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大全
药因用而存,物因置而亡

药因用而存,物因置而亡

作者: 凌风暮雪 | 来源:发表于2018-02-09 22:41 被阅读8次

为何经方中的药物历经千年还能找到?谈谈中医对物种延续的意义

原创 2018-02-04 黄继斌 医师黄继斌

前一段时间,有很多质疑中医的声音,其中一种声音比较别致,应该是向《三体》中的环保主义者伊文斯学习来的,他们主要观点有两个:

一、中医使用动物,植物入药,非常残忍;

二、中医导致了大量物种的灭绝。

这种观点影响了很多小清新,他们很愤怒也很伤感,愤怒于中医用可爱的动植物来入药,伤感于中医导致了物种凋亡。

第一种观点不值一驳,因为只要他们低头看看自己餐桌上的食物,从猪肉,牛肉到大米,再到白菜,芥菜,豆浆,牛奶,就会发现无一不取之于动物或者植物。即使是西药药架上的西药,都经历了大批量小白鼠试验的残忍过程。

第二种观点,则值得研究和正视。

近代以来,确实有很多物种在陆续凋亡,例如澳洲的渡渡鸟,美洲的旅鸽,美国缅因洲海鼬。渡渡鸟的灭绝是因为荷兰人的大量捕食,和对澳洲环境的剧烈破坏;而种群极为庞大,高达50亿只以上的北美旅鸽,它们的消亡,则是由于肉味鲜美,于是陆续成为了美国人的盘中餐,最后一只北美旅鸽叫玛莎,它被美国人圈养起来,每天孤零零地呆在屋顶看看天空,最后于1914年9月1日正午苍凉死去。美国缅因洲海鼬的消亡,则是因为美丽,它们的皮毛细密亮丽,保暖性能极佳,是欧美贵妇的心头好,所以,就被陆续处于剥皮之刑,然后销声匿迹。

这些种族的消失,根本原因不在于不能对这些动物进行利用。实际上,自从人类步入人类纪之后,我们身处的自然,已经是人化的自然,所谓人化的自然,本质即是指自然在实践中不断地变为“属人”的存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也就是说,人当然可以按照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但是对于自然若只知“取”,不知“舍”,那么就会导致对自然的巨大破坏,导致物种的陆续凋亡。

那么中医导致了物种的凋亡吗?

很多人言之确凿地说中医导致的物种的凋亡,但是却举不出实际证据出来。一些人说中国犀牛的消失是因为它的角有药用价值,实际上是因为犀牛皮在古代是各国制造盔甲的工具,犀牛皮是冷兵器时代的军人装,《国语》中即有“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的记载。大规模地战争对犀牛需求巨大,最终导致犀牛成为数量稀少的脆弱族群,最终由于环境的变迁,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还有一些人举了铁皮石斛,珍贵毒蛇的例子,实际上,正是因为它们是珍贵的中药材,所以陆续实现了人工种植和养殖,与中医实现了“共生”。举目四探,中国四处散布着铁皮石斛种植基地,人工种植的实现是对野生种群的真正保护,因为人工种植出来的药材更加廉价和易得,这些人工种植基地不但使得铁皮石斛的种群能够延续下去,也使得很多地方农民的生活有了生机。

当然,相对于铁皮石斛,三七,丹参,太子参,党参,山药,大枣,栀子,甘草这些植物,阿胶、斑蝥、穿山甲、冬虫夏草、蛤蚧、全蝎、蟾蜍、林蛙、水蛭、毒蛇等动物的养殖药困难得多,但是在一代代中国药农的精心研究下,斑蝥,蛤蚧,全蝎,蟾蜍,林蛙,水蛭,海马,水蛭,部分稀有蛇类等等珍贵药材都已经实现了人工养殖,麝香,牛黄等等已经实现了人工合成[1],即使是养殖最为困难的穿山甲,中国也有资金不断流入进行研究,也有了若干养殖基地[2]。人工水蛭养殖

可以想象,这些珍贵而稀有的动植物,若不是因为与中医已经实现了共生,任凭伊文斯这样的环保主义者狂喊疾呼,煽情演绎,也不会有资金流入去对这些动植物去进行保护,这些脆弱的族群只有一有风吹草动,很容易就随环境的变迁而摧枯拉朽地消亡。

在人类纪,在人化的自然中,动植物只有与人类实现了共生,才不会有种族消亡之虞。虽然我们每天捕杀鸡,牛,羊,但是我们不必担心它们会消失。而猫,狗之类的宠物,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不但不会消失,其族群还在不断扩张。

