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学校组织听课,上周五开例会的时候就布置了,但是做什么事都爱向后拖的我,总是以为早着呢,到时候再说。这不,一不当紧,两天的休息时间就过去了。周二上午就要听,周一到校是一点时间都没有,回家又有两个孩子要照顾。没办法,只好周一晚上把儿子哄睡后,自己再重新起来,加班加点。睡下再起来,那种感觉真是,不情愿呀!一直“加班到”11点多,才算有点眉目。早上5点多又爬了起来,一来再修改修改,熟练熟练,二来就是要做饭。忙的我是焦头烂额,头昏脑胀。唉!谁叫自己做事总爱向后拖呢?
本次我准备的是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杨氏之子》,这是一篇文言文。老教材里,这是学生学的第一篇文言文。由于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处理完生字以后,我就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让其读。并出示朗读节奏图,让学生照着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注释,了解课文内容。虽然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但是学生的理解能力却一点不差,非常准确地归纳了出来。但是,我却总是害怕有遗漏的地方,于是,逐句逐句地又领着他们有翻译了一遍,这就大大消耗了时间。其实,只需要重点讲后两句就行了。由于前面浪费了时间,所以后面的体会“未闻”以及根据“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变换句子,还有拓展训练,就显得时间有点紧。总之,是想面面俱到,但是却一面都没到。以后上课时一定要多看教参书,看透教参书,理清重难点,分清主次,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另外,鼓励学生的语言较少,表扬学生的方式也较为单一,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课堂气氛不是太活跃,学生积极性不是太高。
最后就是,现在越来越体会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比如,设计课件也知道本节课的重难点,但是如何去突破,采用什么方式,自己却不知道。自己总是说学生知识匮乏,我又何尝不是呢?以后的日子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充电、充电、再充电了!只有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跟上趟儿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