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理智与情感》:在讽刺意味中体味女性正确的婚恋观

《理智与情感》:在讽刺意味中体味女性正确的婚恋观

作者: 桸夏 | 来源:发表于2024-06-27 09:12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

                 

                    简•奥斯丁

    古今中外的讽刺小说,语言大多犀利,用嘲讽的表现手法,夸张或白描等艺术手段,将需要揭露的人和事物的丑陋撕破给人看,讽刺意味浓厚,让读者从中悟出作者希望表达的思想、主题与哲理。

    英国作家简•奥斯丁堪称冷幽默大师,她的作品文笔风格独特,语言讽刺幽默,心理描写细腻,人物形象生动,叙事节奏明快,极具艺术魅力,读来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简•奥斯丁生活的时代,流行的是假浪漫式的无聊伤感文风。简•奥斯丁没有随波逐流,她独辟蹊径,小说以英国田园生活为主,围绕体面人家没有丰裕嫁妆的淑女的婚事为题材展开,以喜剧开头,情节跌宕起伏,又以喜剧收尾。用现实主义的风格打破了英国文坛长久压抑的氛围,推动了英国文学的进步。

    简•奥斯丁从十二三岁开始写作,《理智与情感》是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是《傲慢与偏见》的姊妹篇,奥斯丁于二十二岁完成《傲慢与偏见》之后开始这部小说的写作。这两篇小说最初皆为书信体,后期改为长篇小说出版。

    长篇小说《理智与情感》,以绝妙的讽刺笔触,通过对人物客观地描绘,不仅嘲讽鞭挞了那些自私自利又虚伪的贪婪者,抨击了当时以男性为财产继承者的社会制度,也探索了在男权主导社会的环境下女性在追求社会地位以及婚恋中,理性与感性平衡的重要性。

    作者初期创作这部小说时,书名为《埃利诺与玛丽安》,讲述的是达什伍德家在遭受家庭变故以及对待婚恋问题时,大女儿埃莉诺和二女儿玛丽安对待事情与解决事情的态度截然不同,埃莉诺是理性的代表,不愿被冲动摆布,而玛丽安代表着感性,放任情感去支配行为。

    姐姐埃莉诺“拥有极强的理解能力,而且遇事头脑冷静,虽然只有十九岁,却堪当母亲称职的顾问”,“埃莉诺心地善良;——她生性富于爱心,感情强烈;不过她知道怎么驾驭它们;这门学问她母亲尚有待学习,而她的一个妹妹则断然拒绝受教。”“玛丽安的能力在很多方面都跟埃莉诺不相上下。她通情达理、聪明伶俐;可是在任何事情上都过于急切;她的悲伤,她的欢乐,都全无节制。她为人大方,友善亲切,妙趣天然,她一切都好,只是不够稳重谨慎。”

    简•奥斯丁创作意图非常明确,为突出主题,直接将《埃利诺与玛丽安》更名为《理智与情感》,一针见血。

    达什伍德一家在男主人去世后遗产归前妻的儿子继承,而继室妻子和三个女儿在对长辈全身心地付出后反而变成寄人篱下,生活一落千丈,经济拮据,最后被迫不得不远走他乡自立门户。

    大女儿埃莉诺与稳重的世家子爱德华低调默默相恋,二女儿玛丽安与热情帅气的年轻绅士威洛比一见钟情,迅速陷入热恋中。姐妹两人的恋情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都曲折复杂,但埃莉诺与爱德华终成眷属,而玛丽安在追寻深爱着的威洛比时却惨遭拒绝,在经过痛苦的洗礼之后迅速成长,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良配。

                      诺兰庄园

    美丽的诺兰庄园位于萨塞克斯郡达什伍德家族地产正中央,达什伍德家族祖祖辈辈居住于此并代代相传。

    亨利•达什伍德在其叔叔去世后继承了全部产业。他的叔叔终身未婚并无子女,老年时在亨利•达什伍德和现任妻子以及他们三个女儿的精心照料及体贴入微的陪伴下享尽天伦之乐,过得非常幸福。

