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80年考上研究生的,时间过得好快,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那时研究生还比较稀罕,不像现在遍地开花,那年全校也就招了21名研究生。我考研究生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摘掉头上的两顶帽子。一是工农兵学员的帽子,二是煤化工专业的帽子。我是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的前身)1975年毕业的工农兵学员,毕业后留校在学校机关工作了几年,1978年经领导批准回到专业教研室。当时我有种强烈的感觉,觉得工农兵学员在大学里被人歧视,没出路。有位校领导甚至在全校大会上说,工农兵学员是文盲加流氓,我听后感到很不服气,就萌生了考研究生的想法。还有就是我大学学的是煤化工专业,一直觉得这个专业是夕阳专业,我不太喜欢,想换个专业。现在回过头去看,自己当时年轻气盛,无论是对周围社会环境还是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看法,都过于情绪化,失之偏颇,实不足取。
我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知识很有限。说句不好听的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补中学的课程,大学的课程只是学了一点皮毛。万幸的是考研前在学校补习了一年大学基础课程,但和那些文革前入学的大学生相比,知识水平差了一大截。那次考试我发挥得也不好,好多题根本不知道怎么答,考完后基本上没抱什么希望。一天我在学校食堂吃饭,招生办一个熟人和我打招呼,说我考上了。我当时没有反应过来,问考上什么了,她说考上研究生了呀。我当时还以为她和我开玩笑呢,没想到第二天真的收到录取通知书了。后来我才知道我考得并不好,专业课连50分都不到。但幸运的是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考得不怎么样,最后就是矮子里拔长子,我就幸运地成了那个长子了。
当时我考取的是化学反应工程顾其威教授的研究生。碰巧那年顾去美国学习考察,就委托陈敏恒教授做我的导师。陈敏恒是中科院院士,化学工程领域泰斗级的人物,能考上他的研究生,我连想都不敢想。没想到考得好不如碰得巧,我就这样误打误撞地成了陈敏恒的研究生。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机遇,陈先生的学术和人品深深地影响了我后来的人生道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23685543/e8dc5056bf7caec7.jpg)
网友评论