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读书
见于《理智与情感》的简奥斯丁的爱情思考

见于《理智与情感》的简奥斯丁的爱情思考

作者: 央然NANA | 来源:发表于2018-12-03 10:41 被阅读38次

    以书观人,奥斯丁通过《理智与情感》透露出的价值观应该是建立在有见识和真诚基础上的理智与情感其价值才是历久弥新的。

    读了一些书我发现 女作家擅写与自己生活相似或相同题材的东西 换句话说她们无法将可见的具象的事物转化为抽象的实质性的东西 也就是想象力明显匮乏。(当然不是所有)不过能体察生活,获取美感这点就很棒了 就足以脱离匹妇之列了。而奥斯丁的作品究其本质而言,更接近于总结式思考。

    回到《理智与情感》上来,在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理智,什么是情感,两者是否可以分离?大多数人的观点应该是埃莉诺是理智的象征,玛丽安是情感的象征。的确,从她们的表现来看,我也倾向于此。可是,我们忽略了一点:理智与情感是不可分离的。理智是情绪内敛,情感是情绪外放。所以只能说埃莉诺是由理智主导行为的,而玛丽安则是由情感主导行为的。

    埃莉诺的理智与玛丽安的情感几乎是纯粹的。(当然,绝不可能是纯粹的)这有利于作者展现更为直观的艺术冲突,然而现实中的我们时刻在埃莉诺与玛丽安之间摇摆。

    那值得思考的是埃莉诺是否展示出过情感的一面,玛丽安是否显示出过理性的一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人性本身的复杂性与变化性是既定存在着的。况且优秀的文学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绝不可能是单面的,否则人物就失去了艺术美感,不值得去回味,因此无法流传。

    那么埃莉诺与玛丽安的反主题化个性表现在哪里呢?且不说书中细枝末节的部分,单说给我最强烈的最明显的感触的地方,是结尾。

    当得知露西与爱德华的弟弟结婚时,埃莉诺的反应是这样的。

    埃莉诺一头俯在针线活上,只觉心情过于激动,简直不知道自己待在哪儿。
    埃莉诺再也坐不住了。她几乎是跑出了房间,刚一关上门,便情不自禁得哭了起来。她起先以为,喜悦的泪水永远也止不住了。

    是不是更像玛丽安?

    埃莉诺的情绪外放甚至没有在露西故意透露与爱德华的婚约时展露,而在情人归来时,再也无法抑制心中汹涌澎湃的爱与眷恋。我想起初露西透密时,埃莉诺该是惊疑 惶恐 不安的,但她的自尊与修养(当然还有情敌之间微妙的忌惮与对抗)抑制住了这份恐慌。在此之后,埃莉诺即使表现得异常平静,甚至不在乎。可是,在埃莉诺的心底一直存留着一线希望——只要爱德华与露西未成婚,她就未真正失去爱德华。然而得知真相前的小乌龙(托马斯误将罗伯特认成爱德华,告诉达什伍德一家爱德华已成婚的消息)使埃莉诺乱了阵脚,心急如焚。对于她来说,这是最接近绝望的时候。好在,她的情人爱德华此时归来求婚,失而复得,埃莉诺从绝望的漆黑的洞口被托举,被救赎,情绪的迸发是自然的,因为千万次的克制只是为了他呀。

    再回到玛丽安身上,对于玛丽安的结局似乎有些仓促。(仅用薄薄两页带过)然而,我转念一想,若是长篇大论写下去,倒不是作者没有这个心力,而是冗长的描写会弱化玛丽安的反主题化(理智),达不到妹妹与姐姐互换情绪表现方式的效果。因此,这样的安排是合理且用心的。

    至于为什么要体现姐妹情绪表现方式的互换,则是为了表现历经磨难而愈深厚的姐妹情。小说刚开始,妹妹玛丽安并不认同姐姐的爱情观,并且对爱情存在近乎天真的执念(谁都有预感,这样的执念,必吃苦头)。可是在姐妹结识情人 与情人交往 情场失意的时候,无论姐妹双方处于哪种状态,都毫无保留地去关怀 倾听对方。正是这样的磨合之下,理解与敬意生根发芽了,也为最后的表达埋下了深深的本质的伏笔。

    对于妹妹的最终结果,我还是胜其烦的摘下。

    她如此了解上校的美德——上校对她的一片深情早为大家有目共睹,最后终于也被她认识到了——她能怎么办呢?
    玛丽安天生有个特殊命运。她天生注定要发现她的看法是错误的,而且用她的行为否定了她最喜欢的格言。她天生注定要克服十七岁时形成的那股痴情,而且怀着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友情,自觉自愿得把心交给了另一个人!

