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疫间杂想

疫间杂想

作者: 哈尼罢了 | 来源:发表于2020-03-29 15:28 被阅读0次

    疫间杂想

    一、村上春树

        以前,我读村上春树的作品,看他介绍自己的作家生活。创作、跑步的生活,虽然看起来单调,但感觉很自由,不用看人脸色,所以我羡慕不已。自己一直想着有朝一日,有钱有闲也能过上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次疫情猝不及防地真的给了我这样生活的状态,我这才蓦然发现,生活一旦没有了目标,有了大把的时间,就会像陷入沼泽泥潭,没有抓手,自己越挣扎则会陷得越深。人没有了生活挑战作为刺激,久而久之就会丧失跟进社会进步的能力,从而与社会脱节,人会废掉的,异常恐怖。

        在电视剧《阴阳魔界》(Twilight Zone)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片段:主人公开始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但醒来时却发现自己是在一个酒店的房间里。不管他想要什么东西,马上就会有侍者出现,满足他的欲望。过了数天之后,这个人厌倦了这种无须努力的存在方式,对侍者说:“我有点想到另一个地方去。”“什么地方?”侍者问。“我想我已经死了,来到了天堂。但是我厌倦了,也许地狱会好一些。”侍者回答说:“这里就是地狱。”没有目标,没有挑战的生活本身就是地狱。

    二、一阳来复

        《周易》中的“复”卦直观看上去是五个阴爻压住一个阳爻。怎么解释,就看各人的心态了。有人说这表示阴盛阳衰、乾纲不振、久阴不晴、男人被女人压制。但也可以从积极的一面去看:虽然阴盛阳衰,但阴走到尽头了,一点点阳开始冒头了。古人一般会作这种积极的理解,说这种情况叫作“一阳来复”。冬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是一年当中夜晚最长的一天,只要过了这天,白天就会一天比一天长,这不就是阳在复苏了吗?但我觉得更像我们国家这个春天,一阳复来,万象更新。

    三、以万物为刍狗

        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就是《世界是平的》那本书的作者,近期提出了一对儿概念:紧社会(Tight Societies)和松社会(Loose Societies)。

        在“紧社会”,政府会通过严格的管控措施来强化好的行为。而之所以有这种运行模式,是因为这些国家往往在历史上经历了更多的挫折和灾难,比如更频发的自然灾害、战争、饥荒、瘟疫等等。也就是说,他们用血的教训换来了一套严格的社会运行准则。我们国家应该就是紧社会的典型代表。

        相比起遵循规则,“松社会”更在乎个人的自由空间。按照前面说的逻辑,形成这种社会文化的原因,是这些国家遭遇的灾害和威胁相对较少,环境舒适。美国就是这种松社会的典型代表。

        此前,更多的人向往美国的宽松自由,而对“紧社会”颇有微词。但当面对重大灾难时,“松社会”的劣势明显凸显,而紧社会则显得异常强大。面对外界环境的巨大变动,世界中的很多公司、企业也趋向于使用“紧”的方针政策。身处这样的体制中,个体需要明白集体之所以把你纳入其中就是为了完成其任务目标,而个体也只有通过集体的阶梯达到自我实现。在这个过程中,集体不会在意个人的利益,个人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做好自我保护,方能活得长远活得好。

        其实,无论是“松”还是“紧”并没有好坏之分。演化论只关注个体或群体能否适应环境变动而存活下来,正所谓“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四、变与不变

        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我们需要不断改变自己以希望自己能够适应。但是,改变自己这其实是非常困难的。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当时读《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这样的一段描述:

          我所听到的关于动物园的荒唐说法与关于上帝和宗教的荒唐说法一样多。好心但有误解的人们以为生活在野生环境下的动物是“快乐的”,因为它们是“自由的”。这些人通常想到的是大型的漂亮的食肉动物,例如狮子或猎豹(很少有人会抬举牛羚或土豚的生活)。他们想象这只野生动物在吃了虔诚地接受自己命运的猎物之后,在热带稀树草原上闲逛,散步消食,或者在吃得过多之后去跑步健美,以保持苗条身材。他们想象这只动物骄傲地温柔地照顾自己的后代,全家在树枝上观赏日落,发出快乐的叹息。他们想象野生动物的生活简单、高贵、充满意义。后来它被邪恶的人捉住了,扔进了狭小的监牢。它的“快乐”被击得粉碎。它深深地渴望“自由”,用尽一切方法逃跑。由于被剥夺“自由”的时间太久了,这只动物成了自己的影子,它的精神垮了。有些人就是这么想象的。

