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喜欢怀旧,看见原来一次次苦苦寻觅而不得的精神食粮再一次呈现在我的视野里,心情却格外的激动。
今天,无意间之间,听见了一首叫做《寻觅》的信天游,让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童年的时光。“我在那青天上,寻觅远去的童年;白云悠悠无言地走,留下蔚蓝的天;我在那山沟里,追踪流逝的岁月;风沙茫茫悄悄去,留下皱纹千线;大雁听过我的歌,白云抚过我的脸;山丹丹花开花又落,落下红一片;窑洞留下我的梦,信天游带着我的情;天上星星一点点,思恋到天边。”这是陕北的信天游,是在山野沟壑间吟唱出的一种山歌。也是陕北人在 "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 "的悲惨凄苦的生活中对命运、人生的喧泄。
陕北民间有 "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无法解忧愁 "之说。它传唱的是一片广漠无垠的黄色高原,这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苍茫、恢宏而又深藏着凄然、悲壮;清峻、刚毅而又饱含着沉郁、顿挫。 千百年来,它以自己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塑造了苍凉、宏壮而沉郁的陕北文化。
那一次,乘坐火车,途经子长、榆林这两个站点的时候,我的内心异常激动,我似乎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黄土高坡。看见无限荒凉的地貌,干旱贫瘠的土地,人烟稀少的黄土高原,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平凡的世界》里关于黄土地的描述,想到了少安少平他们兄弟俩人生的奋斗历程,想到了《血色浪漫》里那一个个插队的知青怀揣的梦想及惨淡的现实,想到了那里曾发生过一次次战争的历史。
我多么想停下脚步,去丈量一下那里的文化,去感知一下那里百姓的生活,去触摸一下自己灵魂深处的梦想。 我们一直都在朝前奔跑着,去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甚至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殊不知,我们走得太远了之后,总是会惦念自己的故乡。也正如我们月考试卷里面朱文颖所写的《扬州一觉,千年不醒》所提到的“故乡”这个概念其实是很广泛的,有时候并不如同人们所说的那么狭隘。故乡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精神依托,是游子们前进路上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永远都不曾离开但又永远回不去的家园。
此时,不觉《走西口》歌词又萦绕在了我的耳旁:“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