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名BD,俗称商务拓展。为什么要说“我骄傲,我是一名小编”呢?这事儿还得听我给你慢慢道来。
几周前,我去向HR姐姐询问请假和休假的事儿。HR姐姐关切地问我:“准备休假去哪玩儿呢?”
答:“报了个班去北京学习,估摸着来来回回赶挺累的,这不年假还没休嘛,想着一起休了算了。”
HR姐姐笑问:“啥课程呀,这大费周章的到北京去学?”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一门写作课,也没啥技能,想多学点东西。”
HR姐姐也笑了:“你这是要转行做小编的节奏呀!”
“没有没有,技多不压身嘛!”——边说边走出HR办公室,心里吐槽着:“别逗了,谁要做小编啊,又苦逼又不赚钱的活儿,每天就守着电脑手机追热点,用不着大半天下来,整个得变一大傻子!”
直到12月3、4号两天上了山口拓郎老师教学的“Super Writer 国际写作课”。2天不到48小时的写作训练,不仅让我打开了一扇认识并想要“写作”的大门,更是对从事写作工作的人,比如我们的“小编”有了敬意!
一篇爆文(广泛传播、互动性强)的形成,不是临时起意的瞎写、胡写。而是在写作前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明确目标读者。
文章是要写给谁看的,用户画像是怎么样的,他们有哪些标签,有哪些共同点?
2、目标读者的需求是什么?
目标读者们想要的是什么?困扰他们的是什么?这个群体他们关注什么?
我们在做行销文案的时候,会要求客户提供尽可能详细的关于商品、服务的介绍和资料,这样做,一是了解商品、服务的特性,能找到尽可能最突出的特点,二是在目标人群找到打动他们的点。
3、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读者看了会有怎样的反应?
理性的人关注数字,感性的人在乎感情,人的心理和需求的不同,决定了文章脉络的不同。而你的文章是想给理性的人做数据分析还是打动感性的,是这一步需要做的思考。
在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叫“读者思维”,站在读者也就是目标人群的角度,把握TA的心理和欲望,勾引TA,撩拨TA的欲望,TA就会有反应。
4、凝缩后的信息是什么?
经过前三步准备工作的研究、分析,我们大体上可以确定了这篇文章的脉络,我们就可以开始下笔写作了。
文章写好后,标题(广告语)的拟定也尤为重要。标题的好坏在1-3秒里决定了读者要不要看,会不会跟文章有反应,能不能跟作者有互动?山口老师说,在日本出书,书名是会有编辑来想的,他认识的一名编辑,常常要为一本书想上千个的书名。日本的出版界每天有200本书上市,而好的书名(标题)会促进书的销量。一篇好的行销文案也是一样的,能带来反应的,有互动的,有共鸣的,需要想出至少十个,甚至数十个以上标题。
看到这里,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对小编(编辑)这个岗位有了深深的敬意!如果可以,以后你们叫我“小编”,我也会超开心的,因为这个称呼里的含金量非常非常高呀!
以后,我还会不断的学习,与更多优秀的人交流,做好input;当然,也会把这些快乐的过程写下来,分享出去(output)。
2天,48小时的相处,16小时的学习,收获的不仅是写作知识和原动力,还收获了志同道合的行动派大家庭,2017年,我们还要再见。你呢,要加入我,和我一起探索这条未知又有趣的风景么?
我骄傲,我是一名小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