    然而这位老先生离世前定下遗嘱,要求亨利•达什伍德将全部产业代代传承下去,必须传男不传女。

    亨利•达什伍德和前妻育有一子,这个生活在伦敦的儿子约翰早已成家,他本已承继了母亲的遗产,又有妻子带来的丰厚嫁奁,生活已经十分富有。

    约翰平日里只是带着他那本已四岁,智商和行为却只有两三岁、没甚教养的儿子来过诺兰几趟,便取得诺兰庄园的主人,那位老先生的欢心,得到了家族产业的全部继承权。反倒是尽心陪伴照顾老先生,给这位老先生以幸福晚年的亨利•达什伍德那宅心仁厚的现任妻子,以及他们三个德行兼备的女儿,如果在亨利•达什伍德离开人世后生活堪忧。

    乐观的亨利•达什伍德原本想自己正值壮年,可以从产业的出息中每年积攒不少财富以改善妻女的境况。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只比他叔叔多活了一年。

    亨利•达什伍德去世后,儿子约翰一家立即从伦敦迁到诺兰庄园接手产业,达什伍德太太和三个女儿马上从主人身份变作客人,寄人篱下。约翰虽然在父亲临终时答应好好照顾继母和三个妹妹,私下里想着可以每年给她们三千镑的补贴,但在妻子的谆谆诱导下,逐渐降到不仅分文未出,最后反倒还眼馋继母和妹妹那些精美的瓷器餐具。

    面对继子夫妇的逼迫,达什伍德太太和二女儿玛丽安只顾沉浸在失去丈夫和父亲的悲伤中不能自拔,三女儿玛格丽特年龄太小,只有十九岁的大女儿埃莉诺在悲痛中仍保持着理智和冷静,独自撑起一家的大小事务。

    在等待选择合适的租住地的时间当中,家中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约翰的小舅子爱德华。爱德华是一笔巨额财富的既定继承者,不过最终的继承权需要其母亲来决定。他的母亲希望他混迹上流社会出人头地,但爱德华并无追名逐利的兴趣,他是一个善解人意、襟怀坦荡的小伙子,在诺兰庄园生活的这段时间里,和埃莉诺暗生情愫。

    在约翰妻子含沙射影的辱慢下,达什伍德太太从原来众多的仆人中只挑选了三个仆人,带着三个女儿离开了诺兰庄园,搬到了她的一个亲戚提供的德文郡的一处租金便宜的乡间小别墅,该别墅远离诺兰庄园,正好可以远离那些冷酷无情的亲属。

                          巴顿

    达什伍德太太和三个女儿的新居位于德文郡的巴顿村,这座乡间小别墅虽然比不上曾经的诺兰庄园,但好在四周山峦环抱,牧草丰美,林木葱茏,风景怡人。而且房屋前面视野开阔,可以一直望到山谷外的原野。

    房东米德尔顿爵士一家住在离小别墅不远的的巴顿庄园,米德尔顿爵士非常热情好客,他的妻子米德尔顿夫人虽然生性冷淡,但也对达什伍德一家照顾有加。他们经常在夏季组织户外冷餐会,冬季举办家庭舞会,邀请朋友们来一起玩。

    玛丽安的音乐才华在聚会上得以体现,她的钢琴技艺以及歌喉吸引到米德尔顿爵士的一位朋友,三十五岁的布兰登上校的注意,他对音乐的喜爱虽未达到与玛丽安唯一心意相通的地步,但与周围其他人相比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不过,在美丽多情的十七岁少女玛丽安看来,三十五岁的男人已经年事已高,早就丧失了敏锐的情感和精雅的欣赏能力,布兰登上校在她心中并未存留足以让她动心的份量。

    她们一家来到巴顿已经一段时间,但爱德华却并未如期前来拜访。冷静理智的埃莉诺虽然内心渴望见到爱德华,但她却克制着从不提起。反而是多情善感的玛丽安一心替姐姐着急,认为姐姐凡事太过理智克己。

    一天早晨,阵雨间歇,阳光初露。经历过连日来阴雨天气被困在家中烦闷不已的玛丽安和玛格丽特去爬山,姐妹俩在野外醉人的新鲜空气和风景中忘乎所以,不顾阴晴不定的天气越走越远。然而天公并未怜香惜玉,倾盆大雨兜头浇下。广阔的丘陵中没有丝毫可避雨之处,二人惊急之下冒着大雨从山坡上向着自己家的方向直冲而下奔跑。玛丽安奔跑中摔倒在地,玛格丽特却由于惯性停不住脚去扶她的二姐,照直冲下山去。

