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18回 资治通鉴:如何巧妙回答别人的问题,才不招致对方反感?

第18回 资治通鉴:如何巧妙回答别人的问题,才不招致对方反感?

作者: 鉴史悟道 | 来源:发表于2023-03-29 18:33 被阅读0次

    《资治通鉴》第一卷 周纪一

      【原文】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商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

      武侯曰:“善。“

      【译文】

      魏武侯在西河泛舟顺流而下,船行到河中心对吴起说:“好美啊!高山大河如此险要,这是魏国的珍宝啊!”

      吴起回答说:“国宝在于国君施行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当初三苗氏部落,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但他们不修德义,被禹消灭了。夏朝君王桀的居住之地,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华山,伊阙山在其南面,羊肠阪在其北面,但因朝政不仁,也被商朝汤王驱逐了。商朝纣王的都城,左边是孟门,右边是太行山,常山在其北面,黄河经过其南面,因他施政不德,被周武王杀了。由此可见,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如果君主您不修德政,恐怕就是这条船上的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

      魏武侯听罢说道:“对。”

      【材料解析】

      上述材料简单介绍了,魏武侯和吴起一起乘船在河里溜达,魏武侯突然对吴起发出感叹——魏国山河壮丽险峻。吴起并没有随声附和,而是讲出在德不在险的大道理。魏武侯并没有反驳,而是直接称赞吴起说得对。

      这段简单的私人对话,司马光为什么要将其载入史册呢?又有何意义?经过三天反复琢磨,终于明白其中的道理。它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司马光在教我们如何听懂话中话,同时也要避免成为类似吴起这种超低情商的人。

      什么是话中话,为什么说吴起的情商非常低呢?

      上文魏武候跟吴起说:“好美啊!高山大河如此险要,这是魏国的珍宝啊!”

      第一级别的人,听完后,不知道对方表达什么意思。

      就好比初中课本有句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让一个小学毕业的人来读,他基本都能读完,毕竟每一个字都认识。但是读完后,他未必能够清楚表达其中的意思。同样的,相信很多成年人看完魏武侯和吴起这段对话,也只是当故事看完,并不清楚对方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

      第二级别的人,能听懂话中的表层意思,但是言外之意是什么却不知道。

      同样还是魏武侯那句话:“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大部分人都明白,这是在夸赞魏国河山之美,作为魏国大王,他感到自豪。大多数人在与人交流过程中,能达到这个程度,也就是话中的表层意思。

      第三级别的人,能听懂对方的言外之意,以及对方说这话的目的

      听懂人话的分水岭在这里开始分化。不光表层意思能听懂,同样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联系说话者所表达的意图。比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可以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中推出人是关键因素,因此要聚人。又比如上文提到,魏武侯与吴起的对话,在那种情况下,魏王显然不仅仅是在跟吴起夸赞山河之美,而是在暗示吴起,魏国有如此大好河山,到底是你吴起的功劳还是我魏王的功劳。然而吴起智商高,情商低,不仅没有恭维魏王反而开始教育对方,说什么江山永固在德不在险。

      第四级别的人,不仅能听懂对方的言外之意,还能把控对方的心术和价值观

      魏武侯是三家分晋后魏国的第二代国君,在位期间将魏国的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未成年时,魏文候就安排田子方等儒家名流做他的老师,教育他如何理家、治国、平天下。在父亲的精心教导与栽培下,他逐渐成长为一名知书达礼、颇有才干的政坛新人。

      这种德才兼备的君王,在与臣子交流时,难道只是为了炫耀一下自己的本领?显然不是。因为位高权重的人,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天下生灵,他之所以表面上跟吴起夸赞魏国山河秀丽,实际上向对方传播自己的价值观————人是靠不住的,国家最大的屏障是自然险要。魏国后期君王也正是因为这个价值观,导致很多人才流失,最后国家由盛及衰。

      为什么说吴起在和魏王聊天时,表现出超低的情商呢?

      在对话中,魏王表层含义只是表达一下对险峻山河的喜爱之情。就好比我们跟张三一起参观我们的子公司,看见员工都在认真做事,随口夸赞一下。正常人会跟着随口附和一下,聪明的人会拍马屁这些都是领导的功劳。然而吴起不仅没有随声附和,而是反手说出自己的大道理,说什么在德不在险,最后来一句威胁的话。

      本以为满怀期待,让对方给出自己满意的回答。结果对方不仅没有接过自己的话,反而借题发挥来教育自己,这种情况,给谁听了都不舒服。

      吴起回答的有错吗?没有错,因为战国是一个尊崇武力的时代,大家都在追求更多的兵力、更锋利的武器,抢夺更多险峻的军事重地。吴起的眼光能够穿过“唯武力论”,直接落在政治之上,提出“在德不在险”的观点,这是非常厉害的。不过我认为,吴起口中的“仁德”,更多的是一种政治手段,而不是道德标准。吴起带兵打仗出身,在战场上厮杀,不是一个天真的人。他的观点来自对经历的总结,而不是书生论调。吴起的政治思想,是一种兵家思想的升华,有点“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意思。他从侧面教导魏王,人才很重要,如何灵活运用政治手段巩固自己的地位更重要。后来,吴起在楚国主导政治改革,让楚国成为天下强国,充分说明了吴起的政治水平。

      【启发】

       1、与人交流时,只要不涉及自己的利益,尽量多说好听的话,这样虽然不讨人喜欢,但是也不会让对方记恨。如果对方跟你说话,你动不动怼对方哑口无言,表面上自己赢了,实际上以后没有人跟你交换信息。

      2、无论面对谁,都不要教育对方,虽然为对方好,但是人只有被影响,不会被教育。靠语言劝说的意义不大,反而招致对方反感。因为对方没有咨询你,没有被事情教训,再好的建议对方也只会当耳边风。

      3、与人交流要看客下菜,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不要口无遮拦,一视同仁,这样只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4、听他人说话时,要多听言外之意,不要仅图表面,听不懂时暂且不要急于回复对方,否则只会弄巧成拙,让自己出洋相。有时候同样的话,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意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18回 资治通鉴:如何巧妙回答别人的问题,才不招致对方反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nf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