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内容解析了儒家的“敬”修工夫,对于“敬”修,如何应用到超级视角的安住训练中呢?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超级视角”代表的是一种生命本体性的智慧,这种智慧的本体与儒家“仁”的本体,并不是两个不同的本体,而是同一个生命本体。只是因为视角的不同,所以各有其不同的着眼点。儒家着眼于“仁”,而视角学则着眼于“超级视角”,所以虽有其不同的分野。虽然着眼点不同,但逆向归于本体的修行方法却有着共通性,所以可以化而用之。
其次,“敬”修之法以“敬”统领一切修行之法,如止、定、静、虚等,“敬”一直是核心,敬仰,敬畏,敬心、敬闻、敬思、敬修、敬信、敬受、敬奉、敬行、敬止、敬定、敬观等等。因此,在安住超级视角训练的过程中,始终要有一种“敬心”和“心敬”,包括对自己所见到超级视角的谦敬,对天地大道的谦敬,对老师的谦敬,对同修道友的谦敬,对所有生命的谦敬等等。
第三,“敬”意味着始终把“所修”放在自己内心的高处,而把自己放在低处。“所修”就像太阳一样,高挂在自己心灵的天空里,时时照耀着自己,让自己时时沐浴在太阳的光明里。同时在心里不要有二元分别心——不要把太阳视为自己生命之外的东西,而是在自己的生命之内,与自己本为一体,本自一体。所以,在自己的生命中见到了超级视角之后,就可以一直以“敬心”待之,这种“敬”不是“敬而远之”,而是“敬而奉行”。把主宰自己的生命的“心”交给超级视角,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一样,融入其中。这时,对超级视角的安住本身就是“敬”,“敬”
“敬”就是安住于超级视角——对一切了了分明,同时有落落清净,了无挂碍。保持对这一状态的安住,即是“敬”,即是“敬止”,即是“敬定”,即是“虚己而居敬”。
当以一种“敬”的状态去安住超级视角时,你会发现这种安住会变得更容易,更稳定。没有“敬”的时候,就容易散乱,容易离开安住的状态,而有了“敬”,就有了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敬”的状态中,有止的力量,有静的力量,有定的力量,还有“虚己”的力量,还有宁静而清明的观照的力量。因此,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特别推荐给大家。
“敬”修法是两千多年以来历代儒家圣贤们均非常重视的方法,这也从客观上说明了此法的有效性。另外,即使修行者主修的不是儒家之道,或者也不是超级视角,但“敬”修法仍然值得所有的修行者将其融入自己的修行方法中。
雪漠老师的书中在阐述如何保任真心的时候,讲到了一种非常好的保任方法——空空又荡荡、明明而朗朗、祈请且聆听,警觉而宽坦。这里的“祈请”即是一种“敬”,不过比“敬”更进了一步,不仅有敬信、有敬仰、有敬畏,而且还有一种建立连接、建立联系、建立沟通的意义在其中。这同样说明,“敬”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果没有"敬”,又如何能进一步建立连接呢。
要深入体会“敬”的力量和对修行的意义,只有自己躬身践行才可以,而且是以无伪的真诚去实践,将“敬”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中,融入到自己的修持训练中,时时敬,处处敬,一边力行“敬”修,一边静静地体会“敬”的状态,慢慢地就会品味到其中的妙处。就像上一节说的,越是“居敬不已”,越是道妙无穷。
当一直坚持“敬”修的时候,对于超级视角的安住和融入就会越来越深入,乃至渐渐完全融为一体。当在生活和工作仍然始终坚持“敬”修,不离于“敬”的时候,由于内在智慧和力量的充盈,自然会延展到生活之中,待人接物依然不离于“敬”,不离于“敬”,则超级视角的智慧自在其中,自然能够随缘生起妙用。
所以,“敬”修是可以贯穿一切时、一切处的修行方法,包括在【认知视角】训练阶段,如果从一开始就有“敬”在其中,那么发现和认知超级视角也会更块一些。
从对“敬”修方法的剖析就可以看出,某种独特的视角的确会有其非常独特的“视界”和“世界”,同时也有其独特的效用,如果不深入地走进去,则很难发现其中的奥妙。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探讨的主题是视角学实践训练方法,却从各种传统智慧训练方法中发掘“他山之玉”的原因——通过对传统智慧训练方法的深入剖析,解读其所蕴含的独特的智慧和奥秘,从而将这种智慧发掘出来,为当代人所用,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视角学训练的方法。对于视角来说,一切方法皆是视角,一切视角皆是视角学可用之视角,只要适用、有效、有益就可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