    玛丽安摔倒时崴到了脚,又痛又急之时,一位手拿猎枪带着猎狗的绅士恰巧经过,伸出援助之手抱起她径直送回了她们的家里,在安顿好玛丽安后稍做寒喧随即冒着大雨告辞而去。

    距乡间别墅不远处山谷外有一座艾伦厄姆府,府里居住的是一位深居简出的病弱老夫人史密斯太太。玛丽安巧遇的这位名叫威洛比的年轻绅士是史密斯太太未来的财产继承人,每年会来艾伦厄姆府小住一次。

    由雨中崴脚相识的玛丽安和威洛比相熟起来。威洛比看上去完美无缺,安全符合玛丽安心中理想男神的标准。他年轻俊美、风度优雅,热情洋溢,在音乐和文学方面和玛丽安也非常契合。二人认识不久,已经情投意合,在众人面前毫不避讳他们之间的热烈情感。

    在玛丽安和威洛比交往得轰轰烈烈之时,钟情于玛丽安的布兰登上校则沉默寡言,没有表露。他的才能只得到埃莉诺的关注和敬重,埃莉诺从他欲言又止的交谈中隐隐猜出布兰登上校过往有着一段不想轻易提及的情感故事。

    布兰登上校平时除了打理自己的产业,还替居住在国外的姐夫兼管着一座美丽的惠特韦尔庄园。参观游玩这座庄园是米德尔顿爵士众位亲友的向往,但却必须通过布兰登上校的引见才能实现。在计划出游的当天,布兰登上校接到一封来自伦敦的信,上校看完信面色凝重,一刻都没有多待,急忙和兴高采烈已经集齐准备出发的众人道了歉,飞身上马匆匆赶往伦敦。

    众人乘兴而来,扫兴而归。

    在布兰登上校离开大约一个星期之后,威洛比也突然匆匆告别玛丽安及其家人去往伦敦。这样突如其来的离别引起了达什伍德太太和埃莉诺的焦虑和不安,因为威洛比告别时畏畏缩缩的神气、强颜欢笑和窘迫不是一个和情人告别该有的样子。

    玛丽安处于和情人离别深切的悲痛和极度的精神压抑中,每天都避开家人独自待着,不参加集体活动。威洛比走后一直没有写信过来,玛丽安似乎也没有期盼能收到他来信的样子,这更引起她妈妈的惊讶和姐姐的焦灼。

    一周后的一天早上,玛丽安的情绪终于稍稍稳定了一些,接受了姐姐和妹妹的提议,姐妹三人相伴一起出去散步。令她们惊喜的是,散步的路上居然迎来一位不速之客,在诺兰庄园分别后几个月来一直未再见到的爱德华。

    从爱德华口中得知,他并非从伦敦直接过来,而是已经在德文郡的普利茅斯待了两个星期了。此次见面,爱德华情绪很不稳定,总是一脸沉重心事重重的样子,显得矜持缄默,有意无意地会避免和埃莉诺单独待在一起。而且她们发现,爱德华的手指上戴了一个中间缠着一绺头发的戒指,那绺头发的发色看上去很像是埃莉诺的。但爱德华在玛丽安向他提及戒指时脸上却显得难堪,手中无措心神不宁。埃莉诺心里打算,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好好看看那绺头发,确定一下是否就是她的发色才能安心。

    爱德华在巴顿别墅小住了一个星期,最终在达什伍德一家的热切挽留下执意告辞而去。埃莉诺克制着离别的悲伤,所有事务照常进行,没有丝毫影响到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

    热心的米德尔顿爵士和他同样热心的岳母詹宁斯太太出门访亲,在刚和两位斯蒂尔小姐攀上远亲后,立即邀请了两位小姐来家做客。姐姐安妮年近三十,相貌平平,其他方面也无任何过人之处;妹妹露西二十二三岁,模样俊俏,目光机灵,尽显精明。言谈中,露西隐隐表现得似乎对达什伍德一家的事情了如指掌。

