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FDCL五维教...关于五维的那些事儿
用交叉创新思维重新定义一切

用交叉创新思维重新定义一切

作者: Emmaxia_7a11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10:53 被阅读39次

    创新的”热“与”冷“
    “我们可以跟以往有什么不同的做法?”“我们正在被不在原有行业内的竞争对手所颠覆”“我们需要相信从而看见未来”.....创新和变化是商业领域和组织中最热门的话题。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身边的一些在商业模式和产品上创新的企业从“神坛”到“低谷”,作为领导力项目的负责人我们在2017年参访了乐视,2018年采访了滴滴和OFO,当时这些企业都是处于巅峰时期,在各自的领域成为创新的旗帜,是什么让他们在创新实践中遇到了瓶颈?创新从一个新想法或产品的产生到成果转化为绩效到底有什么样的一段路程需要走?

    初识交叉点

    带着这些思考和体验,春节开始预读的《美第奇效应》和《创新者的窘境》,前者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于创新产生的前提条件的颠覆,特别是时间宽松度、内在驱动调动和广泛的跨学科累积对于创新的重要性,Google和3M这些秉承创新文化企业就会在工作环境的打造上给与员工”创新的时间、空间和资源“,同时更多企业在人员招募和团队组建方面越来越强调Inclusive & Diversity也是期望让更多具有自身特别和背景的人员产生这样的”交叉点“;《创新者的窘境》带给我更多是组织对于创新的影响,作为组织发展从业人员,也是带给我更多触动的一本书,比如说:对于现有核心优势的放不下、高利润的追逐和对现有客户需求的满足,现有的绩效考核都是看成功率,而对试错的包容率低,现有组织架构下带来的部门之间隔离的”深井病“,阻碍了创新的发生和”交叉点“碰撞的产生,除了思维和方法的转变以外,还需要在组织环境和架构搭建方面为创新提供土壤。

    从“交叉思维”到“成果产出”

    课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三点是:

    1. 交叉思维创新的九个步骤,从思维到行动,用清晰的结构运用在企业创新的共创、教练和咨询方面;课程也让我们体验了一步步打开自我的过程。

    2. 课程的体验感很丰富,每一点思考和体会,都是由实际案例的分享和活动反思带来的,特别是“登峰造极”的活动;以及运用交叉卡的方式来引发跨界的融合思考。

    3. B-U-T的模型让我们要从这三个纬度来思考创新的方向以及检验创新方案,让产生的创新方案更加务实。

    课程带给我的三点感受是:

    1. 活跃、有热度

    2. 触发思考

    3. 惊奇,有很多金点子产生

    课程带给我的三点自我思考是:

    1. 组织环境对于创新的重要性。比如说在登峰造极活动中虽然我们小组第一名完成了任务,但这都是基于现有的KPI下交付的成果,在组织内也正是由于KPI导向才会出现陈老师提到的“一块积木”胜出的情况。如果我们需要搭一座“创新”的塔,我们应该如何做呢?一方面OKR要比KPI更合适,同时,我们的奖励也不应该仅仅给到完成KPI的小组,对于持续希望突破的小组,即便超时也应该鼓励他们的尝试,才会有下一次创新尝试的发生。另外一方面,对于成员来说也要考虑时间因素,是因为创新在市场上的时机,要有Agile的精神,推出后再不断完善才不会错失市场,邀请客户一起来共创完善。

    2. 创新是理性和感性的碰撞交叉,需要有目标共识和流程支持,才能让这种交互更加有效。在生存极限活动中有幸作为观察员看到每个小组的讨论,当一个看似”天马行空“的点子出来时,马上就会有人说”你考虑过这个现实因素吗?“”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提出想法的人马上就沉没了。如果让这些创想不在萌芽时期夭折?我们需要在团队/组织中先共识我们的目标是什么,需要更多考量生存还是未来的发展;同时,要建立讨论的流程和机制,允许一切自由的想法先发生,放下评判,再运用理性来评估,会让更多的创新想法发生并能转化为成果。

    3. 同时,作为一个母亲来说,我得到的启发是需要给与孩子更多”空闲“”做无用事“的空间,允许犯错,让孩子更更多不同的人在一起相处,才能让孩子更具有创造力。

    课程结束后的三个行动步骤是:

    1. 完成《商业画布模式》和《行为设计学》《AI》的精读

    2. 梳理两天的课程内容并补充案例

    3. 在3个月内,能有一次内部或外部分享《交叉创新思维》的工作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交叉创新思维重新定义一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kb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