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猴年马月收录的笔记,应景贴出来供大家参考。
耶鲁大学的研究者Robert Sternberg用几年的时间研究了动态的爱情关系,并且构建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模型,这个模型由截然不同的爱的三类成分组成。这些成分可以被看成三角形的三个角,三角形的面积代表了爱的容量和模式。
1. 亲密感(Intimacy)是情绪的成分,包括接近感、相互支持和分享。它符合依恋动机的心理动力系统。恋爱最初,亲密感逐步增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和两个人对彼此了解的加深,而最终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在良好、健康的关系里,人们甚至在表面上注意不到亲密感,但是当他们共同面对危机时,亲密感就会立即出现。
2. 激情(passion)为爱提供了动机的成分,并且,一部分和欲望动机系统相关,一部分和依恋动机系统相关。研究证明,想要和爱人形影不离,成为一体的欲望引起了性唤起和分享。这是在恋爱关系里一开始发展最迅速的方面。Sternberg把激情比作物质依赖,因为人们沉迷于它的刺激和愉悦。如果一方唐突的结束关系,抽身而去,另一方就会经历关系破裂过程的所有痛苦,如抑郁、愤怒。最后,即使在持久的关系中,激情变得稳定,不再提供一开始的刺激和唤醒。这也不意味着激情不再重要或者荡然无存,它只是丧失了其作为动机力量的一些重要性而已。
3. 代表爱的认知成分,无论是短时还是长时感知,至少承诺(commitment)需要与依恋的动机一致。我们很容易理解承诺在亲密关系里的发展历程。当你第一次遇见一个人时,对爱的过程没有特殊的承诺。但当你们逐渐互相了解,承诺开始产生并逐步发展。正如爱的其他成分一样,所作出的承诺也会最终趋于稳定,如果关系失败了,承诺会减少的更快。
Sternberg的研究同时显示,亲密关系中,个体希望对方对自己的感觉和对方对自己的真实感觉之间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对幸福的感知(我称之为“爱情的心理落差”)。如果一个个体认为对方没有感觉到足够的爱,就会出现失望和矛盾。
Sternberg根据激情,亲密和承诺三大要素组成了七种不同类型的爱情:
喜欢式爱情(Liking): 只有亲密,在一起感觉很舒服,但是觉得缺少激情,也不一定愿意厮守终生。没有激情和承诺,如友谊。显然,友谊并不是爱情,喜欢并不等于爱情。不过友谊还是有可能发展成爱情的,尽管有人因为恋爱不成连友谊都丢了。
迷恋式爱情(Infatuated love) : 只有激情体验。认为对方有强烈吸引力,除此之外,对对方了解不多,也没有想过将来。只有激情,没有亲密和承诺,如初恋。第一次的恋爱总是充满了激情,却少了成熟与稳重,是一种受到本能牵引和导向的青涩爱情。
空洞式爱情(Empty love): 只有承诺。缺乏亲密和激情,如纯粹的为了结婚的爱情。此类“爱情”看上去丰满,却缺少必要的内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浪漫式爱情(Romantic love) : 有亲密关系和激情体验,没有承诺。这种“爱情”崇尚过程,不在乎结果。
伴侣式爱情伴侣的爱(Companionate love) : 有亲密关系和承诺,缺乏激情。跟空洞式“爱情”差不多,没有激情的爱情还能叫爱情吗?这里指的是四平八稳的婚姻,只有权利、义务却没有感觉。
愚蠢式爱情(Fatuous love): 只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关系。没有亲密的激情顶多式生理上的冲动,而没有亲密的承诺不过是空头支票。
完美式爱情(Consummate love): 同时具备三要素,包含激情、承诺和亲密。只有在这一类型中我们才能看到爱情的庐山真面目。
斯坦伯格很聪明,在这些爱情前面都加了一个“式”字,因为在他看来,前面列举的六种都只是类爱情或非爱情,在本质上并不是爱情,只有第七种才是爱情,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类爱情和非爱情的情形实在太多,以致把具备三要素的爱情基本当作是一种超现实的理想状态。
无爱(Nonlove):三个因素都不具备。很多包办婚姻属于这种类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