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视角学实践论(25):【训练视角】他山之玉(12)

视角学实践论(25):【训练视角】他山之玉(12)

作者: 明空如月 | 来源:发表于2023-08-28 10:33 被阅读0次

    3)守中与冲和——中和之道

    《道德经》中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守中是道家修心非常重要的方法。

    与【守中】密切相关的是【冲和】:“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为什么说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呢?因为两者其实皆是【中】,【守中】为静态之中,【冲和】为动态之中。动静合一,则为【中和】。

    关于【中和】,不仅道家重视,儒家也非常重视。儒家经典《中庸》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因此,中和之道,即是中庸之道。

    之所以没有在儒家心性训练方法中详细解析【中和之道】,是因为在道家心性训练中,【中和】有着更深入的内涵。

    要深入解析守中、冲和、中和,就不能不提《庄子》一书中所说的【环中】,可以说,守中、环中、冲和、中和,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了非常完整而饱满的【中和之道】。

    【中】是中和之道的核心,那么什么是【中】呢?

    【中】的内涵非常丰富,所以我们仅从心性智慧训练的角度来阐述,而略过其它方面的内容。

    1、中者,空也。空,即让心的状态保持在一种【空】的状态,没有贪嗔痴慢疑等习气的妄动,没有纷飞的妄念,没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的干扰,六欲不生,七情不发,内心一片空旷宁静、松、静、自然地安住在一种“空”的状态,同时对于自己内心这种状态清清楚楚地知道。这就是“中”。

    2、中者,无执也。这种无执,也是更高层次的“空”——空去所有的执著。包括,不执著自我,亦不执著外在的人和事。不执著一切现象之有,也不执著一切现象之无。不执,其核心之义是不执幻为实——不管“有”还是“空”。

    3、中者,不偏不倚,不偏执两端,执两而用中。体现在思想和言行上,即是行于中道,不走极端。

    4、中者,正也。正,即【止于一】。一,即专一、专注。心无旁骛,专注于无分别但有觉知的定静之心,即是中。

    5、中者,主也。对于生命而言,即生命中智慧之主宰也,亦名道心。《道德经》中的守中,即是守住智慧之主宰——道心。

    6、中者,内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涵括一切,含摄一切,皆在此中——此一心之中、一心之内,无有其余。

    7、中者,核心也。此核心,即众妙之门,即万法之源,即修行之关键,即修道之枢机。修行者,须臾不可离也。

    8、中者,定也。余者皆可动,唯中者不可动。中者,其性本定,如如不动。若其有动,则为妄动,妄动非动,只是幻相中之动也。守中,即是不为妄动假象所迷,而定于其不动之真相、真性之中,与真性、真相合一,名曰守中。

    9、中者,和也。以不动的真性,和谐万象,于万象纷繁之动中岿然不动,却无碍万象之动,清净随顺,自然和谐,此为中之和德也。

    10、中者,合于道也。若离于道,不名为中。与道相合,圆融无二,即名为中。行者之身口意,合于大道,时时不离,念念守之,名曰守中。

    11、中者,冲也。于动态之中,冲和阴阳,调和心物,以时时在动态中保持中道,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是动中之守中之道也。

    12、中者,公也。公者,无私也。天地无私而有厚德,涵养万物,此德至正、至公、至和、至中。

    13、中者,道之异名也。道本无名,其德无量,周遍一切,在万物之中而不显其迹,任万物纵横而不改其德。然万物不可须臾离之,道为一切生机之本、之根、之源,离此根本源头,倏忽即灭。道在万物之中,万物亦在道之中,此为道性,亦为万物之性,亘古无改。

    14、中者,入道之门径也。理契中道之理,行契中道之行,事合中道之义,心合中道之心。如此,可入道也。

    15、中者,修道之轨则也。时时护念本心,觉照本性,思想、语言、行为皆合于中道,如此修之,名曰守中。

    16、中者,成道之境界也。与道合一,亦无道之名相,和光同尘,与民同化,外现平凡之相,内隐大道之德,随缘度化而无度化之心,道心玄微,冥然无迹,而一言一行无不冥合于道,始终行于道中,与天地同参,与万物同化。