    露西极力与埃莉诺靠近,尽力让埃莉诺相信她将埃莉诺视为知己。独处时,露西告诉埃莉诺,她和爱德华相识于普利茅斯的朗斯坦普尔的舅舅家,而前段时间爱德华在拜访达什伍德一家前的两个星期就住在她舅舅家里。她说已于四年前在舅舅家和爱德华私订终身,她拿出身上私藏着爱德华送给她的小像,展示了爱德华写给她的私信,并表明爱德华手上佩戴的戒指是她所送,当然,戒指上的头发也来自于露西。将实情和盘托出后,露西请埃莉诺为她保密。

    尽管埃莉诺内心不愿相信露西所说,但她明白,所有一切都证明,露西说的是实情。虽然埃莉诺表现得相当平静,但内心却波澜起伏,隐藏着深深的苦痛,她无比震惊,倍感屈辱。终于在剩她一个人独处时,她才得以静下来思前想后,尽情悲伤难过。

    埃莉诺在认真思索之后,虽然对露西的诚实并无多大信任,但也明白爱德华和露西之间的婚约应该是真实的。而露西主动对自己谈及此事,只不过是向自己宣示她对爱德华的优先权。

    四年前爱德华还年轻,对露西只不过是因对其美貌和温顺的一时痴心迷醉,在往后的四年间,他增长的见识和开阔的眼界都能让他清楚看到露西在教养上的种种欠缺。而露西在这四年间,在其所处阶层的生活中,就连曾经存有的一丝天真淳朴也已荡然无存,他们二人之间的差距只能越来越大,一目了然。再结合前期爱德华的种种表现,她相信爱德华现在对露西并无爱情,他对自己的感情才是真实的。只是露西不会对爱德华放手解除婚约,想着爱德华要与一个徒有其表、没有内涵、人品低下的女子结婚,还有婚后他可能在婚姻里遭受的痛苦,埃莉诺反而开始为爱德华的处境担忧起来。

                          伦敦

    米德尔顿爵士一家准备带着安妮和露西姐妹回伦敦过冬,爵士的岳母詹宁斯太太准备先行出发,她邀请了埃莉诺和玛丽安同行,去伦敦她的家里做客。玛丽安对于伦敦之行欣喜异常,热情高涨,她去伦敦的目的显而易见,肯定要去寻找威洛比。埃莉诺却对此行反应冷淡,然而她虽不愿同行,但在母亲对此事的大力支持下,只好接受邀请陪着玛丽安随同詹宁斯太太一起去了伦敦。

    一到伦敦,玛丽安就开始给威洛比写信。然而等了几天,威洛比还是杳无音信,不仅没有见到本人来访,连他的回信都没有收到。布兰登上校却每天来访,毫不掩饰对玛丽安的爱慕之情,但玛丽安却有意躲着上校,对上校的情意视而不见。

    埃莉诺和玛丽安在陪同米德尔顿夫人参加一个晚会时,遇上了威洛比。威洛比和一个时髦的年轻小姐在一起,面对她们姐妹时显出窘态,只是与埃莉诺稍作寒暄,似乎有意避着玛丽安,和曾经在巴顿时对待她们热情有礼侃侃而谈的他判若两人。这次会面让玛丽安痛苦万分,也让埃莉诺焦虑难安。

    第二天,玛丽安终于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收到了威洛比的来信,他还将玛丽安这段时间给他写的信以及在巴顿时他向玛丽安讨要的一缕头发一并退了回来。信上威洛比为自己曾经引起玛丽安对他感情上的误解道歉,并声称自己早已心有所属并即将完婚。此时,埃莉诺才明白威洛比从不曾给过玛丽安承诺,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情感玩家。

    布兰登上校对玛丽安的情况十分牵挂,为了让玛丽安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他对埃莉诺道出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

    布兰登上校有一个和他同岁的青梅竹马的表妹伊莱扎,她从小父母双亡,继承了一大笔财产,布兰登上校的父亲是伊莱扎的舅舅兼监护人。伊莱扎的心灵和长相都和玛丽安极其相似,布兰登上校和伊莱扎从小心心相印,然而上校父亲为了拯救负债累累的家族产业却逼迫伊莱扎嫁给了长子——布兰登上校的兄长。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非常痛苦,伊莱扎受尽虐待后选择了出轨和堕落,并且失去了财产。

