。

    人生给了孩提时代的她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悲剧。一无所有的她,从小目睹着周围的一切被贫穷腐蚀。成长中的每一个瞬间,都面临着被毒品毁掉、被暴力虐待、被酒精荼毒、被淫乱同化的威胁。

    按照概率情况发展,她更可能成长为毒贩、恐怖分子、犯罪团体或者街头混混。

    那样,或许我们只是觉得同情,加以惋惜。

    可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这个故事也就失去了被搬上银幕的价值。

    在无数个可能通往负面的陷阱中,莉丝不仅成功走出了困境,还堪称奇迹般,走出了一条普通人都难以够到的康庄大道-世界名校。

    通往这条路一定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对她尤其。

    那么她又有什么秘诀呢?

    影片为我们呈现出的答案是:勤勉。

    凭借不要命的努力,莉丝早中晚无休,报考了全天候课程;就连兼职刷盘子的间隙也从不忘记学习,她总是第一个到达学校,并且最为积极。

    所以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她成功修完了同期学生四年学习的课程,并以全A的成绩通过,被世界名校哈佛大学录取,并通过一段出色的演讲,获得了纽约时报的全额奖学金,最终完成了从谷底到山顶的逆袭。

    影片的绝大部分,聚焦在“悲惨身世”的讲述,从小时候的耳濡目染到长大后的骤变坎坷,导演详细呈现出了纽约底层人物在贫穷和毒品侵袭下的丑陋现实,也大幅描画了莉丝遭遇种种残酷和辛酸。

    大多数观众为她悲惨的身世感动流涕,也因为她顽强的生命力和勇往直前的冲劲折服。

    但也有人并不买单,对卖惨的人设和结尾几分钟逆袭的剧情安排提出质疑。

    的确,从篇幅来讲,“卖惨”的主体配上仓促开挂式逆袭,有点潦草,甚至还有把女主神化的嫌疑。

    而主演全程面无表情,面对支离破碎的家庭和接连发生的厄运全无痛苦,甚至没有一点点憎恨和抱怨,未免过于不真实。

    可为什么尽管叙事上不够紧凑,人物刻画上不够丰满,它还是被奉为励志界的圭臬,持续感动着全美甚至全球的观众呢?

    答案一定是它所传递给我们的东西。

    勇敢

    尽管她各方面都处于绝对的劣势,莉丝从未想过逃避,而每一次都是勇敢迎接。

    虽然家庭破碎,父母根本没有照顾她的能力,她还是拒绝了政府的帮助,坚持留在那个破碎的家里,陪伴父母共同面对难题;虽然她从未接受过正规教育,但只要她下定了决心,她就敢于在一次又一次被拒绝后继续申请;虽然所有人都在嘲笑她脱离底层的梦想,甚至连她的朋友也不相信,她还是以绝对的坚持朝着目标前进。

    她的勇敢,来自信念,因为她见惯了贫穷和堕落的底层生活。那里的每个人都是愤怒和疲惫的,永远在为生存而挣扎,但她知道与她的世界比邻的,有另一个更光明的世界,她只是需要一次机会,需要一次机会爬出这个环境,爬到那个更光明的世界。

    这样的信念给了她突破的决心和勇气,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为什么不能是我这种人?他们有什么特别之处?是因为他们的出身?我尽力拼搏,不让自己沦落到社会底层。如果,如果我更加努力呢?我现在离那层膜很近,触手可及,这需要努力,但不是不可能。”

    让人心酸的是,这样的勇敢,也来自她处的“绝境”。

    在她的背后,没有可以保护她不受伤害的爸妈,没有可以坚定支持她的朋友,没有留给她衣食无忧的遗产、没有可以利用的惊人美貌,甚至没有温饱的一日三餐和一张可以闭眼休息的床。

    所以她不要命地努力,因为她必须成功,因为退无可退,因为别无选择。

    如果从一开始,她也有选择的权利,有假设“如果”的可能,也可以用“试试”去安慰自己,那么她或许不会成功。

    因为但凡还有选择,她就不会拼尽全力。

    感恩

    记得影片的原型人物:莉丝·默里(Liz Murray)在TED做过一期演讲,在她讲述童年故事的同时,她反复提及到一个词语:“感恩”。

    在她母亲去世的那一天,她失去了对她而言最重要的东西,可当她悲痛地走向她的朋友,却听到他们不停地抱怨。

    抱怨自己的母亲,自己的老师,自己朋友。那些对于她而言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他们可以轻轻松松地拥有,却认为是理所当然,丝毫不懂得珍惜。

    一条生命刚刚被世界抹去,而他们还能站在阳光底下,感受着阳光的温暖,感受着肺部充满着的氧气,感受着身体里年轻鲜活的生命,却没有一个人理解,一切有多么来之不易。

    她向上帝发誓,如果能够给予她他们所拥有的东西,她一定视之为瑰宝并且一生珍惜。可她没有。从来没有。

    因为拥有地太少,所以珍惜每一寸获得。因为感恩每一次机会,所以紧紧抓住不放手。

    行动力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从这部电影出发,却有了不同的意义。

    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一定比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更早听到这个道理,更确切地明白关于这三个字的定义。

    莉丝从小经历的一切,没有使她突变成学霸和奇迹女神,反倒是她母亲的死亡的节点,促成了这一转变。

    为什么?

