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熟的管理者要学会用结构化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凭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那么是结构化的方式呢?
先从管理者经常的遇到的问题入手。
1、怎么让下属主动反馈信息?(管事儿)
2、怎么样提升团队能力?(管人)
3、怎么样做好时间管理(管自己)
第一个问题:“我的下属很少主动汇报工作,我想知道一点工作进度,还得追着他们问。我已经明确和大家说了,不要害怕、有问题要说,但还是没什么用。怎么才能让下属提高积极性,主动反馈呢?”
一般人的解决办法,可能是就给下属提意见、做指导,甚至提要求,实在不行,咱们在招人的时候,就招特别有主动性的人。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要分两层来看。
第一层,是一个安全感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希望自己的团队成员能够早请示、晚汇报,未必是真的需要,而是希望能够有安全感。最好是下属经常来找自己辅导一下,就更觉得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但实际上,只有当“不够主动”这件事情,真的影响到了团队拿结果,才是值得我们去解决的真问题。
所以,每当你觉得自己的下属不够主动的时候,先别着急解决下属的问题,而是先反思一下,“是不是陷入了自己的安全感的问题里?”
如果不是,这才到了第二层:怎么做好结构化管理?
简单来说,就是不能光靠抓请示、抓汇报来解决问题,那是低效率和高风险的管理方式。有框架的管理者,会抓关键动作。
抓哪些关键动作呢?三个就行:仪表盘、项目表和周例会。
第一个是仪表盘。
你想想司机开车的时候,方向盘后面显示的各种数据指标,那就是司机的仪表盘。每一块仪表都告诉司机一个信息:车的速度、剩余油料等等。有了这些信息,司机就可以在开车时进行各种判断,稳稳地开到目的地。
那放到工作中,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定义自己的仪表盘,也就是团队的量化指标。只要这些指标都在正常值里面运转,能够达到团队的总目标,这就是合格的仪表盘。而一旦出现了异常和例外,仪表盘上就能清楚地看到信号,管理者也知道怎么做针对性的调整。
贝壳把HR的模块拆解出183个指标。从这183个指标里,精选出29个指标,每个月都要看。其中又有6个核心指标,用来给各个团队排名次。如果量化指标达不到,再找下属重点了解。这就叫抓大放小。
第二个动作,是抓项目进度表。就是列出团队的重点项目和重点行动,只盯项目的关键节点——谁、在什么截止时间前、完成什么事儿。
关于项目进度表,管理学上有很多成熟的工具,比如甘特图等等。但关键不是你使用什么工具,而是确保你用的工具,在整个团队是培训到位的,换句话说,每个人都会看、都会用。只要能保证这点,用excel表格也没关系。
有了仪表盘看数据,保证方向不跑偏;有了项目表看进度,保证行动有计划。最后怎么确保下属能够执行呢?
这就需要第三个动作,抓周例会。
周例会上过什么,就是过「仪表盘指标进度」和「项目推进进度」。
所以会上就干三件事:
第一,对指标和数据。把异常数据标出来,重点讨论怎么解决;
第二,对进度。每个人要把上一周的完成情况、这一周的计划简要汇报;
第三,对卡点。推进的卡点在哪里?潜在的风险在哪里?需要的支持是什么?
通过这样的方法跑几轮,渐渐地你就会发现,下属们需要你解决的问题中,其实有80%都是共性问题。结构化管理,就是通过机制,发现共性问题,然后,建立制度、规范和标准。渐渐地,团队能对这80%的问题有共识,知道怎么去解决问题。
这时候,管理者就只需要花精力去解决那20%的特殊问题。这叫做给自己的管理工作上杠杆。
怎么提升团队能力?
培养人,是所有管理者的必修课。通用电气集团CEO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一句话:在你成为领导者之前,成功只同自己的成长有关;当你成为领导者之后,成功都和别人的成长有关。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结构化的复盘,让同辈的压力发挥作用。
贝壳的做法是每个月开复盘会,把下属放在一起,用同一个维度做复盘,每个人都要做复盘述职。
在复盘会上,大家用同一个复盘结构:业务干得怎么样、团队管得怎样、价值观是否符合公司标准。三个维度里,业务是结果和表象,团队和价值观往往才能看出这个管理者水面以下的真实水平。
每次复盘述职结束,进行互评打分。比如:
A组长今天的述职有没有给我带来洞察和启发?
他们组的经验有没有回答我关心的问题?
他的哪些问题是和我有关的?
这样一年12轮下来,谁表现好,谁表现不好,大家都心知肚明。
这样的复盘方式,就是利用人的好胜心和荣誉感做激励。总有这种刺激和反馈,管理者自然能大大减少在背后抽鞭子的时间?
怎样做时间管理呢?
怎么避免让自己陷入事务性而失去战略方向,最重要的是要真正熟悉业务,抓业务问题的关键矛盾。
如果对业务问题有足够了解,通过「仪表盘+项目表+例会」三个关键工具,可以又快又好地掌握业务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