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个神奇的东西,第一次看《围城》是高二暑假,书封面上一句话是我印象最深的;读完一遍仿佛就记得这一句。多年过去,对于钱钟书也有了一些了解。
1941年,珍珠港事变后,上海沦陷,此时钱钟书全家被困上海,1944-1946年钱钟书用了两年时间完成这本《围城》,作者在序中提到自己“忧世之情“妻子杨绛先生也证实了他的惶急情绪。
所以这本书不单单是讲婚姻,爱情的不顺意,在我看来是对人事不可捉摸,无法掌控的伤感与啼笑。
《钱钟书文集》中有一篇散文叫《论俗气》,里面提到:"俗,就是量的过度"想来,作者也不想读者过度推测这本书,那我就把整本书分成几部分,来简单分析。
在国外买来学历回国的方渐鸿,需要一纸文凭向亲人交差,就像书中提到的:“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取的去处”方是没想到,自己没能力搞定国外教授,弄不来文凭,在偌大的中国土地上也找不到自己的容身之地,这是第一处讽刺。
作者用了很大篇幅讲述了方渐鸿的“感情线”,无论是游轮上秘密情人“鲍小姐”还是一见钟情的“唐小姐”,都让方渐鸿自认为“胜利在望”的时候希望破灭。
方渐鸿虽然没有真学识,但还是有女人缘的,比如留洋女博士苏文纨,有头脑有身份在当时也是理想的女朋友,但方渐鸿却拒绝了这份垂爱。这是第二处讽刺之处:爱情是纯粹的,不爱的再好也要弃之如履。方渐鸿以为自己能掌控爱谁不爱谁,不愿意被不爱的人束缚住。这也是三处讽刺;
钱钟书与杨绛方渐鸿最终娶了一个看上去“普通”的孙小姐,婚姻确实是不用太神圣的。把最好的葡萄留在最后是了乐观的人,总是给自己留个念想。一旦两人结了婚,这份美好的念想也很难维系。决定要走向婚姻的两个人,总是带着一副“眼镜”的,能看到对方的好,过滤对方的坏,想着两个人能解决一切困难。但结婚后这眼镜又变成了放大镜,放大了彼此缺点,开始发牢骚,不是骂自己当初瞎了眼,就是用最恶毒的话揭对方的短儿。结婚为了与人为伴,没想到得到的只是:拥挤里的孤寂,热闹里的凄凉,这是第四处讽刺;
回到《论俗气》一问:俗气不是负面的缺陷,是正面的过失。方渐鸿确实令人同情,但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他的影子,控制住人事发展规律是我们的希望,但量多就是俗,过度就会成为讽刺。方渐鸿没有做错任何事,只是做了每一个普通人都会做的选择,就像我们每个人按部就班完成学业,遵照长辈期待成为一个对社会来讲有用的人。但只有自己知道,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好像一个“笑话”,我们自以为可以控制的人生,如果放大来看只不过用来让人啼笑
一切状腔都起源于自卑心理,知道自己比不上人,有意做出胜如人的样子,知道自己卑下,拼命妆着高出自己的样子,一举一动过于费力。用豪华的家具,装饰来装点原本简陋的房子,本以为就可以变的高贵,就可以得到尊重,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书盖茨比确实是成功的,但就算用力妆着光鲜,也改变不了悲剧的结尾。
时间伪装成温厚老人的样子,无形中掌控者一切人生的伤感和讽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