    淡如水的笔调,是不是像姐姐了?

    当然,妹妹对布兰登上校态度的根本转变很大程度上是与自己的生大病有关的。一个人在经历肉体上的折磨之后,尤其是生死线上的挣扎,她对事物的认识是发生了变化的。一个人在人生边缘徘徊时,是敏感的,渺小的,脆弱的。此时才能够放下所有的傲慢无礼偏见,才能真正深切体会到情感的力量,才能去感恩。(这也是玛丽安对詹宁斯太太感激的隐因)在这个时候去重新省视布兰登上校并且爱上他,是最合情合理的。

    粗略地说完主角的爱情,我们简单再来看看一些小人物。首先我想说的是露西,对于她为人处世所带来的收益我并不羡慕,也不认为她完成了所谓的阶级跨越有多厉害。相反,我只觉得她可怜,可怜得很——时代的殉葬品。那个时代的英国是尚利的,存在阶级鸿沟。于是,一方面女子以婚配作为保障经济地位 一方面大家长重门第轻感情的现象层出不穷。出卖自我意识,沦为时代悲剧——与书中的大环境何其相似?与露西做出同样选择的是威洛比。不同的是,露西一出场就是完完全全的愚昧 精神空虚,需要用物质去填充。而威洛比的故事发展则是自我意识堕落见证,是更加可悲的,令人心疼的,读来充满对抵抗命运的无力感。这当然不是狡辩,试想,像威洛比这身处诱惑之中且样意志薄弱的人,即使不愿消沉,又能如何?即使是他最后一面的赎罪也是因为自己的不幸,若是他过的幸福呢?(且忽略它是个驳论——灵魂空虚的人没有幸福,只可能存在欲望被满足的虚荣与快感)那么,他会永远……好吧,其实无法忽略。

    一心逐利的露西 威洛比 罗伯特……即使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财富,但并不幸福。

    为什么?

    请再次回到时代导向与自我意识的问题上来,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被丢弃在时代浪潮之中。黄沙漫天,一群人渐行渐远,没有言语滞留,眼眸失神,你试图去呼唤,喉咙处却像经年不用的枯井,嘶哑干涸,你伸手去探,却连黄沙也留不住,你被隔离在无边的孤独与虚无之中,你直想哭。

    像不像我们?

    观书中之人,何尝不是顾己之影?就像楚门的世界中观秀之人,我们笑他们的庸俗肤浅,难道不像被舆论牵制的我们,难道被舆论左右时的我们自我意识不在消亡吗,难道这不是最可怕的事实吗?

    好啦,抱抱你,不吓你了。只要还有自我思考的能力,不为了合群说一些平庸的话,不被舆论指哪儿打哪儿,那么你就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人。像埃莉诺之于爱德华,玛丽安之于布兰登一样,完完全全是出于对这个人的爱意与敬重。因为在良好的家庭氛围 教育环境之中出落的两位达什伍德小姐是拥有见识与真善美的。真诚意味着对感情的负责,见识则意味着对感情的纯粹度,所以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幸福呢?

    最后,再抛一个问题。因为我突然想到奥斯丁在书中说“女方貌美,男方有钱,这是绝好的姻缘。”

    那么如果爱德华与布兰登本身不来自上流社会呢,两位达什伍德小姐是否会爱上他们?

    我的答案是:我不知道!

    钱这种资源之于他们两位来说,绝不仅仅是身外之物,更是千点万滴塑造出的如此的他,那是他们成长的印记,是今日的他之所以是他的支柱。如果被剥夺了,那么故事的结局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过,若是爱德华与埃莉诺 玛丽安与布兰登相爱之后,男方变成穷光蛋,那么女方还会继续爱下去,将自己托付给他吗?

    我想 会的

    不 我坚信 会的

    情感告诉她们,她们爱的是这个人;

    理智告诉她们,她们偏不屈从时代。

    这才是《理智与情感》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编辑于 2018-10-18・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见于《理智与情感》的简奥斯丁的爱情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ne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