    布兰登上校因为曾经准备在伊莱扎和他兄长结婚前携其私奔而被其父亲放逐。三年后,他回来终于找到离家的伊莱扎,发现她的生命已经到了终点。临终前她将自己和情夫三岁的私生女委托给布兰登上校,因上校未婚,不方便照顾小伊莱扎,只好将她寄放在学校。五年前布兰登上校的兄长去世后,他继承了家产。三年前他将十四岁的小伊莱扎接出学校交给专人照管。然而一年前,小伊莱扎却受一同生活的女孩的影响一起出走,突然失踪了。布兰登上校担惊受怕,四方寻找未果,每天受着深深的煎熬。

    就在上次上校准备带领众人游览惠特韦尔庄园那天,接到了小伊莱扎的亲笔来信,告知自己怀孕被人遗弃,处于无家可归、孤立无援、举目无亲、万分悲惨的境地,而她连那个遗弃他的人具体在哪里都不得而知。所以上校在接到信后一刻不敢耽搁就赶往小伊莱扎身边,得知那个遗弃者就是威洛比。为此上校曾约了威洛比进行决斗,二人谁都没有受伤,因此这件事也只是个秘密。

    玛丽安在听说了布兰登上校讲的故事后,情绪开始慢慢稳定,但悲愁却丝毫未减。不过,她对上校的态度有所改观,不再有意回避,对上校也有了尊重。

    玛丽安在埃莉诺的陪伴以及悉心照料下,身心慢慢开始恢复,逐渐又接受并开始了参加社交活动。此时,她们的哥哥约翰•达什伍德一家和爱德华也来到了伦敦。

    约翰•达什伍德夫妇对结交富有的詹宁斯太太及米德尔顿爵士一家兴趣高涨,连带着对住在米德尔顿爵士家里的斯蒂尔姐妹安妮和露西都被她们爱屋及乌热情抬举。这使得安妮和露西产生错觉,以为约翰•达什伍德夫人范妮和她母亲费拉尔斯太太真心对她们感兴趣。于是安妮得意忘形,将露西和爱德华私自订婚的秘密炫耀给范妮,结果遭自范妮失心疯般殴打驱逐。本来范妮和她母亲费拉尔斯太太正在谋划为爱德华求娶莫顿爵士家有三万镑财产的莫顿小姐,没想到被身无片瓦不知趣的露西横插一杠,母女俩怎能不暴跳如雷。

    爱德华虽然此时对露西已无爱恋之情,但他信守承诺没有毁约,坚定要娶露西为妻。这样的态度更加激怒了他母亲费拉尔斯太太,他母亲随即将他放逐,断绝了关系,又马上将原来确定的长子爱德华的财产继承权转授给二儿子,那个花花公子罗伯特,而且财产继承立即生效。罗伯特突然被天上掉下的大馅饼砸中,瞬间拥有了巨额财产的自主权。

    在爱德华陷入困境之时,热心的布兰登上校雪中送炭,为他谋得一份德拉福教区长的职位。

    玛丽安经过痛苦的洗礼,坚强理智了许多。在爱德华和露西的事件中,她得知姐姐埃莉诺因避免亲人跟着担心焦虑而一直独自默默承受着痛苦,同时还在全心照顾着自己,心里更加感激姐姐为她的付出。姐妹俩决定离开伦敦回到巴顿的母亲身边去,但路途遥远,旅程非她们二人独立能够完成。恰好詹宁斯太太的二女儿夏洛特生完宝宝后要去克利夫兰庄园过复活节假期,夏洛特有着和她母亲一样的热情好客品质,她邀请母亲和埃莉诺、玛丽安姐妹一同前往。因着克利夫兰离巴顿已经比较近,虽然这比她们从伦敦直接回巴顿多耽搁几个星期,但也比姐妹俩单独行动旅途可能遭遇诸多困难要好得多。

                      克利夫兰

    在克利夫兰庄园的日子里,玛丽安还是有些郁郁寡欢。这里接近威洛比在萨默塞特郡的乡村宅第库姆大厦,此时,威洛比和他的新婚妻子就住在那里。玛丽安一个人随心所欲地四处漫游,一边悲欣交集、满怀柔情望着库姆大厦的方向,一边感受着乡间生活自由自在的乐趣。

