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作出了 “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新方略”等重大判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非常务实,非常懂得把握群众的需求,比如,提出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深入分析养老产业,也已经进入新时代,具有新的特征,需要新的技术、方法,去解决供需的新矛盾。在十九大背景下,从市场、政策和需求来分析养老产业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市场需求总量很大,但有效需求不足主要障碍是支付能力和意愿。2.3亿老人群体中,高龄和失能老人每年增长100万以上,这部分刚性需求是始终存在的;低龄老人的占比超过55%,但针对他们的服务依然很薄弱。
2.多样化并存,并且长期存在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并存,基本生活需求和高层次精神需求并存,普通需求和刚性需求并存,大众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并存等;养老产业也存在一些供给失衡问题,比如建成区和郊区养老床位供给失衡,高端和低端供给失衡,护理型和生活型供给失衡,带医保和不带医保床位供给失衡。这些多样化的需求及供给不平衡并存,并且长期存在。
3.政策方面顶层设计已经完成从民政、老龄办、卫计委、发改委、财政部到各地方政府部门都设计相对完善的顶层规划,整个产业也正在从积极培育市场到规范市场阶段过渡,政策扶持力度、标准化服务质量、运营服务体系等都逐步在提升,可以说,养老产业政策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
发展健康养老产业,需要解决好的“两个关系”(一) 政府政策、市场需求、社会责任的关系老龄产业既是事业也是产业。三个供给方,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要理清。
首先是政府、政策层面。
作为服务型政府,在未来养老产业中将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关注:
1.整体规划。各个地方正在制定规划地方的养老产业发展规划,还有出台养老设施的专项规划等,这些都体现政府在发展养老产业的总体规划作用;
2.精准扶持。十二五期间的政府扶持是宽泛化的,未来的政策扶持将逐步从宽泛到差异化、精准扶持转变,从扶持机构向扶持老人转移。所以,未来养老项目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可能补贴额度会降低,或者会与入住率、服务质量等指标挂钩,也可能直接向消费端补贴;
3.政府逐步退出市场。政府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目前来看,政府运营的养老项目的市场效益和效率不够明显,未来公建民营改革会加快。
4.行业的监管。养老和医疗一样,有行业的准入、退出和监管制度等,比如2017年养老院服务质量大检查、近期发布《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等。有政府的行业监管,让老人获得更好的安全保障、生活和精神服务等。
总结来讲,未来政府、政策层面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如下:
1.政策的顶层设计方面,重点关注针对于失能人群的关于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对于贫穷等需要保障人群的养老保险制度。
2.需要政策扶持的原因,是基于这个市场供给的不足,未来政策支持的关键领域是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性的养老机构,康复护理用品机构,重点的扶持对象包括社会组织,社区居家和机构的连锁机构等;精准扶持的消费终端包括低收入,高龄、失能、退伍、优抚等群体。
第二是市场方面
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市场,市场的核心是消费者。客户最核心的就是需求,供给端要以需求为导向,以个性化、人性化的需求为导向去设计产品。
我们面对全国做咨询策划时,很多时候跟客户重点提项目的定位,项目定位的基础是客群的定位,也就是产品和服务卖给谁,这是项目或者产品的核心问题。我们提出12维度细分模型(以年龄、身体状况、支付能力、文化程度等12个维度细分客群需求特征)、7怕(怕死、怕病、怕孤独、怕被骗、怕花钱、怕失眠、怕无用)等构建起老年人立体的细分维度,这些都是在分析老人的需求问题。
目前的养老市场存在严重的供需不平衡问题,比如有效需求的夸大, 高端需求的过度关注,普通和潜在需求的忽视。这些最终导致了供给和需求的衔接性问题,因此,真正懂老人,解决老人的需求,和老人需求匹配的产品和服务,市场要发挥主体作用,解决供需根本性问题,将适合的产品和服务卖给消费对象最关键。
第三是社会责任
这里重点提下社会组织,以前大家关注比较少,社会组织和社工义务在国内的情况,与西方发达老龄社会相比有很大发展空间。比如公益、慈善、协会、宗教等组织,如何抱团养老,同居养老等。我国的慈善法已经完成修订,很多人贡献爱心意识也很强,养老机构从业者,是否可以以项目为载体,汇集发展慈善平台,发展壮大慈善队伍,提供点对点的、微众筹的模式,为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是未来政府和养老从业者需要思考的。
(二)机构、社区居家和家庭养老的关系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进入十三五以来,国家对社区和居家养老的扶持政策加强,就9073养老服务体系而言,个人认为90%的居家养老市场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因为这里面很多是家庭养老的范畴,而不是社会化养老(社会化就是产生供需买卖的)。毕竟中国老人的观念里,“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在地化养老是符合人性的主流选择。
机构的社区化,把机构放在建成区,重点发展社区型、机构型、小型、连锁性养老机构;社区机构化,过去仅提供麻将桌和餐桌的社区养老,要具备喘息照护服务功能,四川提出的社区养老院,是社区养老一个很好的创新和尝试。
未来养老产业三个发展趋势1.顶层的设计制度已经很完善,未来需要的是机制创新。民办和民营是未来养老产业市场的主体;政府将会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给予更加趋于平等的扶持政策;未来重点发展社区型、机构型、小型、连锁性养老机构。
未来产业发展需要的制度创新包括:政府层面对卫生和民政统一的政策支持;长期照护险的推出;资本市场,如新三板、主板、IPO通道的打通等。
2.医养融合势在必行。未来护理型床位将占到30%以上,养老机构内设医疗的政策已经很清晰,“养护院、护理院、康复医院、养老养生”医、养、康、护四位一体在规划和后期运营的融合,是未来政策的趋势。
3.专业分工、产融结合将是未来康养产业发展的核心趋势。投资、开发、运营商, 专业的分离更清晰,未来产业链分工更清晰,医疗、康复、护理、照料、保健、健康管理、安宁疗护、设备、用品、教育、旅游、信息化、产业投资等会形成不同的分工链条,也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还有,电商平台做线上服务对接和线下服务的完成。
金融产品的创新,包括:养老消费信托,养老产业中人寿保险公司的商业性保险和长期照护险,信托基金,产业专项债券,商业银行老年专属综合金融服务产品、产业股权基金等金融发展要素,老年银行、IPO等金融创新,将成为产业做强做大的助推器。
总结总体来看,健康养老产业大有可为,市场的春天已经到来。把握现在,处理好“两个关系”,更好设计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将是项目立足和发展的根本。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新时代,运用新思想工具、方法,通过产融结合、产业分工,机制创新,解决供需新矛盾,支付障碍,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创新和设计,实现市场需求、老人欢迎、社会鼓励的产品和服务。
以民营主体,社区机构化,机构社区化,机构品牌化、小型化、连锁化发展,提供个性化、人性化、亲情化的服务等,需要从业者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