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育儿观大PK,该何去何从?

育儿观大PK,该何去何从?

作者: 安吉拉童 | 来源:发表于2020-05-21 16:41 被阅读0次

家有小儿,小儿好养,两代人难沟通。

今天的文章是篇毫无营养价值的家庭育儿琐碎之事,也是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困扰着我的一些问题。因为疫情至今未复工,不得已在老家与公婆一起带孩子,朝夕相处间经常因为养育孩子的事情产生一些分歧,这些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无非是两代人在育儿方面的冲突和矛盾,好像很常见,然而却是一些根深蒂固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的激烈碰撞。

事例一:喝不完的牛奶究竟能不能二度加热后再喂给孩子喝?孩子不吃了还要不要强喂?在怕浪费和孩子健康方面孰轻孰重?

布丁昨晚上几乎彻夜未眠,从凌晨一点开始就嗯嗯唧唧翻来覆去很难受的样子,一摸他的额头,手心脚心全是汗,测了体温也没发烧,房间还开着空调,确定不是热的难受。然后又看他一直趴着撅着屁股在床上蹭来蹭去,满床打滚,抱起来也一直哭哭啼啼呈虾米状,我怀疑是肚子不舒服,于是抱着他一边喂奶安抚一边轻轻揉他肚子,好不容易睡着后没多久又开始了…一直到早上五点多又喂了一次奶后才沉沉睡了两个小时,醒来后双目发红一脸憔悴,让人心疼不已…

问过爷爷奶奶后才得知,原来上午我出门给孩子买衣服的时候,他们给孩子冲了奶粉还剩60毫升没喝完,于是爷爷就存在了冰箱里,晚上他们推孩子散步回来后我不在家,他们就把剩下来的奶热了一下喂给孩子喝了…

关于喝不完的牛奶还能不能再热给孩子喝这个问题,我强调过很多次,也百度百科过医生,语重心长的告诉他们剩下来的牛奶会滋生细菌导致孩子生病,长期喝这种牛奶甚至会得败血症,相当于投毒啊!尤其是炎炎夏季,冰箱里其实也很不卫生,他们总说没得事没得事!之前我在家的时候基本上没喝完我就直接倒掉了,结果我不在家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事情,真的让人很无奈。

然后,孩子从中午就开始腹泻,一遍又一遍的拉肚子,两个老人看了后面面相觑,嘴里还反复念叨着我们不是怕浪费麽,那么贵的奶粉不喝完多可惜啊!

同等事例也发生在喂辅食上,孩子经常摆头闭嘴表示已经不想吃了,爷爷奶奶还要使劲掰开嘴去喂,喂到孩子严重积食便秘拉豆豆后才罢休。理由也是,吃不完倒掉多浪费啊!

我方观点:孩子健康最重要,饮食卫生和适度喂养是健康的关键,这个原则不可改变。孩子不是机器,喂养需要灵活,产生一些浪费无可避免。

他方观点:挣钱不容易,牛奶贵,辅食贵,做了就应该都吃完,浪费可耻。再说孩子那么小,吃多少都是大人决定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粗放点喂养还长的健壮一些!

辩论结果:在讲道理摆证据说危害后我方获胜!在关乎孩子健康方面,一切以安全为首要标准,这个原则不可动摇,我和孩子爸爸誓死捍卫。但为了顾及老人怕浪费的心情,每次冲牛奶时少冲一点,尽量喝完再冲下一次,辅食同理。孩子如果不喝或者不吃,老人怕浪费可自己吃掉,搞定!

事例二: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他发挥创造力有没有错?孩子的发育和大人的便捷上,哪个更重要?

自从布丁有了自主进食的欲望后,我就开始给予了他充分的自由。各种手指食物做好放餐桌上让他随意发挥,如果他想抓饭抓菜也可以,哪怕弄得满脸满身都是也没关系,目的是培养他对食物的兴趣和自主进食的能力,而且各种手指食物也可以很好的锻炼他手指的灵活性,提高他精细动作的发育。然而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幕,正当孩子全神贯注一次又一次不懈努力地终于用自己的大拇指和食指捏起一块胡萝卜要送进嘴巴里时,他奶奶二话不说夺了过去直接塞进他嘴里去了!孩子想自己再拾起一朵西蓝花时张大嘴巴时,马上就被他奶奶抢先拿起又喂进了嘴巴里…每次当我让孩子随意抓饭菜时,奶奶就会在旁边念叨,“搞得到处都是脏兮兮的,都给他抓了还怎么吃啊,全弄到地上去了多浪费啊!”所以每次喂辅食时,爷爷奶奶都抢着喂~

我给孩子买的玩具大都是绘本和积木,需要他自己翻阅和动手的,经常情况下我会让他自己游戏,给他独立玩耍的时间,也会经常鼓励他光脚爬行。然而爷爷奶奶买的玩具都是带着音乐重复运动的电池玩具,孩子经常盯着一动不动。只要孩子稍微嗯两声,他们立马抱起来走动,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抱着孩子出门跟隔壁邻居聊天,温馨提示,疫情期间哦。

我方论点: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难能可贵,需要开发和引导,他是个具有独立思想的人,虽然小,但仍然需要尊重和鼓励。

他方观点:小孩子懂什么自己吃饭和玩耍,到处乱抓不仅吃不到浪费,还会增加打扫卫生的麻烦,再说了让他自己玩耍会变傻,光脚爬会着凉,不如抱着多见人长长见识。

辩论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就是谁带娃谁说了算,其他人不要多话…娃儿固然可爱,闹起来也折磨人,为了保持大人的耐心,以主要抚养人开心为主。结束。

以上只是每天生活中的日常辩论,还有更多点滴细节,诸如你刚刚给孩子脱了衣服奶奶后脚就又给穿上了,你刚拿走他手上发光发亮的刺眼玩具,爷爷后脚又给到娃手上了,你刚给娃儿穿上尿不湿,奶奶说夏天到了太热不用穿…

与长辈沟通不能硬钢,还要讲究策略和技巧。既要理解他们的苦衷,还要感激他们的付出。反正当了多年老师的我,讲了无数次沟通课程,技巧用尽,效果时好时坏,心态飘忽不定。

娃儿才十个月,路还长。稳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育儿观大PK,该何去何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lo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