    玛丽安几次不顾雨后寒冷潮湿独自外出散步,走到庄园的边界荒凉处,那里草高树茂,她的衣服鞋袜被草木上的雨水打湿,然而年轻的姑娘却无视这些损害身体的因素,居然还席地而坐。这些不当行为让她患上了重感冒,刚开始以为吃些药睡一觉就能痊愈,然而两天过去病情却越来越重。埃莉诺几乎寸步不离守在妹妹身边,在玛丽安病情加重神志不清口中直喊母亲时,埃莉诺看着情况不妙,决定请布兰登上校帮她去巴顿将母亲接到克利夫兰来。

    好心的詹宁斯太太不顾自己被传染的危险,和埃莉诺一起照顾着重病的玛丽安。在众人都几乎失去信心时,玛丽安挨过了险关清醒了过来。当晚,玛丽安在已脱离危险但仍虚弱的沉睡中,埃莉诺等待着母亲的到来。她需要在和母亲一见面时马上传达玛丽安脱离危险病情稳定的消息,以免母亲惊恐担忧。出乎预料的是,埃莉诺等来的第一个到达庄园的人,竟然是威洛比。

    在威洛比的恳求之下,埃莉诺接待了他。威洛比是在从米德尔顿爵士口中得知玛丽安重病可能不治的消息之后,当天早上八点从伦敦马不停蹄地赶到克利夫兰来的,为的是解释清楚当初和玛丽安之间交往的所有真相,并通过埃莉诺向玛丽安表达歉意,希望求得玛丽安的宽恕。

    威洛比属于自己的财产不多,但他的花销却一直很大,欠下大批债务。虽然他是艾伦厄姆府的史密斯太太财产的继承者,但这件事却遥遥无期且充满变数。所以威洛比一直想娶一位有钱的小姐改变自己的困境。从和玛丽安开始交往起,就没有和她结婚的打算,只是享受着和年轻貌美又有才华的玛丽安在一起的开心快乐。但在后期交往中,他逐渐爱上了玛丽安,萌生出向她求婚的想法。

    而就在他下定决心第二天向玛丽安求婚时,他对伊莱扎始乱终弃的事传到史密斯太太耳中,老夫人要求他娶伊莱扎,否则他将失去继承权。威洛比没有答应史密斯太太的要求,被老夫人逐出了家门。威洛比在权衡之下,决定牺牲他和玛丽安的爱情,去向现在的妻子求婚,以解脱经济困境。

    玛丽安到达伦敦后给威洛比写的信以及曾经赠予他的头发,都被威洛比现在的妻子索菲娅,当时还只是他的未婚妻发现了,索菲娅知道威洛比并不真心爱她,嫉妒心使她逼着害怕失去获得拥有金钱机会的威洛比抄写了她以威洛比的名义写给玛丽安的绝交信。

    埃莉诺看着这样一个原本生性开朗诚实、多情善感,外表和才华样样出众的人,只因养成懒散、放荡和奢侈的习惯,他的挥霍和虚荣使他变得冷酷自私,结果他的心灵、品格和爱情及终身的幸福全部成了牺牲品。他在害怕贫穷时牺牲了爱情,为了金钱奔向了现在的婚姻;却在拥有金钱的无爱婚姻中被曾经舍弃的爱情占据了全部身心,他一手造成的错位生活已成为他的不幸。

    送走威洛比半个小时之后,埃莉诺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母亲。在达什伍德太太一进门的那那刻,埃莉诺就马上给以为女儿玛丽安已经病故的母亲吃了一颗定心丸。达什伍德太太经历了惊惧转惊喜的过程,快乐得无以复加。激动得拥抱着埃莉诺,同时不忘握手感谢着雪中送炭不辞辛苦将她接来的布兰登上校。

    精神大为好转的玛丽安见到母亲后更加心满意足,在母亲的守候下继续安静卧床休养。在母亲和埃莉诺单独待在一起时,达什伍德太太告诉埃莉诺,布兰登上校亲口告诉她自己爱上了玛丽安,他对玛丽安怀有真挚、温柔、忠实的情感。母女二人肯定了布兰登上校的高尚人品,达什伍德太太也真诚地表达出对布兰登上校拥有不菲财产的满意,希望能够有机会促成玛丽安和布兰登上校的婚事。