    “中”之内涵无量无边,以上仅为与心性智慧训练有关的部分内容。

    在对“中”的涵义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之后,对于守中、环中、冲和、中和也就比较明了了。

    守中:相当于总纲,贯穿于修行全过程。其“守”刚开始是有为之守、精进之守,慢慢地就过度到无为之守、自然之守、不守自守。

    环中:相当于对修道之法的“俯瞰”,从而掌握守中之法的窍诀——环中。环中的重点在于环中之中的“空”——万事、万物、万象、万法,皆环绕在外围,而修行者的心始终处在正中央的中空之处。这有点像龙卷风的风眼,周围的风在高速地旋转,而风眼中心却一片宁静。这宁静之中心即是“环中”之“中”。守中修行之窍诀即是守此环中之中。

    冲和:即在动态中保持警觉,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处理,及时修正偏离的倾向,及时回归到“环中”之“中”。

    冲是一种调整方法,犹如水太热,就加入一点冷水,水太凉,就加入一点热水,也像是汤太淡就加入一点盐,汤太咸就加入一点清水。总之是通过调整达到刚刚好的状态。

    冲和在修行中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当执著“有”的时候,就要以“空”来调和,当执著“空”的时候,就要以“有”来调和。当执著“静”的时候,就要以“动”来调和,当执著“动”的时候,就要以“静”来调和。表面看起来,方法似乎一直在变,但其实变化之中亦有不变,此不变之法即是冲和——即致中和的过程。

    中和:中和是修行的目标,也是一种与道相合时的生命状态。守中是为了达到中和,环中是为了达到中和,冲和同样是为了达到中和。和,即和谐。中和,是一种至上、至善的和谐境界。这种境界“极高明而道中庸”,极珍贵而道平常。它在孩子清澈的眼睛里,也在老人灿烂的笑容里。它在清风明月的诗意里,也在陌上炊烟的恬淡中。它在老子骑着青牛缓缓走向函谷关的霞光中,也在佛陀托钵弘化四十九年的每一个脚步里……

    那么中和之道以及守中、环中、冲和、中和,与超级视角是什么关系呢?

    在视角学的视角下,超级视角的智慧,已经含摄了中和之道的智慧。超级视角,即为中和之道的本体,中和之道,即为超级视角的智慧妙用之一。

    何以如此呢?因为只要我们换个视角就会发现,所有的守中、环中、冲和、中和,都是发生在生命本体视角——超级视角之下的。而且,也只有将其置于超级视角之下,才能清晰地看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于心性智慧训练的不同作用与意义。

    对于“中”的涵义解析以及守中、环中、冲和、中和的分析,即是在超越具体方法、概念的基础上,从如何显发生命本体智慧、究竟超越智慧的角度,对这些方法、概念赋予了全新的视角和内涵,从而使修行者能够从更高的角度去把握和应用这些方法,更好地指导自己的修行。

    超级视角,本身并无一个固定不变的视角,而是总是随着实际需要的变化而变化。但其核心精神却始终不变,那就是始终致力于从究竟超越的角度赋予某些方法和概念以全新的意义,使其成为通向究竟超越的生命本体智慧的桥梁和阶梯。而最终,所有这些桥梁和阶梯都是要放下的。甚至连超级视角本身的概念和名相也是要放下的。只有这样,才能使生命中最鲜活、最灵动、最奇妙的智慧显发出来,并成为生命智慧运行的主程序。

    从这个意义而言,超级视角即是最核心的生命之“中”。守中,即是守护此超级视角。环中,即是环绕此超级视角。冲和,即是在行住坐卧的动态生活中守护此超级视角,但有偏离即进行调整。中和,即安住于超级视角之中以超级视角的智慧观照一切,应对一切,随顺一切,和谐一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视角学实践论(25):【训练视角】他山之玉(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oe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