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年大学第一期的写作班上,有这样一个老人,面容黝黑,板寸斑白,穿着普通,每次上课拎着个布袋子,坐在第一排,平时在群里也没多少言语。由于每周只有一节课,上下课都是匆匆而行,所以,大家在一起上了四个月的课,彼此之间也不太熟悉,这位老人就更不引起大家的注意了。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在教室给每个同学发了个帮助写作文的小器具,说是自己的发明,还得过国家专利,我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叫沈益兵,曾经是一名语文老师,做过校长。我也问沈老师要了一个,准备回家研究,可是回家事情一多,就把它忘之脑后了。
学期结束,班委张罗着聚餐。沈老师也来了,带来了他自己的画作,还有他回忆当年高考的一篇文章,让我的心中很是震撼。文章的题目是“一个生产队长的高考回眸”。沈老师在文中回忆,1978年,他已经成家,在农村生产队里当生产队长,又是初中毕业,如何克服种种困难,考上了大学。
在沈老师的文章中,还摘录了当年的日记,现在看来,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但是,文中的积极向上,文中的思想的纯粹,文中的主流的价值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人都有青春年华,我在沈老师的文章中,看到了1978年,一个青年努力改变命运的拼搏。在文中最后,沈老师抄写了一段话:“人是不可能选择时代的,时代可遇而不可求,这是命。但是生在一个时代,不管它好也罢,歹也罢,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影响、改变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这是人的运。”
这段话,发人深省,也是沈老师人生的真实写照。
1978年,我当时只有10岁,尚处于懵懂阶段。我与沈老师相差18岁,也可以说是两代人。有幸与他在老年大学相逢,有幸看到他的文章,并从中收获感悟,这也是我的运。
在老年大学学习写作,至今已有三年时间。
还记得开学的第一天。我坐在老年大学的教室中,环顾四周。我的同学们大多已是年近花甲,还有几位更是白发苍苍,脸上满是岁月的痕迹。几十年后,重新坐在教室之中,当一个学生,大家的面上,有感慨,有兴奋,更多的是对美好充实的老年生活的向往。
三年里,我的“老”同学们给了我很多的收获、感悟和惊喜。他们当中,有的为了园自己的文学梦,重返课堂;有的经历了坎坷的生活,仍旧充满信心,满脸阳光;有的难忘过去,积极思索,思想深邃智慧;有的注重当下,时刻关注生活中美的点点滴滴。在他们的文章中,你能看到人间的真情,看到生活的美好,看到不懈的努力。看到白发之年,仍旧有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正可谓: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