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考者想法读书
184读《芙蓉镇》有感

184读《芙蓉镇》有感

作者: clafa | 来源:发表于2022-02-11 23:34 被阅读0次

          读古华《芙蓉镇》,很多感慨。开头读的时候,给我很美的感觉。

          “便是平常日子,谁家吃个有眼珠子、脚爪子的荤腥,也一定不忘夹给隔壁娃儿三块两块,由着娃儿高高兴兴地回家去向父母亲炫耀自己碗里的收获。饭后,做娘的必得牵了娃儿过来坐坐,嘴里尽管拉扯说笑些旁的事,那神色却是完完全全的道谢”。这是真正的乡村牧歌!我小时候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读来十分怀念!十分向往!

          今天读到“新风恶俗”章节:原先街坊们喜欢互赠吃食,讲究人缘、人情,如今批判了资产阶级人性论、人情味,只好互相竖起了觉悟的耳朵,睁大了雪亮的眼睛,警惕着左邻右舍的风吹草动。原先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如今是“人人防我,我防人人”。

          我感叹,并不是人性变了!人性只是暂时龟缩到心灵之壳里。因为环境氛围不让其流露!一个不让人性自然流露的地方,是黑暗的地方!

          既然人性不变,那么到底什么变了?是制度环境变了!邓小平曾经典地指出,好的制度,能防止坏人做坏事!不好的制度,却使好人做坏事!

          问题来了,制度是怎么出来的?当然是人制定出来的。举例来说,农业学大寨。应当学习大寨大队同穷山恶水斗争,改变山区面貌,发展生产的事迹,学习大寨的革命精神。

          但在芙蓉镇里的情况如何?派王秋赦去学习。王秋赦回来传经送宝,却搞成:‘老三篇’天天读是关键,忠于领袖是标准。家家户户做忠字牌,设宝书台。每个生产队都搞“早请示”“晚汇报”。

          这种学大寨的学法,作者也是加了引号的,整体都是讽刺!农业学大寨,没有毛病!怎么一个王秋赦学习后就搞成了那些形式和内容?完全不在调上!当然王秋赦只是一个缩影。

          上级定下的好制度,到下面就走样了!但这样荒唐的事竟然堂而皇之地上演着。所以必须反思!反思为什么没人出来质疑,学大寨就学王秋赦说的这个学法?有什么实际意义?

          质疑怎么来?质疑需要宽松的语言环境,需要言者无罪的大氛围!需要自由讨论的大氛围!因为真理不怕质疑不怕讨论!当时没有人质疑!没有人讨论!

          但时代呼唤质疑!呼唤大讨论!历史就是这么发展的!

          1977年邓公先后在一些重要场合大谈实事求是。

            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掀开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1978年9月25日,胡强调“两个不管”:经过对实际情况的调查核实,分析研究,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级组织,什么人定的、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

          实事求是的呼吁,真理标准大讨论,“两个不管”,使“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深入人心。之后,我们国家走上正轨,迈向富起来强起来的康庄大道!

          今天读《芙蓉镇》的意义,不是要批判那个时代!芙蓉镇不是语言最优美的作品,古华也不算大作家,但《芙蓉镇》是一部好作品,因为它反映了时代!是时代的作品。读《芙蓉镇》,就是要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即使曲折坎坷的历史,都不应忘记,那是先辈多少血泪趟过的路啊!要当作教训去汲取!自觉学习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改革开放历史。我们应当深刻认识真理标准大讨论、“两个不管”的重大意义,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巩固实事求是的地位,让真理之光永远在神州大地每一个角落闪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84读《芙蓉镇》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tt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