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

作者: 默心2023 | 来源:发表于2023-07-11 18:15 被阅读0次

知足常足,知止常止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知足”是人家给多少,你“虽不满意,但可接受”;

“知止”是自己看着到某个程度了,伸手去挡住,说:我不要了。

“知足”是由人,“知止”由自己。

“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

功夫做到细微处,一念起来,知止,不被带着走;一念消失,知止,如同不动。

1919年,弘一法师送给好友夏丏尊一幅字,上书“知止”二字。那时,他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已一年零一个月了。

“止”是指“归宿”、“立场”, “知止”即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目标、归宿和原则立场有明确了解。

“知止”寥寥二字,其中却蕴含着无限深意与禅机。

从前,在普陀山下有个樵夫,整日早出晚归,辛勤地劳作,仍然不能温饱,家里经常揭不开锅。他的老婆每天都到佛前虔诚地烧香,祈求佛祖慈悲,能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一点。她的祈祷果然感动了佛祖。一天,樵夫外出打柴时,在一棵大树下挖到一具金罗汉。

一文不名的樵夫一下成了富翁,买田置地,日子好过起来。按说,樵夫从穷光蛋变成百万富翁,应该高兴才是。可是,樵夫才高兴了几天就茶饭不思、坐立不安了。

他老婆就问:“我们现在吃喝不愁,又有良田美宅,你还唉声叹气的做什么?难道你是怕小偷来偷吗?小偷可偷不走这些房屋和良田,有什么可怕的。你真是个天生受穷的命!”

樵夫听完老婆这一番话,却发起了脾气:“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你懂什么!偷不偷倒在其次,让我烦恼的是那十八个金罗汉我才得了一个,那十七个还不知道埋在哪里,我怎么能安心?”就这样,樵夫终日为那没能得到的十七个罗汉失魂落魄,没多久就病死了。

这个人不懂得知足,不懂得适可而止,结果终于害了自己。世上的人,表面上死因各样,其实,多数都可归结为不知足,不懂得“知止”。

如果我们懂得知足、知止,就会少很多的烦恼,身心清静,让自己多活几年是没有问题的。

人不快乐、不幸福,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太少,而是因为他不懂得知足、知止。不知足,无论有多少财富他都会觉得自己拥有得太少,永远为得不到的发愁;不知止,不懂得见好就收,最后反而连同到手的都一起失去。

相关文章

  • 《知之.念友闲作打油诗,装B一首伪文人。》

    知而不顾知,期归无人知。知之为知之,不知盼归之。 归之自来之,来之客归之。去之愿安知,归之已祈知。祈知不说知,留由...

  • 复录群书《玄女经四十九章》

    第十八篇 俘知 陈于世,皆可智。智莫知,知可俘,俘知知,有智之。常有迂者,爱知之知,知吾之知知他知知。知知...

  • 庄子  大宗师(一)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 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

  • @@天机录@@

    心之如水,大老成也。天有不测,人知天知。痛之验之,容之度之。语不入机,空也罢也。懂之而停,爱心传之。知之知,懂则懂...

  • 《庄子》第06章 大宗师(内篇)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

  • 庄子·内篇·大宗师

    原文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

  • 知过

    知不知,还为知 信不语,坚信之 命由天定 已可改知 原不之气 经诸事,看之以 知之,气之,运之 则改之 纠其果 恐...

  • 早读论语61天

    【原文】 15.33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

  • 7.9

    15.33: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lì)之,则民不敬。知及之,...

  • 胡砍桩子之大宗师(1)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wy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