          事情并不是这样。

           野生环境中的动物生活在一个有很多恐惧却只有很少食物,需要不断保卫地盘,只能永远忍受寄生虫的环境中。在一个无情的等级严格的群体中,它们所做的一切完全是出于必要,被迫如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由的意义何在?实际上,野生环境中的动物无论在空间上、时间上,还是在个体关系上都不自由。在理论上——也就是说,作为一种简单的实际可能性——动物可以收拾东西离开,藐视它这个物种认为合适的一切群体准则和界限。但是这样的事情比在我们人类成员身上更不可能发生,比如一个有着所有常见的联系——与家庭、朋友、社会的联系——的店主,他不可能丢下一切,只带着口袋里的零钱和身上的衣服就从自己的生活里走开。如果一个人,最大胆、最聪明的生物,不可能从一个地方游荡到另一个地方,所有人都不认识他,他也不依赖于任何人,那么为什么性情保守得多的动物会这么做呢?动物就是如此,保守,甚至可以说极端保守。最微小的变化也会让它们心烦意乱。::它们希望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事物丝毫不变。意外的事物令它们十分不快。::你在它们的空间关系上能看到这一点。无论是在动物园里还是在野生环境中,动物在它的空间里的居住方式和棋子在棋盘上移动的方式一样——意味深长。一条蜥蜴或一头熊或一只鹿所在的位置不比棋盘上的马所在的位置有更多的巧合,或更多的“自由”。两者的位置都说明了方式和目的。在野生环境中,一季又一季,动物因为同样迫切的原因,每次都走同样的小路。在动物园里,如果一只动物没有在惯常的时间以固定的姿势出现在平常的地点,那么这就说明有问题了。也许这只是对环境中一个微小变化的反应。饲养员留在外面的卷起来的水管让它感到了威胁。一个水坑刚刚形成,让它感到紧张。一架梯子投下了阴影。但是这也可能说明更多的问题。最糟糕的是,这可能是动物园园长最担忧的:这是一个症状,是麻烦即将来临的预告,是检查粪便、盘问饲养员、召来兽医的原因。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一只鹳没有站在它平常站的地方!

           人本质上就是动物。其自由性并不比一只猴子或一只昆虫高出多少。我们面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时候一样需要很大努力和很长时间才能做出调整。预测一个人未来行为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观察他的过去。人们改变得比他们认为的要慢得多。作为精神科医生的我更能比一般人敏感地意识到一个个体的不足和局限。很多时候,人被自己的观念所限制而不自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能够让自己的心真正变大且自由自,既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

          在赛车运动中,设计师都拼命把赛车设计得越来越轻。但令人惊讶的是,如果要让车身减少45千克的重量,最好的办法是找到1 000处部位,然后将每处都减少0.45千克。不需要大张旗鼓地重新设计,也不需要另外大修大改,只要不断寻求渐进的改善。同样,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改善生活的最佳途径就是通过无数的小动作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五、大脑说明书

           很多时候人们买了新的产品使用前都会翻阅一下说明书,对于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我们则多有“怠慢”。了解大脑的底层逻辑、预装系统性能,对我们幸福生活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事情上,我们的力量在于明白什么会让我们会变得脆弱。了解我们未来的弱点可以降低我们失败的概率,并且防止我们在最软弱的时候造成损失。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他是雅典最聪明的人,因为他知道自己十分愚蠢。那么我们大脑的局限性都有哪些呢?主要为以下4个方面:

    * 第一、基因是一切的基础

    * 第二、大脑是心理的生理学约束

    * 第三、心理具有扭曲现实的能力

    * 第四、社会是心理的最终归属

    第一、基因是一切的基础

    不管喜欢与否,我们每个人都在与自己难缠的基因做斗争。它们都是些老谋深算的对手,是我们的本能之主,通过让我们满足、痛苦和快乐而对我们实施控制。人类的行为在本质上是在为基因服务。

    从柏拉图之前到现在,我们的基因就未曾改变。从遗传上讲,我们依然是洞穴中的男女,只是生活在超现代社会里。

    1、囤积与挥霍

    远古的人类一直面临着水和食物的供给短缺的问题。但是如果猎杀了一只大型动物后,由于没有诸如像冰箱之类的存储设备,只能尽快把食物全部吃掉存储在自己脂肪细胞内最为稳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如此贪食,也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如此喜欢挥霍。把食物以及自己需要存储的金钱放到不方便拿到的地方,远离自己视野的地方就能很好的保护他们。

