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

《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

作者: 暖阳_1332 | 来源:发表于2018-01-21 20:04 被阅读46次
    《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

    (三)一种完备的宇宙观: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

    在《道德经》一书中,道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道的含义总的来说可以归为三重。

    常道。道生无,无生有,有生万物。万物即宇宙,自然。常道,为第一因,永恒不变。

    天道。指天地万物的规律。例如,“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一句中的天道,即为此意。很多人把道,理解为自然规律,宇宙法则,他们所理解的道,实际上指的是天道。单纯强调道的宇宙法则自然规律的一面,则会丢失其他的两层含义。

    德道。指人与道的关系。书中讲人“事道”“有道”“得道”“无道”“不道”等,皆为此意。

    此外,道在全书中,也有言说,描述的含义。因为无法和道的三重内涵相并论,这里不予单列。

    道可道,第一个道字,指的是常道。第二个道字,指的是名词动用,有执而用之之意。也可以理解为,是言说和描述。

    非常道,不是常道。可以把握的道,不是常道,可以言说的,描述的道,不是常道。

    这里讲了常道的几个特征:不可言说,不可描述,不可执用。道,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特征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名可名,非常名。

    在《道德经》一书中,名有三重含义。

    无名。只表现为纯粹的信息。没有形状与物象,所以无法描摹。无名,是永恒的信息池,它不可见,分化出万物而自己却无丝毫损耗。永恒之名,所以为常名。

    有名。信息化为能量,能量化为有质量有形状的物质。有质有像,开始可以描述。

    命名。因为信息编码不同,事物的表达也各异。差异,是彼此区隔的唯一身份认证。

    无名有三个特征:无质无像,不可描摹,不可命名。名,如果可以命名的,可以有质像可以描摹的,那就不是常名,不是永恒的无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里,天地指的是宏观的宇宙。万物泛指的是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宇宙是怎么来的呢,古今中外,不外乎以下几种解释。

    人类宇宙观1.0版:图腾宇宙观。是认为宇宙是某种非人性的东西,一块石头,一座山,一棵树,等等,是它们的神力创造的。这是原始人的图腾宇宙观。这个版本太低级,它即将被人类的脑容量倒逼着要升级。

    人类宇宙观2.0版:兽性宇宙观。认为宇宙是一只鸟,一只乌龟,一只什么野兽,创造出来的。这是个各种奇珍异兽争奇斗艳跳大神的时期,宗教的雏形出现。再次,这种低级的宇宙观因为无法解释世界,被人类的脑容量倒逼着升级。

    人类宇宙观2.5版:人兽结合部宇宙观。人首兽身的创世神出现了。各个文明的神话体系,臻于成熟。现代宗教的雏形出现了。此版本,继续被倒逼着升级。

    人类宇宙观3.0版:人性宇宙观。人格化的创世神,被发明了出来。人类从把自身想象成神奇的禽兽,到把自己想象长无所不能的拟人化的人格神,这是一次在想象力上的巨大的进步和飞跃。这个版本,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至今用户还遍及全球。虽然版本很陈旧,但是很多不愿意让自己的脑容量与时俱进的用户,仍然对这个版本热爱的如痴如醉。

    人类宇宙观3.5版:没有创世神的宗教。有了创世神是件很麻烦的事。你说你的神好,他说他的神好,到底谁的好呢,打一架,谁打赢了谁的神好。这种事,跟小孩子攀比玩具也没什么区别,只是一种过家家游戏。有的人打打杀杀的怕了,有的人厌倦了,有的人对这种儿童式的游戏嗤之以鼻但是又需要一种精神寄托,还有一种手里没玩具的穷孩子则直接宣布所有的玩具都是坏东西,干脆彻底否定宇宙有第一因,一些古代印度穷苦的低种姓土著人就是这么干的。这个版本很混乱,有不可知论者,有文化宗教徒,有宗教和解者,有泛神论者,有自然神论者。脑容量比宇宙观版本升级的快,却又不知道去哪里下载新版本,这类人的困境。

    人类宇宙观4.0版:科学宇宙观。此版本一出,第一次把靠拍脑门信口开河来解释世界,转变成有理有据的解释世界:口说无凭,眼见为实。之前的蒙昧主义宇宙观版本,被抛进了了人类文明史的垃圾桶。问题彻底解决了吗?没有。这个版本,也存在问题:一、如何理解并找到第一因?二、科学理论体系的自洽性与完备性,不可同时兼具。粒子可以无限分割下去吗?如果存在基本粒子,最基本的粒子的内部结构是什么?宇宙是大爆炸而来,那么宇宙大爆炸奇点的能量从何而来?可见奇点当然不是第一因。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能够合理的解释世界,为什么它们两者确实互相矛盾的?等等等等。可见,科学这个版本,还不算是最终完成版。那么,到底存在不存在一个完美的版本,再也不需要升级的终极版呢?还是注定,人类的宇宙观只能永久的不断升级下去,每过一段时间就发现之前 的版本浑身漏洞呢?

    好了,现在回到道德经。我们看看道德经给出的宇宙观,是一种什么样的版本。

    道,一种完备的宇宙观:道为第一因,道生出无,一种混元之气,纯粹的能量,无质无像,所以无名。无生出有,有质有像,始可有名,有生出万物,万物并作,参差各态,各命其名。

    更详细具体的描述,再后面的章节中,会进行论述。这里先不做更深入的展开。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无,无名,不可描摹,故生无欲;有,有名,有物又像,故生有欲。

    无欲,并非是说,把欲望排遣走了,就生出来了无欲。而是,人在领会到无的时候,才会生出来无欲。

    欲望是怎么来的呢,有名,万物映射而来。

    无欲,领会到无,则体验无的玄妙,宇宙开始前的那种状态。

    有欲,领会到有,理解有生万物,审视和把握万物的名实与差异,并能了然于胸。

    无生天地,有生万物。天地万物既生,人何为呢?

    同样,对宏观的宇宙,以观其妙。对万物,则观其缴。

    老子对待万物,并不主张人和自然万物对立,更不主张人在万物面前刻意的追求蒙昧无知。

    无欲有欲之分,体现出老子对待欲望的思想。以无观无,以有观有,才是恰当的做法。

    从形而上的无和有抽离出来,下降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对待欲望呢?总的原则依然是以无观无,以有观有。既不视欲望为洪水猛兽,有欲可以审查万物;也不主张视自身为欲望吞没,无无欲,则失其妙。

    花园里盛开了很多花朵。若问老子,那些花,我该看呢,还是不该看呢。老子会这样回答说,你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又接着问,看多了我会欲望丛生怎么办?老子会说,那就别看了,回归自身。回归了自身时间久了又觉得寂寞,又想去看那些花了怎么办。老子会说,想看就去看吧,我刚才也看了,那些花开的真美。

    有人说,看花时,花就存在,不看花时,花就寂灭。是这样吗?

    老子会说,不是这样,以有观有,花在,以无观有,则失其所观矣。失其所观,则失其妙,亦失其缴,两者皆失,尽丧其道。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此两者,即指无和有。他们都是从道中生出来的,只是表现出来的形式不一样。后面的章节里面,还会提到,有无相生,可见,他们本为同一物,只是形式表达形式不同,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玄,本义指幽远。因为太幽远了,看上去像黑色的一样。无和有,这两者,都幽远的深不可见,故同谓之玄。

    他们到底有多么的幽深呢,比任何所能想象出来的幽深更加的幽深。只有在最幽深的地方,才能体会到道的无穷玄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pq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