    因为明白了一个道理:行动,意味着此时,此地。做出改变的时间要么是现在,要么是永远不可能。

    她曾因为不敢面对她母亲即将离开的事实,所以在她最后的时间里,一次又一次地等待着下一次再见”,她是那么确定那些没有想说的话,一定能在她准备好了的时候再向她的母亲开口,她那么确定她的母亲一定还有时间去等待,等待她完成心理的蜕变。那么确定他们还有很多机会去表达彼此的情感和遗憾。

    直到当她猝然离世,她才当头棒喝,所谓的“下一次”原来意味着永远不可能的后续。

    在那一瞬间,她遭遇了年轻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打击,累积的情绪集中爆发,她突然间发现自己不能再继续流浪了,不能再重蹈父母的覆辙,她要走另一条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所以她去做了,所以成功了。

    “前进”心理

    但凡有着悲惨身世的人,多多少少,心理会有所缺失。嫉妒、攀比、失衡、愤恨、仇视、封闭、自卑、自艾,但凡陷入一种,便足以在痛苦中裹足不前。

    莉丝面临着大多数人不曾遭遇的逆境,却始终保持着“前进”的心态,是极其可贵的。

    为什么是上进,不是乐观。因为前者偏向于当下的行动,而后者偏向于事件的定义。

    迷失痛苦中的人,通常纠结于溯因,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无因可循的时候,又容易陷入怨天尤人的境地,凭什么是自己?为什么不是别人?

    恶性循环,由此开始。

    年少莉丝应该不会意识到自己是如何跳脱这个:溯因-抱怨-自怨自艾的恶性循环陷阱,因为她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当下”与“未来”,她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了她所能改变的事情上,并为之付出200%的努力,她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有效地推动着自己的前进。

    这种心理直接促进了她的大步跨越,因为她从不纠结于事情本身是“好”或者“坏”的定义,她关注的是当下的行动力。

    //////////

    很多人喜欢励志的电影,喜欢看各色人物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有时会因为人物的悲惨感动地痛哭流涕,也会为圆满的结尾感到欣慰和开心。

    共喜共悲,有时是透过电影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那些年少的梦想、过往的苦难、生活的残酷和人与人的差距。

    感慨之余,或许有人可能忍不住思考,或者更深一点,反思自己,反思着做出改变,然后等待着,在等待中慢慢消磨掉观影那一瞬间被挑起的一丝丝决心和斗志。

    他们为什么等待?

    又在等待什么?等待一个灭顶之灾让自己痛下决心?

    是他们在逃避,仅仅是因为自己不够勇敢,害怕失败?

    还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像莉丝一样的梦想,没有为之努力的目标?

    又或者,仅仅是因为习惯了安逸?

    影片中有两处有意思的对比:女主的姐姐搬进了外公的家里,因为没有下定决心逃离,最后和母亲一样被强奸,并患了艾滋;曾和女主一起流浪的朋友,因为被生父强奸而逃离,虽然因为放弃读书,依然生活在底层,但却有了自己的快乐人生。而女主莉丝,因为足够努力加上智商扶持,如愿以偿走向了那个与贫穷比邻的,更好的世界。

    同样的出生,三个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结局。或许是巧合,或许是为了突出“选择”的力量。

    正如里面一句台词写的那样:“生活的残酷有时候会让人不知所措,于是有人终日沉浸在彷徨迷茫之中,不愿意睁大眼睛看清形势,不愿去想是哪些细小的因素累积起来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出选择,选择让什么知识进入我们的头脑,选择读什么文章,选择怎么花费每一元钱,而正是每一个微小的选择让我们成为现在的自己,也塑造着未来的我们。

    莉丝尽力拼搏,不让自己沦落到社会底层。她希望能和别人平起平坐,而不是低人一等。她希望能去哈佛,接受良好教育,读遍所有好书,所以,她发挥了自己单薄身体里的每一分力量。

    于是,也让人情不自禁的想,我们可曾有被搁置的梦想?是什么阻碍了它?如果我们足够勇敢、足够努力、足够果断;或者当我们背水一战,别无他选,现在的自己,是不是会过得不一样?

    一个人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和背景,但可以选择自己的内心,培养应对的力量。心怀梦想,并为之努力,无论前进的光芒有多么微弱,都不要放弃继续的信仰。因为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够到达想去的地方。

    团子认为,这就是这部电影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你们呢?你们是否有不一样的感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言论。 

    女主介绍

    索拉·伯奇出生在加州洛杉矶,她的父亲是Jack Birch,她的母亲是Carol Connors,她的父母是前成人电影演员,都出现在色情电影《深喉》里。索拉具有德国犹太,斯堪的维纳亚和意大利血统,家庭的原姓是Biersh,她的名字来自挪威的雷电和光之神——Thor(雷神电影里的“锤哥”)。

    索拉·伯奇自幼喜欢演戏,4岁时就登台表演,6岁时就曾经获得过表演奖。在1992年的《爱国者游戏》和1994年的《迫切的任务》里她都饰演哈里森·福特的女儿,同年在影片《通天小灵精》(我爱小麻烦)中的出色表演,受到重视。1999年她从4千多人中脱颖而出,出演《美国丽人》,将她推向事业的新高峰,成为好莱坞的后起之秀,其后主演了《鬼地方》和《鬼世界》,后者还获得了西雅图影展最佳女主角奖。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个感动全美的奇迹女孩故事里,我们究竟被什么感动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ib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