    2、减肥

    减肥的关键点:只要消耗的卡路里比吸收的多,任何人的体重都会减轻。

    许多对人类和动物的研究指出,在体重上存在一个定点。就像自动调温器一样,如果体重低于这个定点,身体就会四处寻找热量;而当体重高于定点时,人们的身体和心思就可以无忧无虑地去追求其他目标了。

    方法:

    1. 决定吃什么类型的食物。

    2. 记下我们的目标,并诚实地记录我们的实际吃了多少。

    3、懒惰

    懒惰对多数动物来说是好事。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有必要离开沙发,像野生的灵长类动物那样思考。以食物的形式储藏的能量很难得到,而一旦得到了,就不应该浪费。

    对于老鼠来说,有食物作为奖励,要求它们转的圈数越多,它们跑的时间就越长,最能转的老鼠每天能跑上10个小时。大自然痛恨无谓的能量浪费,但在许多条件下,它也能诱使人类活动起来。

    所以,对于自己痛恨完成的活动,给予其完成后的奖励则是非常明智的举措。当我们知道自己“费劲”锻炼或写完文章后有令人愉快的事情在等着自己以作为奖励,我们则更愿意付出这样或那样的努力。

    4、信息与时间黑洞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看,人是群居动物,为了个体的安全就会积极获取外界信息(新闻),这样才能保证在危险时快速逃跑。每一个新奇刺激都会激发大脑的快感,这一特点已经写入我们的基因之中。但是,现在外界环境变了,很多外界信息不一定准确,甚至可能有毒,这种强迫性的刷新闻,并没有给个体带来生存优势,反而对情绪有不良影响。微信,微博这类社交软件就时间黑洞,一看就走不掉了;手机几乎成了我们身体上的器官。

    一方面,很多碎片信息跟高糖高脂食物一样有害健康,他们把好消息和坏消息极大放大来挑动人的情绪。另一方面,就我自己来说,一直喜欢囤积各种书籍而不读。本质上也是这种对于未知世界的焦虑体现。就像害怕食物短缺的松鼠。应当极其克制的限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摄入。快速而高效地把知识读进去化入体内成为“脂肪”其实才是更明智的举措。

    要避免陷入时间黑洞的方法就是一开始不要陷进去。所以,严格限制自己每日打开这些软件的时间,每日1-2小时。而把省出来的时间用来阅读和学习。

    第二、大脑是心理的生理学约束

    1、三脑模型与骑象人模型

    三脑模型(Triune Brain)是Paul MacLean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他认为,根据进化的先后顺序,人类大脑分为 爬行动物脑(Reptilian brain)、古哺乳动物脑(Paleomammalian brain)和新哺乳动物脑(Neomammalian brain)。

    The triune brain is a model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vertebrate forebrain and behavior were proposed by the American physician and neuroscientist Paul D. MacLean. MacLean originally formulated his model in the 1960s and propounded it at length in his 1990 book The Triune Brain in Evolution. The triune brain consists of the reptilian complex, the paleomammalian complex (limbic system), and the neomammalian complex (neocortex), viewed as structures sequentially added to the forebrain in the course of evolution. However, this hypothesis is no longer espoused by the majority of comparative neuroscientists in the post-2000 era.The triune brain hypothesis became familiar to a broad popular audience through Carl Sagan’s Pulitzer prize winning 1977 book The Dragons of Eden. The theory has been embraced by some psychiatrists and at least one leading affective neuroscience researcher.

    不同的大脑有不同的功能:

    爬行动物脑主要是指脑干(延髓、脑桥、中脑)、小脑和最古老的基底核(苍白球与嗅球)。这在进化过程中最先出现,主要负责心跳、呼吸、睡眠和觉醒等维持人类生存状态的功能。这些不会进入人的意识,也不能主动控制。

    古哺乳动物脑指边缘系统,包括海马、海马旁回及内嗅区、齿状回、扣带回、乳头体以及杏仁核。他们负责情绪及记忆。相当于人脑的快捷方式。通过情绪的方式,快速激活人的行为以规避风险。认知心理学家斯蒂芬·平克在《心智探奇》中提出,情绪也是心智中重要的一部分。情绪的意义,在于为大脑设定一个优先级很高的目标,并且引发相应的思考和行动。比方说,恐惧会让我们血流加快、肾上腺素分泌增加,随时准备应战或者逃跑。

