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充满了隐喻的小说,因为充斥这诸多的隐喻,世界开始变得宽容。没有太多道德的评判,可以坦然的追随着命运的味道,走到迷失之地,走到尽头,或许也可以折返。
《海边的卡夫卡》发表于2002年,是村上春树53岁发表的作品。感叹53岁时还有这样的少年感,见评论中有人写道《挪威森林》后再无村上春树,说是少了人味。不知评论者产生了怎样的一种情怀,但对于我读完这本架构在虚幻中的小说后,却感觉到一种更符合于时代的人味,一种强烈的迷失感。
小说迷人之处在于一种呈现,无论是大众还是小众的呈现,都超越了客观的真实,是作为人的主观的真实,这是生活中所缺乏的。
前段时间与儿子一起读卡夫卡的《变形计》,也是在后面的评论中有人写道,这部《海边的卡夫卡》也有对卡夫卡致敬的意图。没有进一步考证,也无法知道作者是否有这样的用意。
如果仅从感受上来说,它们确实都缺乏一种母性的柔情,而带有一种混乱的秩序感,这一切注定是一场悲剧的感觉。没有任何的牺牲、挽留产生的牵绊,可以一直顺流而去。在这点上,《海边的卡夫卡》仍有柔情在。
田村家的十五岁离家少年,在意识中体会着俄狄浦斯情结的煎熬,他不愿做一个乱伦者,可他似乎注定是一个乱伦者,这是他父亲对他的诅咒或许也不过是一种如实的告知,亦如俄狄浦斯本尊。
曾经体验过关于俄狄浦斯的心理剧,我有幸成为了那个乱伦而生的儿子,这也是命运的安排,我自发的成为了一个智障(有些像书中的中田,也有点傻人多福的感觉),也就没有任何能力来思考这个复杂的人性命题。最后还娶妻生子,安度了晚年。我是有心机的,我是自保的。唯有逃避才是解脱之法,可解脱并不是最好的结局。
田村家十五岁的离家少年,受着命运的趋势来到四国,来到最开始的地方。并成为了田村卡夫卡,成为了隐喻的实体。
谁才是这本书中的主角吗?叫乌鸦的少年、田村卡夫卡、中田、星野君、大岛、佐伯或是”入口石“。我猜想这是一部没有实体主角的小说,它的主角是现实难以掩盖的虚空,是被很多人称之为命运的不可知和不可抵消。
这是一部自由联想式的小说,它太个人化了。可它确实建立在俄狄浦斯情结的基础之上,田村卡夫卡用实现它的方式来质疑它,像是一个殉道者,而且是一个活下来的殉道者。作者直到故事的结束也没有把一些令人疑惑的东西确定下来,佐伯依然是田村假设下的母亲。这才让这本书变得更加迷人,因为人性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在确定与不确定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张力,这里有很多种可能性,有很多故事,就像意识和潜意识。
我想这本书也无外乎是一本人寻找自己的书,而俄狄浦斯的故事,除了乱伦之外,更让人深深被吸引的是,他需要冒多么巨大的勇气才能让自己直面真相,去探寻。比起古典主义,现代人在谈论乱伦的时候,是否过于色情化了呢?因为在故事中它的象征性更强烈些。
所以我想这本书的主旨不在于性,而更在于人性。人在寻找自我的时候是盲目的,是有局限的,也容易是倦怠的。而书中的乱伦更多的是带有象征性的,是一种隐喻,作者表述的过程是让人没有产生防御的,静等一切事态的变化。
当俄狄浦斯自毁双目的时候,世界对于他更多或许就是一种幻象,也只有如此他才能存活。我想他依然保留了内心的信仰。可这样的故事里面,女性并不是女性本身,更像是男性视角下的玩偶,不知道当女性可以是女性本身的时候,故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无论是基于真实还是假设的“乱伦之子”田村卡夫卡活了下来,依然存在在这个人世间。可后续依然是空白的,无法想象的。
书中有太多的空白需要读书人自己去填补,当它被填补成一个可被自身理解和接受的模样的时候,世界又将归于平静。
如果有一天当人们不再区分隐喻和行动,那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巨大的鸿沟被不断的填满,这个世界会怎么,人们会怎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