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育儿,我一直的理念是自然生长,有点老子那种“道法自然”的味道,因为我坚信孩子本源的意识是“至善、至真、至纯”的。孩子不好管,不听话,都是大人或者环境给带坏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内心,我基本不会拒绝孩子的要求。当我这样做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效果极佳,自己不纠结,孩子没烦恼。
这两天我们全家都有点嗓子“干痒痛”。朵朵更严重一些,连续几天眼睛被眼屎糊住,睁不开。周一早晨,由于身体不舒服导致情绪很差,一边哭一边揉眼睛还伴着咳嗽声,“爸爸,我不想去幼儿园”,我随即答应了。我说,“好的,既然这么不舒服,那就休息一天吧,爸爸会跟老师请假”。然后,我和妈妈上班了,朵朵和奶奶还有妹妹在家里开心的玩了一天。
第二天,朵朵身体略有好转,早晨起来还是有点小情绪,根据我的判断,今天应该可以去幼儿园。我正这么想着呢,朵朵先发制人,“爸爸,我嗓子还是很疼,我不想去幼儿园”,我有点犯难了,随便应付了一声,“哦,这样啊”,我没理她,一边洗漱,一边想着该如何应对。
我说:“朵朵,你可是老师的小助手啊,你不去,那谁帮助老师组织小朋友们做早操,谁帮着老师组织吃早餐啊”她很认真地听我讲着,但是不为所动。
我说:“朵朵,你嗓子疼,所以不想去幼儿园是吗?”她说:“是啊”,“可是爸爸妈妈嗓子也有点疼,但还是要坚持上班的哦”,还是没反应。
我继续说:“朵朵,我知道幼儿园有个小淘淘弟弟,他一哭,都是你去安慰他,你是他的大姐姐,那如果你不去,小淘淘哭了怎么办啊,他要找朵朵姐姐怎么办啊?”
听到这里,朵朵说:“爸爸,我要去幼儿园”。
以上就是发生在我和朵朵身上的真实案例,有效地交流和沟通只需几分钟,朵朵就自愿的背上了小书包。简单分析一下,我是用了什么方法。
控制情绪、营造环境。环境特别重要,是解决很多事情的前提,孩子有情绪,家长就要营造一个没有情绪的环境,轻松地,自然地环境。当她提出要求时(无所谓合不合理),首先要试着去理解,而不是对抗。表示你接收到了她的信息,但不需要马上做答复。如果家长和孩子一样被情绪控制起来,肯定最直接的想法就是,明明身体好多了,还不想去,故意的吧。家长会生气,愤怒,拒绝等等,这些情绪一旦产生,负面情绪传染速度会很快,孩子情绪容易恶化,整个大的环境就遭到了破坏,后面就已经没法沟通了,所以,一定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冷静思考、想办法,如果成功的控制了自己的情绪,那么下一步,就要从取得双赢的角度出发,去想办法解决问题。为什么要双赢,因为双赢才能满足各自的意愿,才能做到你情我愿。在这个案例里,大人的赢就是让小孩去幼儿园,小孩的赢就是心甘情愿的去幼儿园。可以看出这里最关键的焦点在于小孩“心甘情愿”,所以我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想办法。
方法一:价值认同,肯定孩子在幼儿园的价值存在,幼儿园需要她,老师需要她,她是特别有用的人,她有存在的价值。这一点很重要,每个人都需要被认可,孩子发现可以帮助大人干活,她心里会特别开心,自己真的很有用。所以,平时要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培养她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方法二:只身教不言传,孩子不想去幼儿园给出的理由是嗓子疼,这的确是合理的。所以我不会跟她讲对还是不对。但我会告诉他,我遇到嗓子疼这个事,会怎么做,我会照常上班,妈妈也一样,身体有小不适,也会照常上班。不用多说,让孩子自己去体会,这就是言传身教里面的“身教”,不要讲道理,只告诉她大人是怎么做的。
方法三:心理激发,小淘淘的事情确实存在的,平时朵朵很照顾这个小弟弟,看到他哭了就会去抱抱他。我用小淘淘的事情激发了她心底的善念,同时也有价值认同的含义,她被别人所需要。善念激发了责任心、同情心,友情,同理心(因为她哭得时候爸爸妈妈也会去抱抱她)。听到这里她彻底“投降了”,就“心甘情愿”了。
总体上,我的这些方法都是从孩子的内心出发去思考的,最后做到她愿意,这是取胜的关键所在。我能这么平静的取胜,首先我没把赢当作目标,我只是想试试,我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大不了不去幼儿园,没什么。我的底线是“不能强迫孩子”,而不是“今天必须去幼儿园”。所以我不会为了赢或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不择手段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物质诱惑(交换思维),比如承诺(虚无),比如比较(自卑、怨恨)、比如强制(恐惧家长),比如威胁(恐惧老师),这些都是家长赢,孩子输的手段,括号里都是孩子的心里状态,这些不可取。用了这些手段后患无穷。
��{&9C�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