    新哺乳动物脑是指新皮层,主要负责人类的逻辑推理和理性判断。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在强调逻辑推理和理性判断对人类的积极作用。殊不知,新哺乳动物脑与古哺乳动物脑之间的关系更像“骑象人与大象”之间的关系。我们自以为可以控制大象,但是很多时候大象的力气大、脾气倔,只有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让大脑快乐的物质

    ①咖啡因

    每处理一点微小的信息,就会有数百万的神经元在活动。所有这些神经活动都会导致细胞废物的严重堆积,而最终我们的细胞也需要小憩一下。神经元排出的废物是分子之一就是腺苷(adenosine)。腺苷的堆积会使我们感到疲倦,这样身体就会提醒我们该上床休息了。咖啡因会与接收腺苷的受体结合阻碍困倦感的发生。

    ②多巴胺

    这是精神科中最著名的神经递质,与多种精神疾病相关。在生理状态下,多巴胺作用于中枢能产生我们所渴求的强烈快感。但是这种快感通常是短暂的,因为几乎在信息发出的同时,多巴胺又会再循环释放到它的细胞中去。可卡因的作用在于抑制多巴胺的重吸收,从而让人类产生持久的快感。但是,任何物质都是过犹不及,

    ③内啡肽

    内啡肽是我们体内天然的止痛药。内啡肽由大脑产生,它能阻止体内各处痛感信息的传递。在许多极端紧张的情况下,比如在一次战斗中我们受重伤的最初时刻,又如在半程马拉松中跑到19千米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做出反应释放内啡肽。这种化学物质还会促使快感中心释放多巴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些人健身成瘾。^_^

    ④乙酰胆碱

    尼古丁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乙酰胆碱受体会释放出肾上腺素及其他刺激性的化学物质,如可以带来更多快感的苦力——多巴胺。尼古丁能使这些化学物质得以迅速且大量地释放,从而被很快消耗完毕,因此吸烟的人快活过后不一会儿,就会想抽下一支烟。

    ⑤酒精

    可以说是万毒之源。酒精使用导致的精神障碍囊括了其他物质使用障碍的综合。它主要通过以下4的方面作用神经细胞。

    1. 阻碍主要刺激性神经递质受体的工作。——这让我们感到放松

    2. 阻碍多巴胺的再摄取,使得快感神经递质在大脑的关键部位更加集中。——这一点很像可卡因

    3. 阻碍疼痛感觉的传递。刺激内啡肽的释放。——这点像吗啡和海洛因

    4. 改变并加大五羟色胺受体的效率。——这一点像抗抑郁药物

    ⑥五羟色胺

    抗抑郁药物主要作用就是提高脑内五羟色胺的浓度。

    3、情绪障碍的进化意义

    情绪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被自然选择塑造出来的。他们相当于人脑的快捷方式。通过情绪的方式,快速激活人的行为以规避风险。我们可以把不愉快的情绪看作是一种同疼痛和呕吐一样的防御机制。危险的情境会塑造出厌恶的情绪,而充满机遇的情境会塑造出正面的情绪。我们的祖先需要面对的威胁似乎远远比机遇多,因为我们的语言中描述负面情绪的词语是描述正面情绪词语的两倍多。从这个角度出发,认为“正常”生活应当没有痛苦的时髦观念是不成立的。情感上的痛苦不仅不可避免,反而是正常的、有用的。用爱德华·威尔逊(E.O.Wilson)的话说:爱与恨交织在一起,勇敢与畏惧交织在一起,进取与退缩交织在一起,依此类推。正如同免疫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防范不同类型的危险;情感也有许多的类型,不同的情感类型保护我们免受特定情况的威胁。这种设计并不是为了个体的生存和快乐,而是为了把基因最好地传递下去。自然选择只关心是否有利于生存,不关心我们是否舒适。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鲍尔·伊克曼(Paul Ekman)通过研究人类的面部表情,发现情绪有着跨越文化的一致性。另外一些科学家强调情绪在内在调控方面的作用。据这种观点,情绪本身并不是什么功能。相反,每一种情绪只是一种同时涵盖了认识、生理、主观经验以及行为的特殊状态,这种特殊状态可以使机体有效地对特定的环境做出反应。最近的研究已经提示,“压力激素”皮质醇(cortisol)很可能并不防御外来的危险,而主要保护机体免受压力反应的伤害。