所以回过头来,对于《伤寒杂病论》中206种药物,为何历经两千多年依然存在,不但够中国人使用,还够韩国人,日本人使用,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不会再惊讶。

一、是因为,中国先贤很早就注意到了对环境的保护,与自然共生,例如,《周礼》 云 : “春田用火 ,此国家大搜之礼也。若民间焚山林则有禁 ,以蛰虫已出故也”。《逸周书·文传解》:“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麝不卵,以成鸟兽之长。 畋渔以时,童不夭胎,马不驰骛,土不失宜。”

可见先秦时代,华夏即已经有了 “禁止焚烧山林”,“非时不得滥伐植物,狩猎”的禁令,不会像初入美洲,澳洲的欧罗巴人一样,将一个个庞大的动物族群食之殆尽。到了汉代,相关法令逾加严密,《四时月令五十条》等法规以法律诏书的方式,要求人事活动和社会生产都应与自然四时的规律相匹配,对如何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做了明文规定,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3]。

二、是因为中国很早就实现了对常用中药的规模化种植,例如现在大热的“附子”,很早就实现了人工种植,北宋杨天惠的《彰明附子记》即云:

生机盎然的附子种植基地

绵州故广汉地,领县八,惟彰明出附子。彰明领乡二十,惟赤水、廉水、会昌、昌明宜附子。总四乡之地,为田五百二十顷有奇,然秔稻之田五,菽粟之田三,而附子之田止居其二焉。合四乡之产,得附子一十六万斤已上。然赤水为多,廉水次之,而会昌、昌明所出微甚。

可见当时附子的种植,已然规模化了,从那一刻起,附子这个物种就再难消失,因为它已经和中医彼此相依。

[1]杜延佳 ,李志成,等. 药用动物的养殖与可持续利用 [J].吉林中医药,2017(37)10:1018-1021

[2]唐松元 , 段文武 , 黄兴国 , 等 . 穿山甲资源现状和人工养殖对策及发展前景 [J]. 湖南林业科技 ,2012(3):75-77

[3]谢继忠. 敦煌悬泉置《四时月令五十条》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渊源探析[J]. 农业考古, 2015(6):122-125.

摘选自:医师黄继斌

相关文章

  • 药因用而存,物因置而亡

    为何经方中的药物历经千年还能找到?谈谈中医对物种延续的意义 原创 2018-02-04 黄继斌 医师黄继斌 前一段...

  • 因财而聚,因财而亡

    孔子曰:君子合而不谋,小人谋而不合! 今天观影杀出侏罗纪电影,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科考队发现了一个独立岛,想...

  • 因疫而亡

    假如 突然告诉我 得了中x病毒 我就考虑活下去 有几成把握 硫酸羟氯喹 阿奇霉素片 当然要吃 我 还是要挣扎一...

  • 因何而亡

    吕布武功超群,"死"在不忠诚;袁绍一手好牌,"死"在见利忘义。 优势解决了"生"的问题,而短板却是"死"的重要内因...

  • 哲学之光,文明之路。

    万物循其理而存,人类因思辨而识。识而明理,明理而存,存而有识,文明递进之道。学问自远古而传,新论因新时而生。有传而...

  • “辛亥思辨堂”开设通告,欢迎过来一起“热脑”。

    万物循其理而存,人类因思辨而识。有识而明理,明理而人存,人存而有识,文明递进之道。学问自远古而传,新论因新时而生。...

  • 《恶意》因恨而亡

    一直以来都偏爱嫌疑推理类小说,东野圭吾也一直是我很喜欢的作家。相比于东野圭吾的其他作品,这本书给人一种更加强...

  • 刘伯温因何而亡

    刘伯温本名叫刘基,朱元璋手下第一谋士,心思缜密,运筹帷幄,在朱元璋统一天下的战争中,他起了不可估量的...

  • 张飞——因何而亡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从争议看三国 作者:郑卓希 《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异常精彩,八方豪杰齐聚,四大名著中,人物描...

  • 灵魂因爱而存

    灵魂问题的探讨,因不能互相有凭据的说服力而形成门派林立的宗教。 谈及灵魂实质上是思考人为什么活着。不明死,则难以活...

网友评论

  • 凌风暮雪:转载是为了传播知识,同时也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作者,黄继斌医师也说过,分享是最好的赞赏。
  • 刹那年华之水木清:很值得人深思😀
  • 古典悠梦:简书是原创平台,原创更好,可以记录下自己的心得,随笔也好,业余爱好
    凌风暮雪:@古典悠梦 算是转载先生的文章吧,先生以前在简书更文,后不在这更文了,想分享先生的文章,所以就转载了,已取得先生许可。

本文标题:药因用而存,物因置而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gq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