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品经理产品经理进阶
启示录笔记34\5—好的产品应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

启示录笔记34\5—好的产品应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

作者: JJ_Hope | 来源:发表于2019-04-06 21:02 被阅读1次

消费者购买产品多数源于情感需求,所以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或者销售人员,应该抓住产品满足的到底是客户的什么感情需求。


image

杰佛里·摩尔在他的作品里《跨越鸿沟》中提到过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概念,技术接纳曲线,这条曲线设计了技术创新者、尝鲜者、早期消费者、后期消费者以及跟随者。这本书尝试解释为什么很少有产品能越过鸿沟,获得尝鲜者以外的消费者的青睐。

而当时杰夫·邦弗特(管理着雅虎多个用户数量在百万级以上的产品),认为技术接纳曲线不能完全解释原因,应该加入一种情感接纳曲线来补充描述。产品经理,不应该一味的关注技术,而应以用户的角度多关注他们的情感诉求。

由于不同的用户情感诉求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总体来看用户按照感情特征可分为技术爱好者、非理性消费者、理性消费者、超理性消费者和观望者。

而这其中的技术爱好者,往往购买产品只是因为产品中采纳了某种酷炫的技术,他并不关心产品真正解决的问题,这种消费者很容易误导产品经理,但技术爱好者不能代替大多民众的情感诉求,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应剔除掉这种诉求。

非理性消费者,这种消费者的情感诉求与普通大众一致,但感情更加的强烈,当愤怒、恐惧、孤单等这种负面情绪被放大后,就容易产生非理性消费。

理性消费者,即早期消费大众,他们只会购买他们认为实用、成熟的产品,他们更加的务实,只会购买性价比合适的产品。

超理性消费者,即后期消费大众(雅虎的核心用户群),的情感需求更弱,哪怕是产品有半点不合意,他们都不会掏钱。

观望者,即追随者,约占人数的15%,他们同样有需求,但只会购买公认好用的产品。

这几类人群中,产品经理最应该关注的是非理性消费人群。

比如技术爱好者购买普锐斯,仅仅是因为他们喜欢新的电池技术。大众不会因为痴迷新的电池技术而购买产品,他们的消费动机与非理性人群类似,只不过非理性人群会对不满情绪有过度反应,夸大了产品的价值,但是非理性人群能帮助产品经理发现产品的内在价值。

产品经理应该关注失望、不满、愤怒、孤独等相对负面的情绪,研究大众抱怨已久的服务或领域,当不满的情绪积蓄够多,就会有定义好的产品的机会。

文中给了Skype的例子,一开始产品注重解决这个领域的愤怒和不满情绪,取得成功,人们再也离不开Skype,而随之后来的网络摄像头,就没有得到那么好的反馈,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个点,几乎不存在不满和愤怒,用马斯洛需求分析理论解释,网络摄像头解决的是金字塔顶端的需求,但这种需求并不普遍。网络摄像头需要跨越的鸿沟太大了,因为成功的产品都需要满足某种情感需求,而这个领域没有太多的不满情绪可以利用。


image

在马斯洛需求分析理论模型中,产品应注重挖掘金字塔最低端的需求,这些需求才是最基本的人性需求,充分挖掘这些情感,才是定义好一款产品的关键点。产品经理应该从挖掘非理性人群入手,非理性人群的情感需求是推动产品跨越鸿沟的关键动力。

如文中提到,政治家往往最懂得利用的是大众的安全需求,声称有恐怖分子袭击城市或者面临食物短缺等,是最容易引起民众恐慌的。而如果利用金字塔顶端的精神需求激励大众,则收效甚微,民众反应寥寥。

最后,杰夫建议,带着新生的感受去挖掘每天折磨大众的情感需求,如孤单、恐惧、挫折、不满、愤怒等,你就离成功的产品不远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启示录笔记34\5—好的产品应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iz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