    因为痛苦的情绪并非都是有用的。有些焦虑和抑郁是大脑的正常反应,而另外一些则来自大脑的异常机制。遗传因素对焦虑、抑郁和精神分裂症的发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情绪之于精神病学,正如生理之于其他医学领域一样重要。因为大多数的精神障碍都是情感障碍。大多数的精神问题源于遗传易感性、早年的生活经历、药物、当前的人际关系、生活处境、认知习惯、心理动力学等因素复杂的相互作用。

    新的危险,诸如枪支、药物、放射性物质、高脂肪食物,几乎不会引起畏惧。对于这些新的危险,我们的焦虑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4、调整情绪

    1.情绪的大脑基础:

    1. 伏隔核,作用是提供愉悦感——当人预期能得到回报或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伏隔核就会变得活跃。

    2. 岛叶,当人预期会感到痛苦或不愉快时,岛叶就会变得活跃。

    上述两个模块,都是感情模块。决策,其实是感情和感情的竞争。

    人所谓的抽象理性思维系统,位于大脑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但这一皮层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它正好和多巴胺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

    因此,理性的作用是给感情提供你信息和辅助。感情才是真正的决策者。

    2.如何解决情绪问题——RAIN

    1. 识别感情(Recognize the feeling)。当你想抽烟时,你要意识到,想吸烟是一个感情。

    2. 接受这个感情(Accept the feeling)。不要把这个感情推开,要承认自己想吸烟,而且承认这是个合理的感情。

    3. 观摩研究这个感情(Investigate the feeling)。从旁观者的角度分析以下问题:这个感情的力量有多强?是你身体的哪个部分有吸烟的需求?这个感情有“颜色”吗?是什么“材质”的?当你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它时,就会发现这个感情不再是你的一部分了。你越分析它,它就离你越远。

    4. 分离(Non-attachement)。这样,你和这个感情就分开了,这是你已经不想吸烟了。

    第三、心理具有扭曲现实的能力

    1、回归均值

    遇到诸如中奖和出车祸这类事情的时候,中奖者会欣喜若狂,而受害者则绝望不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的幸福感又回到了那些既没有中奖也没有遭遇祸害的人的平均水平。据报道,中奖的人获得意外之财后,甚至在一年都不到的时间里,其平均满意度就已经下降到并不比一般人高的水平。

    幸福是基因的一个工具,被用来引诱我们做出能使其受益的行为。兔子奔跑是为了促进跑道主人的利益,而不是为了狗。同样,我们向难以捕获的目标奋进也不是为了自己的幸福,而是为了促进基因的利益。

    尽管我们永远都难以到达幸福的彼岸,但我们还是天生就觉得,如果再往前走一小步,永久的幸福就在眼前。这种幸福可能是我们通过工作或抽奖而获得的幸运的机会。一旦当前的危机过去,我们就可能认为一切都会更好,我们的问题也会无影无踪。由于梦想总是离我们有一步之遥,我们总是会通过不知疲倦的工作来改善处境。

    2、幸福感

    谚语“满意=表现-期望”就抓住了期望在我们情感中发挥的中心作用。幸福和悲哀是源自我们所想和我们所得之间的区别。

    只要朝好的方面改变,就会带来幸福,不管绝对水平是怎样的。在物质条件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建构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更加幸福。

    所以应该明白这样几点:第一,绝对水平对幸福感的影响很小。第二,我们喜欢取得进步。第三,期望起着关键作用。所以,为了快乐起来,我们应该尽量把生活构建得具有一种上升之势。我们要制造一些条件和期望以使意外之事显得积极。

    另外,成功而不是懒散,让人们感到开心。具体而言,“心流”这个术语常被用来总结那些令人愉快的情景。在能够控制环境、能利用其技能来达到明确而有挑战性的目标的时候,人们会感受到这种心流。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们会暂时忘了自己,甚至会感觉到时间也放慢了步伐。

    我们什么时候能达到心流状态呢?在不同的领域,包括性爱和运动,只要我们感到游刃有余,都可以产生这种积极的时刻。其中有个矛盾就是人们在工作的时候比在闲暇时更容易感到心流。但奇怪的是,即使人们在工作的时候感受到了心流,他们还是想如果不工作的话可能会更开心。

    因此,虽然我们认为自己应该更喜欢喝大瓶的饮料,但是在娴熟地朝可以达到的目标前进的时候,我们会更加快乐。我们的情感系统就是被设计出来鼓励我们工作的。为了促进其目标的实现,基因使我们生来就偏爱进步和成就。