                        德拉福

    在玛丽安的身体恢复到可以承受旅途劳顿之时,母女三人辞别詹宁斯太太和布兰登上校启程回到了巴顿别墅。

    玛丽安在经受爱情不幸和重病危险的洗礼之后,整个人都脱胎换骨般地成长了。她的内心变得坚韧成熟,生活积极向上,对待他人更加友善热情。

    埃莉诺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向玛丽安和母亲转达了威洛比的自辩。玛丽安重新审视了她和威洛比之间的感情,意识到即使当初威洛比和她结了婚,他们的婚姻也不会幸福,在威洛比心中,他人的幸福永远都不值一提。因为威洛比的自私,他在得到爱情后,又会因生活拮据而厌弃虽然拥有爱情但却贫穷的婚姻。至此,玛丽安对于这段已经逝去的爱情更加释然了。

    一家人恢复了安静而劲头十足的生活,埃莉诺得以有空理理自己迫切想知道爱德华音信的心情。

    一天,偶然从仆人口中传来爱德华似乎已经结婚的消息。这个消息对于关心热爱着姐姐的玛丽安如同惊雷,她看着痛苦万分的埃莉诺,心疼到对自己的神经失去了控制。达什伍德太太这时才意识到长久以来只顾着关怀照顾尽情表露自己情感的二女儿,却忽略了同样因感情受伤而痛苦的大女儿,只因埃莉诺不希望家人因为她而担忧焦虑,一直在理智地控制着自己的情感独自默默承受。

    在满心焦急等待朋友们证实爱德华的婚讯之时,埃莉诺等来了爱德华本人。故人相见的尴尬中,她们惊喜地听到爱德华恢复了自由身。极具戏剧性的原因是,在替代爱德华拥有财产继承权的弟弟罗伯特去劝露西与爱德华解除婚约,以达到从他眼中万分看不上的露西手中解救其哥哥之时,却在不知不觉中入了露西的坑。已经继承财产拥有自主权的罗伯特不用提请母亲同意,和露西一起来个先斩后奏,突袭结了婚。生米已煮成熟饭,露西才以弟媳的身份写信告知了爱德华,她有权从一个不爱她的人身上收回自己的爱情。

    幸福来得太过突然和猛烈,埃莉诺长久以来控制着的情感喷涌而出,幸福的泪水肆意奔流。

    故事的情节出现了反转,但故事的结局却似乎有些老套,不过老套的结局才可以让所有人都获得幸福。

    埃莉诺和爱德华结了婚,在德拉福的领主布兰登上校的帮助下将家安在了爱德华任职的德拉福教区的牧师公馆,成了詹宁斯太太曾预言的世上最幸福的一对儿。

    玛丽安对爱情有了正确的分析和认识,对品德高尚又深爱着她的布兰登上校产生了恋情,在众人的撮合下,如其母亲达什伍德太太之愿,终于成为幸福的布兰登太太,做了德拉福领主庄园的女主人。

                  婚恋观的典范

    本书中,埃莉诺是奥斯丁心中的理想人物,知书达理,优雅理性,善于克制情感。她的做法更倾向于维护既定的社会秩序,在其中寻找更好的生存机会。而情感外露的玛丽安,心高气傲,敢说敢为,不遵守传统规范,敢于反对伪善的社会习俗,这样的品格也难能可贵。

    小说通过埃莉诺与玛丽安姐妹俩的爱情婚姻故事,展示了两人性格的对比,塑造了有着正确人生观、明事理的姐姐这样的理想女性,在曲折的情感与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冷静观察,忍辱负重,理智处事,得以同心爱之人奔赴幸福的婚姻;也让做事冒失、不懂节制情感的妹妹在婚恋中吃了苦头之后清醒过来,开始慎重对待自己的婚恋问题,最终得到美满的归宿。

    奥斯丁通过这篇小说,告诫处于恋爱中的女子,在与男友交往的过程中,应秉承理智审慎的态度。如果遇上条件优越却用情不专的男子,轻易付出全身心的情感,往往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从这个角度来说,《理智与情感》不失为一部当时指导女性婚恋的典范,即使于二百多年后的今天,对当代婚恋中的女性也有着积极现实的教育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智与情感》:在讽刺意味中体味女性正确的婚恋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fe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