    第四、社会是心理的最终归属

    1、语言:语言决定了人对世界的认知

    语言影响我们思维的地方,是在于抽象概念、大逻辑,比如像法律、自由、尊严。但是,反映我们人类直接感官体验的具体概念,比如像是山川、雷电、雪花等等,我们的思维则较少受语言的影响。多学一种语言就能让自己的大脑多一种思维方式。

    2、媒体也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麦克卢汉指出——媒介即信息。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决定了信息的样式和内容。媒介可以改变信息的样式,甚至改变了信息的内容。对于我个人的重要启示在于,以前我自己是绝对的电子数码控,总喜欢鼓捣各种电子设备,以期望我自己的“生产力”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但是,不同的信息媒介(比如纸或事iPad)都会对我自己的思维造成影响。过分抢到信息媒介,则使得自己丧失了自我。根据生产力的定义: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主体是人。人是万物的尺度。以我为中心,让各种设备和工具为我所用才能真的让生产力得到最大发挥。

    3、网络

    一个人的能力/成就大小与这个人的网络高度相关。 网络不仅仅包括认识的人,还包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经过的事。 这个网络如果是扩张状态的,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富有。如果这个网络是定型的,甚至是坍缩过程中的,即使有钱,也没有用。

    从上面的角度就可以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1. 多结交(而不仅仅是认识)有价值的人。

    2. 多读书:新进展(论文)、新思想(书籍/得到)、现有的书可以用来备份检索、Kindle收藏

    3. 多经历:新的一年可能无法旅游,但可以整理一下自己以前的游记(比如英国)

    4. 多写作:写作就是整理自己思路与外界沟通最好的手段。写文章也跟拼乐高积木一样,一点点完成。先制作一个小小的乐高积木块,然后再把这一个个乐高积木拼接起来就能形成自己的“弗兰肯斯坦”。

    六、做笔记

    边读边记笔记的方法过于耗费时间,并不适合平时工作十分繁忙的读者。相比之下,刚读完一本书后即刻用几页纸整理要点的方法就非常实用。

    1. 将想法直接写在纸上,不需要思考内容和措辞

    2. 归纳要点时不断翻书寻找内容会浪费时间,应该直接整理

    3. 即使一分钟内无法写完要点,也要控制在一分半内

    4. 按照脑中浮现想法的顺序写下笔记的主题

    5. 写完几页后,将笔记摆放在桌上

    6. 将写好的笔记放入文件夹中

    七、阳光底下无新事

    本来各个科学并没什么特殊。很多书也并没有其吹嘘的那么重要,那只是作者的局限视野的妄自尊大。记不住的东西就可以用检索的方式来查找。而能牢固记住的东西,肯定是经常应用的知识。

    以检索方法为例,介绍的再多,跟着学习很多大多也记不住。但是当自己为了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用过一次那个检索策略就会立刻记住并且印象深刻。这可能恰恰反映了人类大脑的特性。构建知识系统的作用仅在于方便梳理和记忆。而需有所用才是学习的关键,换句话说,没有任何实用前景的知识本身就是无用的,最后还是会被大脑遗忘,比如化学键配对等。

    通过观其大略的方式了解其知识边界,然后对知识边界进行拓展,而这需要努力和勇气。

    最后、从心所欲,不逾矩

    ……,对待爱情,她有时比孩子还天真——她先设法挖掘出自己情感的最高潜能,再去要求别人,如果对方达不到她的预期,没关系,我再换一个便是。情欲被过早开发的人身上都有这股子蓬勃劲。他们一早就尝到甜头,往往把一生的目标都设定为让这个甜头重现。好莱坞的黄金时代里,毁于情欲的明星多过羊毛,但唯一被蓬勃的情欲滋养而不是摧毁的,只有伊丽莎白* 泰勒一位。 各色迥异的男人如云烟般匆匆而过,她从始至终都是舞台上完美无缺的主角。

    “我最欣赏泰勒的地方,就是她从不故作清高。华服珠宝她要,名利她要,钻石她也要,而且还要最大颗的,可这有什么错呢?她能收养小孩帮助癌症患者,她也可以对不喜欢的记者骂脏话。这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她就是这样凛冽的女人,凛冽得让人感到真实。”真实有多可贵?

    我们都是同一个国度的公民,这个国度叫欲望。在这个国度里,有些人连真实片刻都做不到,而她真实了一生。

    ——本段文字是我最崇敬的一位老师偶然发给我的,用于对“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注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疫间杂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cu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